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98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27724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98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98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98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98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 因果联系【答案】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成为因果联系。因果联系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联系,又必须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2 劳动的二重性【答案】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

2、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3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及其表现【答案】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能

3、动地认识世界与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是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来改造客观世界;是按照自己的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来改造客观世界;(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以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规律是客观的,具有稳定性和强制性,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要使主观符合客观而达到预期结果,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符合客观。4 “两个必然”【答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

4、样不可避免的”(简称“两个必然,)这一重要结论。马克思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简称“两个决不会,)这一重要思想。这两个著名的科学论断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5 上层建筑【答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

5、认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称为是思想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政治处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6 矛盾同一性【答案】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二、论述题7 简要说明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答案】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也是认识发展的总规律。(1)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

6、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感性认识必须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反映事物的实质内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2)从认识到实践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认识世

7、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行动。只有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才能自觉地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是有条件的。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只有这样,理论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化为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

8、和无限发展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作为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不只是实践到认识和认识到实践多次飞跃的综合,而且表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指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这个运动,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 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正是认识运动中实践和认识的这种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体现了认识的本质和一般发展规律。8 请回【答案】社会发展是社会

9、基本矛盾运动和人们意志的“合力”结果,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答:(1)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人们意志的“合力”结果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我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a. 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经历的不同,致使人们的意志各异: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动机和目的,并进行着不同的活动,“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这个结果“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b. 社会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不是说人的意志因素在社会发展中不起作用(实际上每个人的意志都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动力因素),而是说它们不是作为单独的、孤立的因素直接对社会发生作用,它们融合为一个整体的力量从而对社会发挥整体的作用,而这个总体的力量是不以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