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海洋大学现代汉语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27047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中国海洋大学现代汉语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中国海洋大学现代汉语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国海洋大学现代汉语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中国海洋大学现代汉语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名词解释1 音位变体【答案】音位变体是指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又称音品。即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称为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则是从音位变体中概括归纳出来的。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必然变体”; 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习惯变体”。 2 调类【答案】调类是声调的类别,即把调值相同的

2、音节归在一起所建立起来的类别。也就是说,调类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根据能够区别意义的不同声调调值建立起来的声调类别。可见,调类是由调值决定的。一种语言或方言里有多少种声调调值,就有多少个调类。汉语方言的调类最少的是三个(河北滦县),最多的是十个(广西玉林); 一般的是四至六个。声调的类别由调值决定,但是声调的名称并不是由调值决定的。第一、二、三、四声只是个顺序,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而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些名称则是根据中古时期“平、上、去、人”四声的名称沿用下来的。我们现在仍然使用这些名称,目的就是便于了解古今声调的演变规律及其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合情况。 3 指事【答案】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

3、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是中国古代“六书”之一。用这种造字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指事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象征性符号的指事字,如用三条线表示“三”; 一种是象形字加提示符号的指事字,如“本”原义是树根,在“木”下部加一个点,表示树根的所在。 4 同音字【答案】(1)同音字是指现代汉语里语音相同但字形、意义不同的字,所谓语音相同,一般是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汉字中同音字很多。(2)同音字的类型:同音同形词。语音相同,书写形式相同。同音异形词。语音相同,书写形式不同。 5 儿化韵【答案】儿化韵是指汉语中儿化了的韵母。普通话的儿化韵不是主元音后加上一个r,而整个韵母贯穿着卷舌色彩。即“

4、儿化”是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得韵母就是“儿化韵”。例如普通话念“花儿”的时候,这个“儿”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只是一个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只表不在念到“花”这个字音末尾的元音时,随即同时加上一个卷舌动作,使韵母带上卷舌音“儿”的音色。 6 指示语【答案】指示语是指话语中跟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指示是语用研究中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一些词语,例如,代词、称谓、时间处所词语等。这些词语的具体或确切的指称意义,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准确理解。指示语主要有:(1)人称指示; (2)时间指示; (3)空间指示; (4)其他的指示语还有话语指

5、示和社会指示。7 半自由语素【答案】半自由语素是不能独立成词、只能跟其它语素组合成词、在组合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这种语素意义实在,但不能够独立运用,要跟其他语素组合才能构词。比如“民”有实在的语素意义,但是一般情况下不单说,只能用在其他语素前面或后面,变成“民主”、“人民”。二、简答题8 划分汉语实词、虚词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划分汉语实词、虚词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能够单独做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是虚词。 9 请举5个含修辞格的例子,并简要说明修辞格的作用。【答案】(1)举例比喻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

6、笼。比拟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我们包圆儿了。 借代他们这一车西瓜,也不必过秤,一百张“大团结”拈连铁窗和镣铐,坚壁和重门,锁得住自己的身,锁不住革命的精神!夸张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2)修辞格的作用比喻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 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比拟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运用比拟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 表现僧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也就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

7、种种关系巧妙地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这样的换名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拈连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使语言生动别致,也有含溜趣、简练的修辞效果。运用夸张可以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10什么是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 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答案】(1)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2)谚语是群众口语中通俗精炼、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3)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动宾式、偏正式

8、和主谓式。(4)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固定短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 后一部分像“谜底”,是真意所在。(5)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于形式上:成语短小凝炼,多为四字结构; 谚语是一个固定的语句; 惯用语短小定型,大多为三字的动宾短语; 歇后语由“谜底”、“谜面”两个部分构成。结构上:成语结构凝固,不能任意创造; 惯用语成分之间可以适当插入其他成分; 歇后语可以根据表义的需要临时取材创造。意义上:成语含义丰富,一般浓缩了一句话或一个故事的意义; 谚语反映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实践经验,富有哲理; 惯用语通俗有趣,常常采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的联想; 歇后语“谜面”部分采用比喻或谐音的力法表述,后一部分对前一部分作出解释。风格上:成语庄重典雅、书面语气息浓厚; 谚语富含哲理,能在书面语、口语中自如地表达; 惯用语简明生动,口语色彩浓厚; 歇后语幽默活泼常见于口语。 11双关的修辞作用是什么? 从你读过的诗文里选出两个运用双关的例子,分析一下它们的修辞效果。【答案】(1)双关的修辞作用可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2)举例分析就构成的条件看,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类。谐音双关例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