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5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09901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5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5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5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5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题库一、简答题1 简述人口生产的特点。【答案】人口生产是指人类自身世世代代的繁衍,包括生育后代,培育和教育后代,又称人自身生产、人的生产、生命的生产。人口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它呈现出以下特点:(1)人口生产的周期较长。人口生产的周期是指一代人生育下一代人的间隔时间。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人口生产周期在20年以上。(2)人口生产的形式与物质生产的形式不同。人口生产是通过男女结成一定的婚姻关系、组成家庭进行的。物质生产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们结成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与婚姻家庭关系是不同的。(3)人口生产的结

2、果与物质生产的结果不同。人口生产是为了人类世代延续所进行的生产,生育后代是人口生产的必要环节。而物质生产的结果是生产出为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的物质产品。(4)人口生产具有较强的惯性。人口生产的惯性表现为,凡是长期不断增长的人口,都具有一种继续增长的趋势; 反之,长期不断缩减的人口,则具有一种继续缩减的趋势。(5)人口生产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性质,它既是一个自然的生物性活动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社会性的活动过程,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6)人口生产要受到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法则的制约。它既要受人的自然生殖、遗传等生物学规律的制约,更要受社会的物质生产状况、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以及社会进步程度等条件

3、和规律的制约。 2 简述经济社会形态的两种划分法。【答案】经济社会形态是直接或间接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在经济社会形态的范围内,又有两种基本的划分方法:一种是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另一种是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1)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人类历史上有五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依次占统治地位,因而人类历史就相应地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2)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马克思根据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三种依次更替的社会形态。这三种社会形

4、态是分别由历史上存在的三种宏观的经济运行形式,即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为基础形成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在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三种社会形态。因此,二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就是指这两个序列的三大阶段的划分法。 3 简述联系与发展的原理及其意义。【答案】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总特征。唯物辩证法就是从总体上研究客观世界的普遍关系与运动发展的学说。(1)联系与发展原理的内容联系和发展的概念a.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多样的。b. 发展是指事物上升的运动,实在承认现实运动具有三种不同方向的前提下,揭示现存世界尤其是人

5、类社会运动的整体趋势的范畴,其着眼点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联系与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得以实现的。世界的过程性就是现实的诸环节的全部综合展开的。整体与部分、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等构成了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联系与发展的规律性作为关于普遍联系与运动发展的学说,唯物辩证法解释并阐释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2)意义应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应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才能在实践活动中,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内容与

6、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所构成的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才能正确把握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这三大唯物辩证法的规律。 4 如何理解意识在其源泉和内容上的客观性?【答案】意识在其源泉和内容上的客观性包括三个方面:(1)意识的内容就其实质来说,是指包括社会实践在内的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所以,意识就其反映的形式来说是主观的,而就其反映的内容来说则是客观的。(2)虽然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所反映的对象都是客观存在的。(3)虽然个体意识之间有着差别性,但产生的根源却是客观的,这种差别性的原因,无非是先天素质和后天实践的差异形成的。无论是哪

7、一种原因,或者是两种原因兼而有之,归根到底都可以从物质生活过程中得到说明。(4)意识的任何创造性反映,即使是虚假的主观映象,归根到底也是对十客观对象的反映。5 如何正确把握“度”的概念?【答案】(1)“度”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体现着质和量的对立统一事物的量在度的范围内变化,事物不会发生质变,量变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2)正确地把握“度”的意义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对事物的认识还是模糊的、笼统的,是因为人们的认识还停留在质的阶段。由质进到量,对事物的认识就较清晰一些。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对事物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坚持适度原则,只有准确把

8、握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防止“过”或“不及”。当需要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性时,人的自觉活动要设法使其量变不超出度的范围。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的有:“注意分寸”、“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 6 简析“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命题。【答案】这一命题需要从人的本质和社会关系两个方面进行探讨。(1)人的本质人与动物的区别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劳动。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创造了人,把人与动物相区别。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通过一定的创造物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证。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劳动发展史是理解社会历史的重点,也是理解

9、社会历史创造过程和历史创造者的关键。人们创造历史的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劳动。人与人的区别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指人不仅作为“类”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而且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也存在本质区别。社会关系把人与人区别开来。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中。不同社会关系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这是人的本质的根本内容。因此,人的本质不是抽象、永恒不变的,而是具体、变化、发展的。(2)社会关系对于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社会关系的总和”。因为人的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等,因而对人的本质的把握应该考虑到多方面的社会关系,但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在社会关系的总和中起着支配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集中体现为阶级关系。因此,在探讨现实的人的本质时,既要看到社会关系的总和,又要注意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3)总述对于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的是其具体性、历史性。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必然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一、简答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