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网络传播概论(同等学力加试)之网络传播概论新编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27223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网络传播概论(同等学力加试)之网络传播概论新编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网络传播概论(同等学力加试)之网络传播概论新编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网络传播概论(同等学力加试)之网络传播概论新编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网络传播概论(同等学力加试)之网络传播概论新编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 公共领域【答案】公共领域是指一种概念上的、存在于社会中的“空间”,这种空间位于私人生活领域以及倡导自身目标(有时也是公共的)的机构与组织之外。在这个空间中,导致民意形成的公共联系和公共辩论是存在的,这些又可以导致政治运动和政党的形成,以监督私人利益。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出版了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其核心概念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公共领域成为欧洲主流政治话语的一部分,欧美各国学者的专题性著作和论文层出不穷,公共领域与传播媒介的关系受到高度审视。现

2、在,媒介可能是公共领域的主要机构,而公共领域的品质则有赖于媒介的品质而定。从极端方面看,特定的媒介结构倾向,包括集中、商业化与全球化,都会对公共领域产生危害。 2 “政治既有倾向”假说【答案】政治既有倾向是指人们在接触媒介信息或宣传之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是拉扎斯菲尔德等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概念。他们在对1940年美国大选的研究中发现,当人们就选举投票或其他政治问题做出决策之际,这种决策的结果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基本上取决于人们迄今所持的政治立场。后来的研究进一步证明,既有倾向的作用并不仅止于政治问题领域,在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人们的态度和行动同样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意识

3、形态等既有倾向的制约。 3 意义【答案】意义是指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意义的范畴涵盖了人类在传播活动中交流的一切精神内容,包括意向、意思、意图、认识、知识、价值、观念等等。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意义普遍存在,并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传播,实质上也就是意义的交流。意义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意义本身是抽象的、无形的,但可以通过语言以及其他符号得到表达和传递。因此,符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态。 4 媒介发展的30年法则【答案】媒介发展的30年法则是指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未来研究所所长保尔。萨佛提出的关于媒介发展

4、的理论。他认为,在过去S 个世纪的人类传播史中,新技术、新媒介取代旧技术、旧媒介的速度(如果可以取代的话),并不如人们想象得那么迅速、那么顺利。它往往至少需要30年的时间,即所谓的“30年法则”。 5 全球传播【答案】全球传播(globalcommunication )目前还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定义。一般认为,全球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它既包括传统的国际传播的各个领域,又拥有自己的全新课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全球传播:全球传播的出现与跨国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进程密切相关。全球传播的主体多元化。具有跨国传播功能的个人媒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全球传播中,许多全世界、全人类范围

5、的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全球传播中的文化关系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 6 知情权/知晓权【答案】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又称知晓权、了解权、获知权、知的权利等,从广义上说,指的是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在这个意义上,它也是人的生存权的基本内容之一。从狭义上说,指的是公民对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共权力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或知察的权利,这也意味着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负有信息公开的责任和义务。 7 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 )【答案】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 )是瑞士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的奠基

6、者,结构主义学说的开创者,其符号理论促进了符号学科的建立。索绪尔1857年生于日内瓦,1878年发表了论印欧系语言元音的原则系统。1881年他到法国巴黎,在整整十年间他培养了梅耶、格拉蒙等语言学家,建成了法兰西学派。1907年起,他开始讲授普通语言学。索绪尔去世后,他的学生根据同学们的笔记和索绪尔的一些手稿及其它材料编辑整理成(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于1916年在法国巴黎出版。此书曾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其影响遍及全世界。 8 框架理论【答案】框架理论的概念源自社会学和心理学,后来被引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对一个人来说,真实的东西就是他或她对情景的定义。这种定义可分为条

7、和框架。条是指活动的顺序,框架是指用来界定条的组织类型。他同时认为框架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即人们或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戈夫曼在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书中明确为框架做出定义。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即框架作为一定的知识体系或认知定势预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它来自于我们过去实际生活的经验,我们根据既有的框架来“建构”我们对新事物的认识。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了“媒介框架”和“新闻框架”两个学术概念。 二、简答题9 请阐述新闻与舆论的关

8、系。【答案】(1)新闻与舆论的含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2)新闻与舆论的关系新闻与舆论的区别a. 新闻是媒体发布的刚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b. 新闻传播是有组织的,是自为的; 舆论传播具有无序性,是自发的。c. 新闻可以反映媒体或者记者的见解,是媒体倾向的反映; 舆论必须具有群众性,是大多数人的看法。新闻与舆论的联系a. 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相生相灭,互为依托。新闻媒介因自身的特性介入到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构成了它与舆论之间的密切联系。b. 新闻反映并代表舆论

9、。第一,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所以舆论的形成始终到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第二,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经常的承载作用,使得媒体从最单纯的表达渠道晋升到公众代言人的位置,即“拟态公众”。第三,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的影子。c. 新闻引发舆论。第一,舆论形成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意见就指向一一特定公共事务”,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公众对于外界信息重要程度的判断也主要依据新闻媒介判定的顺序。 第二,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这是媒体长期潜在地影响、作用舆论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d. 新闻引导舆论。第一,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信息是舆论及公众意识形成的基础,公众形成意见态度过程中实际已受到媒介信息环境的制约,这种信息钳制式地作着引导。第二,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额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新闻媒介通过隐含的意见倾向性报道,或通过直接的评论,表达立场、观点,引导舆论。而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很容易使自己的观点立场成为“主流意见夕,从而使公众视其为多住意见而遵从和符合,往往这也是媒体有意识地控制和引导过程。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