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13736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 钱大昕 【答案】钱大昕是我国清代史学家、汉学家。字晓征,一字辛嵋,号竹汀。汉族,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钱大昕是中国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响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氏为“一代儒宗”。参与编修热河志,与纪昀并称“南钱北纪”。又与修音韵述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及天球图诸书。 2 非敷奉微與幫滂並明相同 【答案】非敷奉微,帮旁并明是唐代声母系统三十六字母中的六个声母。针对唐代的声母系统,依照传统的说

2、法,有所谓的三十六字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所以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这三十六个字母是: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彻澄娘,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来日。而上古声母据初步研究,有三十二个,与三十六字母相较,有两类要合并,其中一类就是“非敷奉微”和“帮滂并明”,二者相同,都是双唇音。 3 读破 【答案】读破是古代的一种用来注音的校勘术语。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或几个读音的时候,不照习惯上最通常的读音来读,称作读破,如长幼的长不读喜好的好不读4 經典釋文而读。、而读, 的音称作破读。读破了的字称破读字。【答案】经典释文是由唐代陆德明所著的一本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书

3、。以考证古音为主,兼辨训义,引用古书周易、尚书、诗经、春秋三传、论语、孝经、庄子等。是保存古代音训较早的一部字典,为后世推崇。 5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答案】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的套曲,曲牌为哨遍。全曲借用一个乡民的口吻,揭露了“帝王之尊”的虚伪与可笑。这篇套曲新奇、角度独特,对比手法的运用,揭示本质,具有强烈的喜剧性与讽刺性。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漫画与野史的风格。 6 连及 【答案】连及是指一种特殊的表意修辞手法,即说甲事物的特征时顺带将乙事物也连及入内。它是古人在行文时为凑个音节而在一词的前面或后面连上一个与其意义相类或相反的词的表达习惯,

4、又称“连文”、“连言”、“连语”、“连类而及”,连类而及之辞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并无实际意义,所以由连类而及造成的复音词都是偏义复词。 7 脱文 【答案】脱文是训话学中的一种注解术语,简称“脱”,也称“脱字”。这个属于专指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例如诗经周南桃夭孔颖达疏:“此云家人,家犹夫也,犹妇也。”阮元校勘记:“犹妇上当脱人字。” 8 声训 【答案】声训是汉语训诂学术语,又称音训。它是指通过语音分析词义,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推求字义的来源,说明其命名的原由。声训可分为四种:同音、双声、叠韵和音转相近。声训起源很早,先秦古籍中时常可以见到。汉代应用较广,刘熙的释名就是声训的专书。

5、当时的声训,有时是出于主观臆测,尤其是关于事物命名的解说,不可尽信。直到清代,才有了较为精密的方法,运用“因声求义,音近义通”的原理来研究训诂,取得了较大的成就。9 王氏四種 【答案】“王氏四种”是高邮王氏父子(王念孙、王引之)二人代表作的合称。分别是经传释词、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它们是乾嘉学派最负盛名的著作,也是训诂学的经典著作。 10读为 【答案】读为是古书注解中的一种标识通假字的术语。它和“读曰”一样,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如:诗经卫风虻:“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读为畔。”“泮”是假借字,“畔”是本字。 二、综合题11文言文加标点、翻译及理解。下面的一段选自庄子至乐。

6、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筋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窗不敢饮一杯三日处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携携为乎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l )抄录下面的文字,并为其加上标点符号。(2)将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3)这段话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简要谈一下你的看法。 【答案】(1)标点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鰌鲉,随行列而止,委虵而处。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譊譊为乎? 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

7、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2)翻译从前,有一只海鸟栖息在兽国都城的郊外,鲁国国君(认为是神鸟)让人驾车把它迎进宗庙里并向它献酒,演奏九韶让它高兴,安排牛羊猪三牲备齐的筵席给它吃。海鸟却头晕目眩,忧愁悲伤,不敢吃一块肉,不敢喝一杯酒,三天就死掉了。这是用供养自己的方式来喂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式来养鸟啊! 以养鸟的方式养鸟的时候,应当让鸟栖息在深林之中,在水中陆地悠游,在江湖中漂浮,吃泥鳅鱿鱼,随着鸟群的队列而止息,从容自得、自由自在地生活。它们最讨厌听到人的声音,又为什么还要那么喧闹嘈杂呢? 鱼儿在水里才能生存,人处在水里就会死去,人和鱼彼此间必定有不同之处,他们的好恶因而也因此不一样。(3)

8、这篇寓言故事,只是鲁侯养鸟的某些具体内容,故事中的鲁侯,是一个鲁莽愚蠢的国君,按他养鸟的办法是绝对养不好鸟的。庄子写这篇寓言的寓意,绝不在于揭露鲁侯的无知和荒谬。这篇寓言最深层寓意,是通过鲁侯不是“以鸟养养鸟”,而是“以己养养鸟”的失败教训启发人们养鸟要顺乎自然,充分掌握养鸟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养好鸟。由养鸟要顺乎自然,推而广之,治民也要顺乎自然,治理老百姓要掌握老百姓的迫切要求和特点、习惯,老百姓被治理得丰衣足食了,反而认为“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是道家治民的最大成功,也是这篇寓言的最深层的寓意。 12阅读下段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晏子之晉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芻息于途侧者以為君子也使人問焉曰子何為者也對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日何為至此曰吾為人臣仆于中牟見使將歸晏子曰何為為仆對曰不免凍餓之切吾身是以為仆也晏子曰為仆幾何對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贖乎對曰可遂解左驂以贈之因載而興之俱歸至舍不辭而入越石父怒而請絕晏子使人應之曰吾未嘗得交夫子也子為仆三年吾乃今日睹而贖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絕我之暴也越石父對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己而申乎知己故君子不以功輕人之身不為彼功詘身之理吾三年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贖我吾以子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辭也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