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09825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名词解释1 文翁兴学【答案】文翁兴学是西汉最早兴办地方官学之举。文翁自景帝末为蜀郡(今四川)太守,及武帝设五经博士,因感蜀地偏僻,有蛮夷风,欲激励后进,乃从郡县小吏中,选拔张叔等开明有材者十余人,派遣至京师,受业于博士,或学习律令。减省太守府私人用度,购置土产馈赠博士。数年后,蜀生学成还归,皆予重用,并向朝廷荐举,有官至郡守、刺史者。又兴建官学于成都市中,招收郡治以外四郊属县子弟。学生均免除摇役。其才学高者补为郡、县属吏,次等的亦可获孝梯力田的荣誉称号而享受种种优待。平时常选学生至官衙,就便座协理政务

2、。每出行巡视各属县,多以诸生中明经学、有德行者为随从,使之出入于官府内外,传送教令。吏民见诸生荣耀显达,争欲为之,至有不惜出重金以求入学为弟子者。蜀地于是教化大行,形成好文雅的习俗风尚,集于京师的学者之多,亦小业于文化先进地区。武帝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即为文翁兴学的推广。蜀民为其立祠堂,岁时祭祀小绝。至唐代,其祠堂尚在成都城内。 2 六学二馆【答案】六学二馆是唐代中央官学的简称。六学指国子监所属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和律学。二馆指门下省所属的弘文馆和置于东宫的崇文馆。隋唐时官学有了较完善的发展,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六学中前三学似属大学

3、性质,学习儒家经典,后三学似属专科性质,六学属于直系,归国子监统领。此外,唐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和医学,属于旁系。弘文馆、崇文馆这“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3 社学【答案】社学是元、明、清三代设立于城乡的地方学校,有官立、私立等多种形式,以进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元制五十家为一社,每社设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师,农闲时令民子弟入学,以学习孝经、论语、孟子等为内容。明承元制,于洪武八年即1375年下令广为设置,以15岁以下儿童为对象,内容增御制大浩、明朝律令及冠、婚、丧、祭等礼节。清初亦令各直省府州县广设,每乡一所,以通晓文义,品行谨厚者充任社师。

4、 4 民办公助【答案】民办公助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发展小学教育的一项基本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普及教育过程中沿用此政策。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于199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最核心的精种实质是“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就是利用公理”的十六字方针,也即确立了“民办公助”的合法性和可行性。所谓“民办公助”众和政府资金适度地支持民办学校的发展,公助又可分为显性资助和隐性资助。显性资助就是通过对民办学校办学方向及其社会效果等实施检查、评估后,以注册的学生数为基本依据,给予民办学校直接的拨款资助,而隐性资助则指对民办学佼于合法范围之内的经营所得、学校房产、社会

5、捐物捐款等方面给予减免税收。 5 晓庄师范【答案】晓庄师范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一所乡村师范学校。1927年他在南京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自任校长,1929年这所学校更名为晓庄学校。陶行知提出师范学校总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师范毕业生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提出“生活改造社会的精神”。在晓庄学校试验期间,他将“教学合一”发展为“教学做合一”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他要求乡村教师要能真正关心农民,为农民服务; 强调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 指出教育内容和治学方法与农村生活密切结合。1930年,晓庄学校遭当局查封,至1951年,经

6、周恩来总理批准复办南京晓庄学校。200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南京市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组合新建南京晓庄学院。 6 九品中正制【答案】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士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动乱,乡亭里地方组织遭受破坏,致使汉代以来的“察举”推荐制度难以实行。这时豪强地主垄断政权,形成了势力强大的门阀世族集团。曹王即帝位之后,听从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推行“九品中正制”:设置大小中正官,品第人物,依家世和才德区分为高下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作为任官授爵的根据,然后再按品授官,实际上承认了门阀世族集团的特权。后门阀世族集团势力逐渐

7、走向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抬头并不断扩大,他们在掌握经济实力的基础上要求参与政治,分享政治权利,于是九品中正制在对门第出身的要求方面不断放松,而对考试的要求方面却越来越严。九品中正制到隋文帝时开始废除,代以科举考试制度。 二、简答题7 简析王夫之的教育思想。【答案】(1)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王夫之继承了我国儒家重视教育的传统,认为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教育是治国之本王夫之认为治理国家不外乎政治和教育两大问题,其中教育最为根本。因而,必须把教育置于重要地位。同时,王夫之还认识到了教育的发展必须受制于政治与经济。教育对人发展起重要作用王夫之认为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后天不断的生长变化过程

8、中逐渐形成的。基于这一思想,王夫之十分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他认为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继善成性,使之为善。二是可以使人改恶为善。(2)教学思想在王夫之看来,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觉的学习过程。鉴于此,他提出了若干关于教学的具体主张,主要有以下几点:“因人而进”王夫之指出,学生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施教,即“因人而进”。“施之有序”王夫之认为,事和理都有序,人的能力也是逐步发展的。因而教学也应按顺序进行,即所谓“施之有序”。学思“相资以为功”土夫之指出,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条,即学与思。在学与思的关系上,他认为两者不可偏废,而必须紧

9、密结合。(3)道德观和道德修养论王夫之的道德观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首先,主张“天理”和“人欲”紧密相联,“天理”存在于“人欲”之中。其次,提倡不以“一人之私”而“废天下之公”。在道德修养方面,王夫之提出了以下三点:强调立志,即志于封建伦理道德,这是他思想的局限性。然而他强调立王夫之所说的立志是“志于道”志,主张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志向作为教育之本,要求志向必须专一、执著,这是正确的。主张自得王夫之认为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觉。认为只有在学生产生了道德修养的自觉要求后,教师因势利导给予教育,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否则,即使教了也不会见效。重视力行王夫之指出,道德修养不能仅停留在意识阶段,还必须将道德知识变成实际行动。因此,他极为重视力行,认为在学、问、思、辨、行五者之中,“第一不容缓则莫如行”。王夫之的道德观,虽然从根本上讲,仍没有越出封建道德的案臼,但也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4)论教师,土夫之重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对于“教者之事”即为师之道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必恒其教事”王夫之要求教师应该热爱教育工作,乐意精心培育人才。“明人者先自明”他认为只有教师自己具有渊博的知识,深刻领会了道理,才能胜仟教育工作。要“正言”、“正行”、“正教”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