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洛阳师范学院618语言文字及语言学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10161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洛阳师范学院618语言文字及语言学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洛阳师范学院618语言文字及语言学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洛阳师范学院618语言文字及语言学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洛阳师范学院618语言文字及语言学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 读为【答案】读为是古书注解中的一种标识通假字的术语。它和“读曰”一样,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如:诗经卫风虻:“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读为畔。”“泮”是假借字,“畔”是本字。 2 使动用法【答案】使动用法是动词、名词、形容词的特殊用法,具体如下:(1)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如“庄公寤生,惊姜氏”,并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庄公使姜氏吃惊。(2)形容词用如使动,表示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

2、示的性质或状态。如“君子正其衣冠”。“正”用如使动,意思是使其衣冠正。(3)名词用如使动的情况非常少见,如“文王以白里之壤而臣诸侯”中“臣”是使动用法。意为“使称臣”。 3 双声叠韵【答案】双声叠韵是音韵学术语,也是写诗在声律上的表现方式之一。双声,是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即迭韵,是指两个字的韵相同。先秦的声母系统和韵部系统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所以不能将上古的双声迭韵和现代的双声迭韵混为一谈。如“芣莒”在上古是叠韵,同属之部。“微妙”在先秦是双声,它们的古代声母都是m 。 4 喻三歸匣【答案】喻三归匣是古代音韵学的一种描写声母变化的术语,是以曾运乾以中古音韵推演上古音韵得出的规律。宋代提

3、出了“见溪群疑,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澈澄娘,影晓匣瑜,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来日”这三十六声母,反映的是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与之相较,上古声母系统中声母共有三十二个,有的要合并,有的要分出一些。而其中,唐宋以后的喻母在上古分为两类,一类与匣母相同,一类接近定母。前一类即所谓“喻三归匣”。5 入声韵【答案】入声韵是指以塞音作韵尾的韵类,它是古代汉语中韵母的一大类。入声韵属仄声,指一个音节以破音/p/、/t/、/k/作结,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中古入声韵中,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等韵以-k收尾; 质术栉物迄没纥、月曷末鎋黯屑薛等韵以-t收尾; 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等韵

4、以-p收尾。入声在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中己不复存在,但在汉语的一些方言以及汉藏语系的一些其他语言中则仍能找到入声的踪迹。 6 连绵字【答案】连绵字是指两个字连缀在一起表一个语素意义的双音节词。从语言角度来说,就是“连绵字”,又称联绵词。先秦以前,就有数量不多的连绵词。连绵的名称见于宋代张有的复古编。连绵字可以分为:(1)双声字。如“犹豫”、“留连”等。(2)叠韵字。如“仿徨”、“叮咛”等。(3)非双声叠韵字。如“淡漠”、“颠沛”等。除这三类之外,有人把“叠字”(或称重言)也列入连绵字,如王国维的连绵字谱。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7 生庄公及共叔段。(左传隐公元年)【答案】及:连词。略等于现代

5、汉语中的“和”。 8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答案】觉:醒。 9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答案】(1)其:语气词,加强反问。(2)再:第二次。 10君其问诸水滨 【答案】表示委婉的语气词。 11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史记项羽本纪)【答案】立;立即。 12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答案】(1) “阙“掘”,挖掘。(2)翻译:如果掘地至黄泉,挖一条隧道相见,谁说不是这样呢(谁说这样不行呢)? 13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答案】田:打猎,后来写作“畋” 14友直,友谅,友多闻。【答案】诚信,诚实。 三、分析题15仔细阅读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全文,分析这首词的

6、内容和艺术特色。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旁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答案】(1)内容本词写于作者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二年。全词咏柳,是作者少有的婉约词作,也是北宋时期咏物的名篇。上闺主要写杨花的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a.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开头一韵,非同凡响,道出了杨花的性质和际遇。“似花还似非花”:杨花即柳絮。看着柳絮像花又毕竟不是花。艺

7、术手法上显得很“抽象”,但仔细品味琢磨,这“抽象”超出了具体形象,一语道出了柳絮的性质。b.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这一韵承接上一韵中的“坠”字展开,赋予柳絮以人的性情。“抛家傍路”说杨花的飘忽无着,仔细思量,那柳絮坠离枝头,“抛家”而去,不是很无情吗? 可是柳絮“傍路”飘零,却又依依难舍,恋“家”之情跃然纸上。真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有思”言其不忍离别的愁思和痛苦。c.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一韵采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其细腻独到的笔致,尽写柳絮飘忽迷离的神态,让人柔肠百转,思绪万千,叹为观止。从上阙“无情有思”开始,诗人便展开想象的羽翼,把杨花比喻为一个思亲少妇。

8、这里,“有思”成为思亲少妇的“愁思”。因“愁思”而“萦损柔肠”,因“愁”而“柔”,因“柔”而“损”; “愁思”煎熬则“困”,“困”则“娇眼”、“欲开还闭”。思亲少妇的情态被诗人描写、刻画地极其细腻,从而把柳絮随风而坠、时起时落、飘忽迷离、勾魂摄魄的形态,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d.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少妇“有思”,“有思”的情态也描摹出来。那么少妇为何而思? 上阕的最后一韵作了回答:她在思念远方的夫婿。这一韵化用了“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过辽西”的诗意。“梦随风万里”既写少妇之梦,又关合柳絮飘忽迷离,轻盈若梦。愁中入梦,梦里与远在万里的君郎相逢,却被莺儿的啼声惊醒,怎不让人愁更愁,简直让人恼恨了!纵观上阕是以人状物,虽然是在咏柳絮,却叫人难分诗人是在写柳絮还是写思妇。柳絮与思,水乳交融,貌似神合的境界。 妇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下阕与上阕相呼应,主要写柳絮的归宿,感情色彩更加浓厚a.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在上阕“惜”和“愁”的情绪基础上,诗人下阕的头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