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地资源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02199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地资源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地资源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地资源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地资源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简答题1 简述农业生态区法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答案】(1)农业生态区位法的基本原理农业生态区位法是根据比例尺将地面划为一些在农业生产条件、气候和土壤大致都相对一致的生态单元,在同一生态单元内,其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也相似,因而其土地的生产潜力进一步就决定于灌溉条件的有无和投入的高低。在此基础上加入人均消耗计算,以行政单位为统计单元求算出一定行政区域内的人口承载力。(2)农业生态区位法的工作过程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和工作流程,AEZ 法可分为如下6个主要步骤:清查研究区的农业资源,其中包括气候资源、土

2、壤资源、作物资源及耕地资源,并分别绘制出所要求的、相同比例尺的资源图幅。将气候资源清查中分别计算光温生产力图与光温水生产力图,并与土壤资源图叠合,并形成以各个农业生态小区单元为单位的农业生态区图。其中,包括光温土生态区和光温水土生态区图等两张图。在上述生态区图的基础上,叠加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分区图,进行匹配、修正与计算两个生态区图的每个生态单元的作物产量,即光温土生产力(灌溉农业的生产力)与光温水土生产力(旱作农业的生产力)。在上述光温十生态区图与光温水十生态区图及其生产力计算的基础上,分别叠加耕地资源清查图,最后统计出每一定行政区内的土地生产力。在上述有关土地生产潜力自然因素量化计算的基础上

3、,进一步考虑经济投入的水平问题,潜力的计算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相联系。按平均每人(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工种的统计)平均每天以至每年所需热量、合为平均粮食量,并按每一定行政单位内的土地生产潜力,来计算所能支持的人口数量。从而使土地生产蛋白质量,而折 2 阐述中国土地类型的分类系统、原则和命名方法。【答案】(1)中国土地类型的分类系统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基本沿用前苏联景观学派的做法。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我国的大、中比例尺土地类型制图中的土地分级逐渐趋向于采用前苏联景观学派和英澳学派相结合的三级分类系统。目前,我国关于土地类型的分类系统还没有一致意见。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

4、编辑委员会曾拟订了一个“全国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己被广泛应用。该系统采用土地纲、土地类和土地型三级分类制。首先根据大尺度的水热组合类型,将全国按自然地带或业地带分异划分为12个土地纲。土地纲反映的是土地的光温水生产力。然后根据大(中)地貌类型(山区以垂直地带划分)不同,在同一土地纲内划分为土地类。土地类反映景观特征,关系到区域内的农林牧用地规划布局。土地类内,再依据植被亚型或群系、土壤亚类等的差异将土地类续分为土地型。(2)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自然发生学的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和实用性原则。除了上述4个分类原则以外,在具体选择土地类型的分类指标时,还应注意指标的互斥性、明确性

5、、层次性和针对性等原则,以保证分类过程的可操作性。(3)土地类型的命名方式采用植被、土壤、地貌的三名法如针叶林漂灰土山地; 或植被(或土壤)、地貌的两名法,如草灌丘坡地和黄红壤山坡地。我国多采用这种命名方法。采用群众习用的名称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沙田、咸田、围田、坑田; 黄土高原地区的川地、源地、梁地、峁地等等。用地名命名土地类型澳大利亚、英国等在对土地系统进行命名时大多采用这种方法。 3 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制约因素有哪些?【答案】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制约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两类。(1)自然因素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质、土壤、水文及生物多样性等条件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最

6、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3个方面。光照条件主要通过可用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和光照质量影响农业及非农业土地资源的利用; 与土地利用及其生产潜力关系较为密切的热量指标主要有温度、积温和无霜期等; 降水是影响土地资源利用与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它不仅决定了地表水的丰缺状况,而且影响着地下水的成分、数量和分布等。地形地貌中的海拔高度、地面坡度、地貌类型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 地质条件中的土壤资源是由岩石、矿物的风化物经成土过程发育而成,岩石、矿物及其风化物的性状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具有显著影响,从而制约着土地资源的利用及其生产力。土壤是重要的农业资源,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要素

7、,它的类型及其分布、理化性质及生产能力均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中水休的类型、数量及质量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利用。区域生物物种或生态系统或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区域植被类型或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社会因素包括人口、社会需求、土地制度、土地政策与法规、资源与环境政策等;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水平、市场状况、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区域条件、投入水平等;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技术因素包括科技发展水平、生产管理水平、技术培训与维护、物质技术条件等。 4 举例说明地貌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答案】(1)海拔高度海拔高度

8、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热条件再分布方面。首先,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量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多,但降水量在一定高度增加到极大值后,则随着海拔高度的继续增加而下降。海拔高度对其他各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人类活动的制约方面,由于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自然环境恶化的可能性增大,人类的活动必然减少。如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度土地资源的水热分布情况不同,适宜生长的植物也不相同。(2)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对土地特性及其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条件以及建筑工程投资等方面。地势起伏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表侵蚀程度与农田基本建设条件、灌溉条件、机

9、耕条件等方面。地表起伏越大,坡度越陡,土壤侵蚀作用越强,水土流失量在一定条件下增多。对于建设用地而言,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工程土方量少,则可节省开发投资; 当坡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就要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则工程投资必然增大。(3)地貌类型各种地貌类型对于土地利用的作用不同。平原一般说来海拔低,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有利于发展农垦、机耕和灌溉,成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基地。而山地丘陵地区,地势起伏不平,土地类型变化复杂,土地利用方式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我国南方降水量丰富的三角洲地区,由于降水充沛,淡水资源丰富,土壤自然脱盐良好,且肥力较高,故多为良好的农业垦殖区与海产品养殖区; 而北方地区,由于降水量少,土壤脱盐较差,且淡水资源有限,故其农业开发利用常受到一定限制。 二、论述题5 论述土壤因素对影响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和类型分布的意义。【答案】土壤是重要的农业资源,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要素,它的类型及其分布、理化性质及生产能力均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土地资源的特性、开发利用方向及其生产力的高低。因此,对土壤因素的评价往往是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特别是对于平原地区来讲更是如此。而土壤的不同特征导致其上适宜生长的植物类型不同,对土地利用类型产生影响。一、简答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