2017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院623比较文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29364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院623比较文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院623比较文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院623比较文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院623比较文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填空题1 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主要包括文学和艺术、宗教、_、_、科学等学科的比较研究。【答案】心理学; 哲学【解析】跨学科研究,又称科际整合,是指对于文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它包括文学和其它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文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以及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主要包括文学和艺术、宗教、心理学、哲学、科学等学科的比较研究。 2 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以_跨文化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答案】跨民族、跨语言【解析】比较文学是一种开

2、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经受了三股世界性潮流的冲击,请列举其中两个潮流_、_。【答案】理论大潮、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或“文化研究”的热潮【解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经受三股世界性潮流的冲击,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生机。第一股潮流是理论大潮,第二股潮流是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第三股浪潮是“文化研究”的热潮。 二、简答题4 简述何谓批判性话语分析(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 ),女性主义批判性话语分析的

3、重点为何?【答案】(1)批判性话语分析的含义批评性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语言学家推崇的话语分析方法,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探讨语言、权利、意识形态的关系。批评话语分析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通过再现意识形态来影响社会过程。(2)女性主义批判性话语分析的重点要了解女性主义批判性话语分析的重点,必须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三个发展阶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女性主义批判性话语分析的重点为何。第一阶段,从20世纪的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这一阶段的女性主义批评关注的主题是在传统文学中女性形象如何被歪曲,批判传统文学批评中的父权意识。这一阶段影响较大的论著是凯特一米利特的性政治,米

4、利特大胆地向名作家的权威性挑战,揭露出文学名作中的性歧视现象,并揭示出连文学大师们本人都未必意识到的性政治因素,发出了反抗父权制意识形态、必须重新审视文学史的呐喊。米利特注重从研究社会政治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剖析文学传统中的性别形象差异,开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新风气,并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中、后期这一阶段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己把主要研究兴趣从男性创作的文本转移到由女性创作的文本上面,也就是探讨女人写的女人有什么特别之处。批评家们从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解读女性经典作家的作品,对其中的女性形象的意义提出新的阐释,同时也注意发掘被传统的文学史所忽略或被埋没了的女作家

5、和作品,并且提出了建构女性文学传统、重写文学史的口号。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入第三阶段,其发展趋向是对构建理论感兴趣,开始酝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突破。综上所述,从以上的一阶段发展中可以看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从反抗传统文学史中的女性受压制被歪曲和被忽略开始,逐步发展到批判父权中心主义文化,探索女性的存在方式和社会价值。女性主义批评话语分析的重点是强调女性的主体意识,并用女性的主体意识来重新审视整个社会文化及历史传统。在整个批评话语分析中,女性的“性别”色彩得到强化,成为最重要的因素。 5 什么是本土主义?【答案】(1)本土主义是指一种与西

6、方中心主义相对立的、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或者称为文化保守主义。(2)本土主义主张坚决抵制西方中心主义,力图维护自身本土文化的“纯洁”和“本源”的特色。这种本土主义主张一种危险的“种族分裂论”,它强调民族与民族之间具有所谓的“不可通约性”,并且把它视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3)本土主义实质上既是一种文化孤立主义,又是另一种文化中心主义。 6 简述类型学研究产生的理论背景。【答案】类型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来自俄国比较文学派所提出的“借用”与“影响”。(1)“借用”借用指的是不同民族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中的类似现象,有的因为它们出于同一渊源,由于情节流传而被另一民族采用。借用不是毫无根据的,总是以

7、借用一方的特殊需要为基础,借用的前提条件不是接受者方面的空缺,而是相近的思想流派和类似的艺术形象的汇流;借用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的再创造的过程。外来的被借用的材料要想融人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就需要对其进行一番重新理解和加工改造。(2)“影响”影响是指有些文学现象彼此之间存在有间接或直接的、起源上的依存关系和相互联系,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某种相同或相似的特点。根据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诗学理论,处于人类社会同一发展阶段上的不同民族,由于气臼理过程的一致性”,会出现相同或相似的文学现象,尽管他们在时间及空间地域上并无仃何关系。例如,在荷马时代这个社会发展阶段上,希腊诗歌和古日耳曼人、北美印第安

8、人的诗歌,伊利亚特与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等彼此间存有相似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文学发展过程是广阔的社会历史过程的一部分,它必然会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规律相一致。 7 什么是比较文学的类型学研究?【答案】(1)比较文学的类型学研究比较文学的类型学研究是采用历史比较方法,把社会历史过程的同一阶段上发生的类似的文学现象进行比较,不必考虑这些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着直接的相互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2)真正意义上的类型学研究是从俄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发展而来的维谢洛夫斯基在历史诗学中贯穿的历史诗学理论,文学发展的规律与历史规律相一致,而人类历史发展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结构相似性,是比较类型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日尔蒙斯基继承

9、了维谢洛夫斯基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的理论,最终提出了俄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类型学观点。 8 译介学之文学对话具有哪三个特点?【答案】译介学之文学对话的三个特点具体如下:(1)文本(原作和译作)构成主体对话的重要中介,这是因为对话的主体一一人(作者和译者)常常通过占有或加工文本而发生关联; 同时,进人人的实践领域(译介活动)的文本也以作者和译者之间的交流为中介,重构彼此间的相互关系,生成为人化文本。(2)对话主体间各自在文学实践中通过阅读、教化、交流而形成的文化共通感既是彼此交往对话的前提,又可通过这种交往对话得以升华,形成不断涵括人类普遍文化价值的新的、更高层次的共通感。(3)深厚的文化(或审美)经验、准确的精神分辨力、良好的文化(或审美)判断力是建立主体间价值认定的基础。异质文学问共通、共同、共享的价值标准只有经过这种价值认定才能建立起来。 9 类型学研究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案】(1)社会是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依次演进的,这种规律是普遍有效的,而文学作为一定社会的特殊意识形态,必然有与社会一般意识形态相同或相似的规律,因此也必然地按一定的规律演进。(2)文学现象之间的历史类型学的类似特征表现在思想内容和心理内容中,表现在主题和情一、填空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