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761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一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核心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14825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761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一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核心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761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一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核心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761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一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核心题库.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761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一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核心题库一、名词解释1 金融寡头【答案】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他们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 2 剩余价值【答案】(1)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2)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价值增殖

2、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3 量变【答案】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事物运动的基本状态之一,它由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各个方面又统一又斗争而引起,是事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连续不断的变化,因此,它具有客观普遍性。 4 唯物论【答案】唯物论把世界的本原归结

3、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从不同侧面研究同一对象一一客观物质世界。唯物论着重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辩证法着重说明客观世界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唯物论是坚持辩证法的唯物论,辩证法是坚持唯物论的辩证法。 5 垄断资本主义【答案】(1)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在生产和资本加速集中的过程中,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起来的。(2)垄断基本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

4、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6 经济基础【答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要把握两点:其一,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7 交换价值【答案】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5、。 8 哲学基本问题【答案】(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9 生产方式【答案】生产方式是指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10“两个必然”【答案】“两个必然”指的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讲

6、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二、简答题11阐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答案】(1)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

7、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2)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由于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这是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特定的真理不仅所反映的对象在范围上是有限的,而且其正确程度也是有限的。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

8、象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刻程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第一,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 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 第二,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第三,从真理的两重性来看,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两者的统一。就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对有限事物的认识来说,它是相对的; 就真理在这种条件下,反映客观世界、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真实情况来说,是绝对的。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第一,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性真理走向绝对性真理、接近绝对性真理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第二,人类己经取得的任何一项真理,都是绝对性真理长河中的一个成分,都是以往实践和认识的终点,又是进一步迈向绝对真理的起点,人们向绝对真理的接近,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