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教学综合基础之人文地理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27163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教学综合基础之人文地理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教学综合基础之人文地理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教学综合基础之人文地理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教学综合基础之人文地理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名词解释1 城市空间内部结构【答案】城市空间内部结构是指构成城市的具有各种功能及其相应的物质外貌的功能分区。城市内部一般可分为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和绿化区等,各个功能区有机地构成城市整体。 2 资源问题【答案】资源问题是指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过量开采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而产生的影响资源质量的一系列问题。同人口问题、环境问题一样,资源问题说到底也是发展问题。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以及生态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3

2、白兰士【答案】维达尔白兰士是法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建人,他致力于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研究,在他的倡导下,法国地理学从十九世纪后半叶起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一个有影响的法国地理学派。白兰士认为,自然环境提供了可能性的范围,而人类在创造他们的居住地的时候,则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凭借自身的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 4 环境问题【答案】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 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

3、作用,产生环境问题。 5 人口容量【答案】人口容量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其影响因素包括地域的开放程度、时间规定性、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生活水平的高低、分配方式与社会制度、小同目标下的人口容量以及承载人口的基础,主要特点有人类在人口容量上的主观能动性,人口容量与现实人口规模之间关系的不稳定性以及人口容量对现实人口制约作用的不确定性。对人口容量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关系的研究。 6 民族【答案】民族是个历史范畴,它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下产生,也会在一定

4、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趋于消亡。民族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顺序发展的,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民族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类型。但这并不是说,任何民族都毫无例外地必须经过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事实上,有的民族从其产生之后,从未经历过奴隶社会而进入了封建社会。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民族分化为两个民族的现象,也出现了几个民族结合为同一民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被同化的民族当然不会再经历以后的社会发展阶段,而新产生的民族自然也没有经过其产生以前的社会发展阶段。 7 第三产业【答案】第三产业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等。它是随着第二产业的制造业而发展起来的,是为了

5、满足生产活动的持续进行。 8 人口结构【答案】人口结构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又称人口构成。它依据人口本身所固有的自然的、社会的、地域的特征,将人口划分为各个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一般用百分比表示,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质的规定性的数量比,主要有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它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产物,了解人口结构变动的趋势,对于进行人口预测,制订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制订人口政策和社会经济政策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简答题9 分析比较农业、工业区位论。【答案】(1)农业区位论概念农业区位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布局的理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部或绝

6、大部分农产品都要以商品形式投入市场,因而利润(纯收益)的大小成了农业布局的决定性指标。产生的背景19世纪初,普鲁士进行了农业制度改革,取消了贵族阶级的许多特权,但也促使贵族成为大的土地所有者和独立的农业企业家。同时,大量获得了人身自由的农民成为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农业劳动者。于是,出现了由农业企业家和农业劳动者构成的农业企业式经营。目的杜能的孤立国试图论证对于各地域而言,并非轮作式农业都一定有利,并回答了以合理经营农业为目标的农业生产一般地域配置原理。应用研究a. 宏观尺度的研究实例以乔纳森的欧洲农业分区研究为代表。他通过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各种农作物、家畜、水果的分布以及农业景观,以西北欧为中

7、心,第二地带(园艺、果品、马铃薯、烟草),第划分出七大地带。分别为第一地带(温室、花卉),第四地带(普通农业地带),第五地带(面三地带(奶酪制品、肉用牛羊、饲料、纤维用亚麻),第六地带(牧场)和第七地带(森林)包用谷物、油用亚麻)。b 微观尺度的研究以纳瓦佛等人在非洲卢旺达丘陵地带农村聚落的研究为代表。纳瓦佛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存在有以农村聚落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土地利用形态,从而验证了微观尺度的杜能圈模式。意义a. 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 b. 经济学上的意义,在经济学上,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重要意义首推其研究方法。杜能在研究过程中采用

8、了科学抽象法,并且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研究,这对之后的经济学家产生了非常有益的影响,对现代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局限性孤立国条件下的杜能圈,是一种完全均质条件下的理论模式。在现实中基本不可能存在完全相同的条件。(2)工业区位论概念是研究工业布局和厂址位置的理论。可分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两个内容。前者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工业布局; 后者指厂址的选择理论。产生的背景在德国产业革命之后,近代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从而形成了大规模的地域问人口移动,尤其是产业与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现象极为显著。目的韦伯从经济区位的角度,选择了生产、流通与消费三大经济活动基本环节中的工业生产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索工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原理,试图说明与解释人口的地域间大规模移动以及城市的人口与产业的集聚机制。应用研究a. 运费指向论的应用b. 劳动力成本指向论的应用c. 集聚指向论的应用意义a. 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力一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拘工业区位理论体系,为之后的区位论学者提供了研究工业区位的方法论和理仑基础b. 韦伯区位论的最大特点或贡献之一是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他之后的许多学者的理论仍然脱离不开这一经典法则的左右,仅仅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的修补而己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