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大学哲学系635哲学综合A之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28788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南京大学哲学系635哲学综合A之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南京大学哲学系635哲学综合A之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南京大学哲学系635哲学综合A之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南京大学哲学系635哲学综合A之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题库一、简答题1 国家有哪些特征?【答案】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比较具有两个显著特征:(1)国家按地区划分居民,而氏族组织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奴隶主和奴隶原来属于不同的氏族,没有血缘关系,现在必须居住在同一地区。同一氏族或部落的成员也发生分化,富人成为奴隶主,穷人沦为奴隶,原来的氏族机关不能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随着生产的发展,交换的扩大,商业的繁荣,每一个氏族或部落都居住着外地来经商的人,氏族组织不能管理这些外地人,外地人也无权参加氏族组织的管理。因此,按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氏族组织,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关系的需要,它必须让位于按地区划分居

2、民,让位于国家组织。(2)国家的武装力量是“特殊的武装队伍”,氏族组织的武装力量是“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在氏族公社时期,每个居民都有武装,是为了抵御其他氏族和部落的侵犯,对内不起作用。国家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国家的武装力量对内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对外则侵略他国或抵抗他国侵略。 2 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答案】(1)意识从本质上看,意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意识不仅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作为意识外壳的语言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而且人脑在劳动中不断进化完善,从而为意识的产

3、生提供了物质基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能动性、创造性。因此,“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2)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从意识活动的指向性看,意识义可以区分为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对象意识指向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现象、关系和过程,它形成对客体的“物的尺度”的认识。自我意识则是指向人类自身的各种关系、体验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它形成对主体的“内在尺度”的认识。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的指向性和功能是不同的,但它们在人类的意识活动中又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二者在意识活动中不可能截然分开。 3 为什么说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答案】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最基本

4、的实践。它不仅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而且是制约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其原因在于:(1)物质生产实践是维持人类生存的根本条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首要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进行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只有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才能产政治的、科学的、艺术的、宗教的等各种活动。离开了生产实践,就不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其他一切活动都无从谈起。生产实践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前提。物质生产实践为人类从事其他活动提供物质的和时间的条件,物质生产实践发展的水平决定着人类政治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发展的程度。(2)物质生产实践是制约社会结构、社会性质和社会面貌的

5、决定性因素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结构及其发展的状况,都直接或间接地受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亦即受着物质生产实践的制约。(3)物质生产实践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的决定力量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表现与结果。物质生产实践的发展不仅引起社会形态的量变和进化,而且最终会导致社会形态的质变,导致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新的更高的社会形态的转变。(4)物质生产实践规定着人的本性及其发展的状况物质生产实践是使人类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准。它作为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和生存方式,是人的主体性的基

6、本根据,并集中地表现着人的本性,规定着认识能动的社会存在物以及人作为社会主体的存在状况。总之,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根本的实践形式,也是认识和理解人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关键,是认识和理解社会一切现象的总的根据。 4 如何正确认识事物的“量”?【答案】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事物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正确认识事物的“量”包括:(1)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在一定范围内,事物的量的增加和减少,不会改变事物的质。尽管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但量与事物也是不能分开的

7、。没有任何量的规定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量; 离开一定具体事物的所谓纯粹的量,在客观世界中是不存在的因为仟何量都是一定事物的量。(2)事物的量也是多方面的,人们依据社会实践的需要,考察事物一定方面的量。 5 如何理解认识是能动的反映的过程?【答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1)反映的摹写性反映的摹写性是指人的认识作为对某一事物的反映,必然是以这一事物为原型的。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也就是说,人的认识表现形式不论有多么抽象和复杂,归根到底来源于被反映的对象。(2)反映的创造性反映的创造性是指人的认识不是对客观对象简单、直接的摹写,而是一种能

8、动的创造性活动。人的认识活动的结果主要是以概念、命题、公式等抽象形式出现的理论体系,并小仅仅是与直观客体相对应的感性形象。有经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人们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反映的创造性体现着主体的能动性。(3)摹写与创造的辩证统一在人的实际认识过程中,摹写与创造是辩证统一的。摹写是创造性摹写,而不是直观镜面式的摹写; 创造是以摹写为基础的创造,而不是主观随意的编造。如果把反映完全等于摹写,看不到其创造性,就会陷入否认认识能动性的旧唯物主义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如果只讲反映的创造性,看不到其摹写性,就会陷入否认认识客观性的唯心主义先验论。 6 现实的东西就是现存的东西吗?【答案】(1)现实性现

9、实性(或现实)是指一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的综合。(2)现实和现存的东西的区别现实的东西不仅是现存的,而且是合乎必然性的。一个事物,只要它合乎发展的必然性,迟早会变成现实。现实不仅指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而且包括事物的种种联系。现存的东西未必都是现实的,那种丧失了存在必然性的现存的东西就不是现实的。例如:由于历史的和当代的种种原因,我国仍然存在着一些封建残余的因素。它们虽然是现存的,但早已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依据,因此决不是现实的,而是应当消除的东西。 7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高度统一?【答案】(1)旧唯物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在自然观方面,承认“物质的自然”,在对自然事物的说明中坚持了客观性原则,即把自然事物理解为独立于人的精神的客观存在。旧唯物主义哲学在历史观方面,由于旧唯物主义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而不能坚持客观原则,把历史过程理解为一种主观的存在,进而将人类历史变为所谓“精神的历史”。以上造成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对立,使旧唯物主义成为“半截子”的唯物一、简答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