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620学科基础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27681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620学科基础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620学科基础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620学科基础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620学科基础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一、简答题1 GDP 和GNP 有何联系和区别? 为什么西方宏观经济学原来用GNP 作为产量的主要测量值,而现在大多改用GDP?【答案】(1)国民生产总值(GNP )测量一国居民的收入,包括居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工,但要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同类报酬。与GNP 不同,GDP 不考虑从国外获得的报资、利润、利息)酬和支付给国外的报酬。它是一国国内实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测量值。GDP 是大多数欧洲国家采用的产量计量标准,因为传统上,对外贸易在这些国家比在美国重要得多。由于国际贸易在美国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美国从199

2、1年以后也开始用GDP 作为产量的主要测量值,这种转变也可以使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作比较更加容易些。一般说来,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往来的开放度越大,用GDP 作为测量收入的标准的重要性也越大,因为开放度越大,GNP 和GDP 的差距可能会越大,因此,GNP 就越难作为衡量国内经济活动的标准。(2)1991年以前美国一直以GNP 作为产量的主要测量值,从1991年起改用GDP 。相对于GNP ,GDP 是经济中衡量就业等潜力的一个较好的指标,比方说,外国人到东道国投资,解决的是东道国的就业问题,纳税也在东道国。此外,计算GNP 要计算来自国外要素的收入,而这类收入数据较难准确获得。因此,把GDP 作

3、为经济的基本测量指标更合理一些。 2 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答案】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现的是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预期水平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货币主义者认为,在工资谈判中,工人们关心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当通货膨胀率不太高,工人还没有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的时候,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的替代关系就被称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工人们发觉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着物价的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雇主相应地增加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货膨胀给自己造成的损失。由于工人不断地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使换取一定失业率的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一条条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上方移动,最终演变

4、成为一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就是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在以失业率为横坐标,通货膨胀率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当中的菲利普斯曲线,即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而且,在长期中,经济社会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社会的失业率将处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可以用图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移动,进而形成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过程。 图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形成图中,假定某一经济处于自然失业率u*,通货膨胀率为1的A 点。若这时政府采取扩张性政策,以使失业率降低到u 1。由于扩张性政策的实施,总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水平上升,使通货,而现在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为2,膨胀率上升为2。由于

5、在A 点处,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为1,高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使实际下资下降,从而增加生产,增加就业,失业率减少为u 1。于是就会发生图中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则从1上升到2。但这种情况只能是短期的。经过一段时间,工人们会发现价格水平的上升和实际工资的下降,这时他们便要求提高货币工资。与此同时,工人们会相应地调整其预期,即从原来的1调整到现在的2。伴随着这种调整,实际工资回到了原有的水平。相应地,企业生产和就业也都回到了原有的水平。失业率又回到原来的u*,但此时经济己处于具有较高通货膨胀率预期(即2)的B 点。将以上过程重复下去,可以想象,在短期,由于工人不能及时改变预期,存在着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替换

6、关系,表现在图形上,便有诸如PC 1,PC 2的各条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随着工人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上升。从长期来看,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与实际通货膨胀是一致的。因此,企业不会增加生产和就业,失业率也就不会下降,从而便形成了一条与自然失业率重合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LPC 。垂直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长期中,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换关系。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由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运动形成的。 3 在凯恩斯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AS 是具有正斜率特征的曲线),假设经济初始时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请画图说明以下问题:(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原材料的单位实际

7、成木增加,均衡产出和价格水平将发生怎样的变化;(2)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名义工资具有刚性特征,(1)中的非均衡会怎样调整? 当价格高于原来的均衡价格时,工人能够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吗?(3)什么样的政策可以用来修正(l )中的不均衡。【答案】(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原材料的单位实际成本增加,会使得均衡产出减少,均衡价格水平上升。如图所示,假定经济初始位于均衡点E 0点,此时产出为充分就业产出y f ,价所示的情况,失业率由。u*下降为u 1,而通货膨胀率格水平为P 0。原材料的单位实际成本增加,使得总供给曲线左移,由AS 0移动到AS 1,产出水平沿着AD 0曲线从y f 下降到y 1。 图

8、 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名义工资具有刚性特征,又没有需求稳定政策,经济的产出将维持在y 1水平,它低于充分就业水平。这时,一方面价格水平从P o 上升到P ,实际工资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就业和产出都低于充分就业水平,名义工资不会下降,工人也不能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3)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通过增加支出,减税或扩大货币供给,就可以增加社会总需求,使得AD 0移动到AD 1,位置,从而使经济回到均衡产出水平。但是,扩张性需求政策会导致价格水平进一步上升,即从P 1上升到P 2。 二、论述题4 试用凯恩斯理论解释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原因

9、。【答案】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是迄今为止资本主义发展中最为严重的一场灾难,对其成因的分析一直是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按照凯恩斯的经济理论,经济大萧条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大萧条的出现是由于总需求的急剧下降造成的凯恩斯对大萧条的解释改变和影响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凯恩斯的解释强调了总需求的不稳定性,认为大萧条的出现是由于总需求的急剧下降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又是因为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以及心理上对资本未来收益预期的作用。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果,心理上的消费倾向使得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从而引起消费需求不足。灵活偏好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使预期的利润率有降低的趋势,从而与利率水平不相适应,导致了投资需求不足。(2)资本边际效率的作用尤为重要凯恩斯认为,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即资本边际效率的作用尤为重要。凯恩斯十分强调投资支出的不稳定性,认为大萧条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本边际效率的一、简答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