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经济地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27729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经济地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经济地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经济地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经济地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 制度厚度【答案】制度厚度内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大量各种各样的机构,包括企业、地方当局、商业协会、金融机构、发展机构、工会、研究与创新中心、资源团体等,为社会网络中的各种本地化或共同的实践活动提供基础;在各机构间建立有机联系,产生高度的相互作用,促进相互合作、交流及反射网络的形成,在地区制度安排方面产生显著的同构;各机构间有着强烈的社区意识,即各部分围绕特定的议程、项目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形成共同感。 2 中心地【答案】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中心地可以

2、是一个城市,也可以是一个镇或大的居民聚集点,也可以是一个商业或服务业的中心。 3 物流业【答案】物流业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业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机结合的活动的集合。具有复合型产业、生产服务业的特征。 4 区位指向【答案】区位指向是指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表现出的尽量趋近于特定区位的趋向。经济活动各要素在区域内分布的不平衡性,以及不同经济活动对各要素的依赖强弱不同,因而产生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从而使其它的经济活动、各要素向这一区位集中,导致区域空间结构的产生和发展。 5 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答案】极化效应是

3、指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的经济增长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产生不利的作用。涓滴效应是指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的经济增长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产生有利的作用。 6 扩散效应【答案】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输出要素和经济活动,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7 主导产业【答案】主导产业就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从量的方面看,应是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或者将来有可能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部门; 从质的方面看,应是在整个国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对经济增长的速度与

4、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 8 区位条件【答案】区位条件是指场所所具有的条件和资质。现实中,某种类型人类活动常常在局部地点(场所)上进行而并非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场所具有不同的属性或资质,即区位条件不同,因而其能够满足的人类活动也会不同。 二、简答题9 试述世界制造业生产与贸易的地埋特征。【答案】(1)世界制造业生产的地理特征全球制造业生产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趋势明显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比例逐渐增大,而发达国家所占比例逐渐缩小。 在发达国家内部,制造业相对地位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内部,东亚制造业生产和出口占据重要位置。(2)制造业贸易的地理

5、特征和制造业生产相似,制造业贸易也出现了自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尽管亚洲除了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外,其余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但己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区域。10古典区位论和现代区位论的区别。【答案】(1)古典区位理论古典区位论是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租学说、比较成本学说基础上,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发展起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有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和廖什的市场区位论。(2)现代区位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进一步多样化,仅考虑单一的经济因素已不能全面地反映工厂区位选择的目标,从而重视非经济区位因子以及行为因素的新区位理论也应运而生。如:中心地理论。(3)两者的区

6、别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的主要区别在于立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的不同。,而现代区位理论还要额外考虑到非金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钱收益和“满足”的需要;在具体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多种具体目标;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要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11何谓极核式空间结构?【答案】极核式空间结构是由于增长极一经形成,就会对区域内的经济活动分布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增长极的投资环境优于区域中的其他地

7、方,投资的收益率高,发展的机会多,因此,就对周围地区的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要素产生越来越大的吸引力。于是,就产生区域内的生产要素向增长极集聚的极化过程,并带来各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向增长极集中,从而导致区域的空间分异,形成了极核式空间结构。 12试述区域创新网络的特征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案】(1)区域创新网络的特征区域创新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非中心化或平等性、本地化等特征。区域创新网络的系统性体现在各种创新主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互动的,创新资源可以在创新主体之间进行多向的流动,从而使创新网络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在该网络中,一项创新一旦发生,即可以借助各

8、种关系通道,引发模仿、集体学习以及创新资源流向的调整,从而得以很快地扩散。区域创新网络的开放性体现在各种创新主体的联系并不仅仅局限在本地,它们不断地与外部发生相互的作用。区域创新网络的动态性则是指其内部各种构成要素的数量、规模、相互联系的方式和格局等等都在发生着变化。区域创新网络的非中心性或者平等性是指内部的各种创新主体的联系方式不是等级式的,不存在主宰一切的中心,而是一种网络的、平等的联系。区域创新网络的本地化特征体现在“区域创新网络的主要结点是本地的行为主体,而所有这些网络结点及其参与活动过程都与区域内的环境保持密切联系,实现互动”。(2)区域创新网络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创新网络是区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区域创新网络成为了影响区域发展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区域创新网络是一种网络化的联系和传递结构,因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创新主体的学习和创新交易成本;主体之间形成相互依存和分工协作,借助于整体的力量、运用系统的优势开拓外部市场和抵抗外部风险。如果区域创新网络不能及时适应外部大环境的变迁,做出正确的响应,也有可能陷入发展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