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814人文地理学(含经济地理学)之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28567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814人文地理学(含经济地理学)之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814人文地理学(含经济地理学)之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814人文地理学(含经济地理学)之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814人文地理学(含经济地理学)之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一、简答题1 何谓冰川? 冰川存在对地球气候有何影响?【答案】(1)冰川的定义:冰川是一种因大量冰块堆积而形成如同河川般景象的地理景观。在终年冰封的高山或两极地区,多年的积雪经重力或冰河之间的压力,沿斜坡向下滑形成冰川。受重力作用而移动的冰河称为山岳冰河或谷冰河,而受冰河之间的压力作用而移动的则称为大陆冰河或冰帽。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也是地球上继海洋以后最大的天然水库。(2)冰川对气候的影响:冰川对于全球气候的调节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它蕴藏着大量水资源,能够调节地球气温,维持全球热平衡

2、、水平衡,还能够保护海岸线不向陆地延伸,从而保护近海生态平衡,如果冰川消融,后果将不堪设想。 2 简述地球外部构造如何?【答案】地球的外部构造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1)大气圈大气圈指环绕地球的由气体组成的圈层,是地球最外部的圈层。由于大气圈的存在,挡住了绝大多数飞向地球的陨石,拦截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和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流,保护了地球生命免遭外来的打击。因此,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和生命的盾牌。(2)水圈水圈指地球表层由各种形式存在的水组成的圈层。地球上的水分布于海洋、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其97%以上是液态。这些水体通过蒸发、降水、下渗和径流等形式,处在不断地变换之中,由此

3、构成水循环。(3)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生物及其分布范围所构成的一个极其特殊又极其重要的圈层。在地理环境中,生物圈并不独占任何空间,而是分别渗透于水圈,大气圈下层和地壳即岩石圈表层。生物圈的形成是大气、水、生物与岩石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它也对其他圈层发生巨大作用。3 何谓海(洋)流? 大洋中的洋流与大气环流有何关系? 叙述洋流分布的基本规律。【答案】(1)海(洋)流的定义:海流即洋流,是指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进行的大规模流动。是地球表现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分为暖流、寒流。(2)洋流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大气的运动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可以说大气环流运动促成了洋

4、流运动的形成。而洋流运动又反作用于大气环流运动,二者之间保持着水体的循环和能量的转移,共同作用使得高低纬度之间的各种能量能够得以输送、趋于平衡。(3)洋流在全球分布的基本规律:在40N 以南,洋流基本上环绕着副热带高压作顺时针流动,在南半球相反;在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海上洋流以副极地低压带为中心形成气旋式流动,而南半球则是西风漂流;南极大陆周围有顺时针环流;印度洋上有季风漂流。 4 大气圈在垂直方向上可分几层,各层性质如何? 人为什么最关心对流层?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是什么?【答案】(1)大气圈在垂直方向上分层及性质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以空气垂直运动旺盛为典型特点。平均高度为11km

5、 。在地表和大气的热交换影响下,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m 下降0.65。对流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此层。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55km 左右的大气层气流稳定,称为平流层。其显著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温度不变或微升,即由等温分布变成逆温分布。平流层水汽、尘埃等非常少,很少出现云和降水,大气透明度良好。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85km 高度的气层为中间层,亦称为高空对流层。其最重要的特点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迅速降低,是大气圈中最冷的部分。暖层中间层顶至800km 高度的气层称为暖层或电离层。层强烈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因而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很快增加,顶部气温可达

6、1000以上。散逸层暖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为散逸层,其上界为3000km 左右,是地球大气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区域,但无明显边界。(2)人们最关心对流层的原因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雨、雪、冰、雹、霜、露、雾等对流层内的天气现象都对人类的活动有很大影响。对流层空气的清洁程度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3)对流层的主要特点及成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层的空气主要依靠地面的长波辐射增热,越近地面,空气受热越多,高度越高,气温越低. 大气测量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每增高100m , 气温平均降低0.65,此即为对流层内温度的垂直递减率.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空气受地面不均匀的加热,产生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使高层与

7、低层空气得到交换,近地面的热量、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向上空输送,从而导致一系列天气现象的形成. 对流运动的强弱因纬度和季节而异,低纬度较强,高纬度较弱;夏季较强,冬季较弱。气象变化复杂由于受地表影响最大,对流层的温度和湿度分布不均,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复杂的大气物理过程,形成口常瞬息万变的天气现象. 5 顶级群落概念及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答案】(1)顶级群落顶极群落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其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2)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一块光秃的岩石表面,对于植物的生长来说,生境是非常严酷的。首先,没有土壤

8、,而且极为干燥,温度的变化幅度也极大。最先在岩面出现的是地衣植物群落。在这个演替阶段中,顺序出现壳状地衣叶状地衣枝状地衣。它们凭借所分泌的有机酸以腐蚀岩面,其残体也参加到土壤的聚集和水分的含蓄中去。岩面的生境开始改变。苔薄植物群落阶段。在上一阶段地衣植物聚集的少量土壤上,能耐干旱的苔鲜植物开始生长,形成群落。它们具有从生性,成片密集生长,聚集土壤的能力更强。土壤、水分条件进一步有所改善。草本植物群落阶段。在土壤稍多些的情况下,一些耐旱的草本植物,如蔗类和一年生植物相继出现,代替苔鲜植物群落。接着是多年生植物定居,形成群落。到了这个阶段,原有岩面的环境己经大大改变:土壤增厚,有了遮荫,减少了蒸发

9、,调节了温度、湿度变化,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小动物的活动也增加。生境也不再那么严酷了。于是创造了木本植物适宜的生活环境。木本植物群落阶段。在草本植物群落中,首先是一些喜光的阳性灌木出现,以后形成灌木群落。继而,乔木树种生长形成森林。林下的荫蔽环境,使其他耐荫性的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得以定居,原有的阳性灌木逐渐从森林中消失。在这个演替系列中,地衣和苔鲜植物群落阶段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阶段,演替的速度相对最快。而后,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这是由于木本植物生长时期较长所致。 6 土壤的物质组成。【答案】土壤是由固相、液相、气相三相物质组成,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相互转化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1)固相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及一些活的微生物。土壤矿物质按质量计占固相部分的95%,一、简答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