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765社会学综合一之西方社会学理论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14906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765社会学综合一之西方社会学理论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765社会学综合一之西方社会学理论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765社会学综合一之西方社会学理论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765社会学综合一之西方社会学理论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一、名词解释1 惯习【答案】惯习是指一种持久潜在的行为倾向系统。布迪厄用“惯习”来表述人类实践深层的社会结构与认知结构。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行为往往有一种非常直观的理解和把握,并且这种理解和把握既是当前实践的基础,同时来自于在此前的实践过程中经久形成的持久而又潜在的行为倾向系统。它存在于实践者的身体和行为之中,构成了一种“实践感”,即对实践的前认知把握。2 统治【答案】统治是指一种特定的权力施用关系,即具有特殊内容的命令(或全部命令)得到特定人群服从的可能性。它不包括以纯粹暴力的方式所达到的控制,因而统治又称命令控

2、制。3 方法论整体主义【答案】方法论的整体主义是指以整体作为研究的基点,通过群体行动的分析来说明学科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内容的方法体系。西方社会学理论以功能主义为代表,坚持方法论的整体主义。他们以宏观社会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对社会系统层次的问题的分析。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学术环境的变迁,整体主义方法论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 4 “基本控制的三重体系”【答案】埃利亚斯“提出基本控制的三重体系”,借以说明知识与长期社会发展的关系。他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界定与衡量一个社会所达到的发展阶段。对非人力量及事件(自然力)行使控制的能力大致等于技术发展;对人际关系及事件(社会力)行使控制的能力;对作为个人的

3、自己(即每一个社会成员)行使控制的能力。这三种控制是彼此依赖地发展的,但它们并不存在平行发展的必然性。比如悖谬的是,第种能力的发展时常会有碍于第、种能力的发展,甚至有时会出现倒退的现象。 二、简答题5 简述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答案】吉登斯的社会理论的起点是关于社会行动的思考,社会行动、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化是吉登斯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该宗旨是探讨人的行动与行动中的自我的性质,研究应该如何从概念上理解互动及其与制度的关系,努力把握社会研究的实践意涵。(1)吉登斯把社会活动看作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在其连续性的运动中剖析它的作用或结构化功能,强调蕴含在行动过程中或者说是支配行动过程的意识因素

4、的连续性。吉登斯从两个方面论述了行动中意识因素的连续性。他认为支配人们社会行动的意识不应简单地称之为“自我意识”,而应当认识到它是一种“人类意识”,就社会实践循环往复的安排过程而言,最深入地卷入其中的因素,是人类行动者认识能力所特有的反思性特征。吉登斯论述了存在于行动中但行动者意识不到的“共同知识”。吉登斯认为,除了目的、意图和动机等行动者可以自觉到的意识因素以外,“在行动者话语意识觉察不到的两个行动过程层次之间,存在着广阔的“灰色区域”。(2)吉登斯采用“方法论置括号”的方式分别论述了行动理论和制度理论。按照吉登斯的观点,社会生活是一个通过社会实践而不断实现结构化的过程,社会行动和社会制度是

5、同时存在的,二者不可分离地在结构化中交织在一起,结构化成为制度制约行动和行动创造制度的运动方式。吉登斯关于制度的理解同他关于结构和规则的解释是一致的。他把结构理解为规则和资源的统一,“规则有一点显著的特征,就是发生在具体情境下的日常接触中的规则是与实践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因此,脱离实践、在实践之外的规则是不存在的。社会结构化,是人们按照实践意识和话语意识通过社会实践而展开的,人们思想意识活动在社会结构化过程中充当能动的支配性因素,无论是社会结构化中的制度重构,还是其中的群体与组织的变迁,都要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去寻找它的动因。并且,人们的思想意识本身是具有二重性结构的构成因素。(3)吉登斯认为,

6、在资本主义、工业主义、行政监控和军事暴力等现代性制度的作用下,人类社会生活发生了空前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三个方面:时空分离:跨越广阔的时间与空间领域的社会关系的联合,并一直到包括全球体系的状况; 抽离化机制:由象征标志和专家系统所组成;制度反思性:定期地把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情境上,并把这作为制度组织和转型中的一种建构要素。吉登斯把这三种变化看作推动现代社会生活和个体自我认同发生转变的“现代性的动力”。吉登斯的理论之所以称为“结构化理论”是因为他认为行动与结构是相互构建的,并不是单向度的影响,吉登斯用“结构二重性”试图打破个体与结构的二元对立,克服社会学中宏观理论与微观分析对立的,在方

7、法论上试图超越客体主义和主体主义的对立和个体主义方法论和整体主义方法论的对立。 6 简要论述韦伯和舒茨对“行动”概念的不同看法。【答案】(1)韦伯对“行动”的看法:社会行动(包括不为和容忍)可能是以其他人过去的、当前的或未来所期待的举止为取向。“其他人”可能是单个个人和熟人,或者人数不定的很多人和完全不认识的人。社会行动本质上是以他人的举止为取向的个人的行动。社会行动具有针对他人的主观意义,只有具有主观意义的社会行动才是可理解的,才属于社会学的研究范围。韦伯把社会行动分为四种类型:a. 目的合理性行动(也称工具合理性或目的-工具合理性),即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

8、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的行动;b. 价值合理性行动,即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举止的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的行动;c. 情感行动,即由现时的情绪或情感状况决定的行动;d. 传统行动,是由约定俗成的习惯决定的行动。(2)舒茨对“行动”的看法:舒茨的学术是从对韦伯诠释社会学关于“社会行动”的概念开始的。舒茨认为,透过理想型的架构与检证才能层层解释人类行为的主观意向意义,并进而理解特定社会现象的意义。舒茨同意韦伯所认为的社会科学的基本功能是i 全释的,并且接受韦伯方法学上的个体主义

9、,以及认为社会现象需透过理想型方能适当地了解。但是舒茨认为,韦伯诠释社会学的概念中对“意义”这个概念的论述是模糊不清的:a. 表现在韦伯虽然将意义区分为主观意义和客观意义,但却未曾认识到二者的根本区别。 b. 他认为,主观意义与客观意义涉及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主观意义是“我”(即行动者)如何确立意义的问题,主要涉及的是时间的问题,而客观意义则指的是“我”(即行动者)与他人如何确立“主体间性”的意义的问题,主要涉及的是符号和沟通问题。 7 什么是形式社会学?【答案】形式社会学:(1)齐美尔认为,当人们之间的交往达到足够的频率和密度,以至于人们能够相互影响并组成群体时,社会便产生和存在了。因而社会学需要研究人们交往的基本过程和形式以及社会组织类型。人们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相互作用、联系和行为,其中都存在着一种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这些相互作用模式即“社会交往的形式”。(2)社会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别这些基本的社会交往形式。齐美尔特别强调社会学要研究各种社会交往的形式,他提出社会学的研究就是“从各种现象中分出社会交往的要素如同语法把纯粹的语言形式与这些形式赖以存在的内容分开一样”。齐美尔被认为采用形式主义方法来解释社会,这就是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三、论述题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