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02116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名词解释1 劳动者【答案】生产力中的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劳动者既包括体力劳动者,又包括物质生产领域的脑力劳动者。它是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 2 科学技术【答案】科学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科学是指知识的理论体系; 技术则表现为方法、工艺和能力。科学技术是通过研究和利用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达到有效、便捷、低消耗、高产出等特定目的的方法和手段。 3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答案】朴素唯物主义是指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它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它的主要特征是以自然原因去解释自然现象,

2、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 4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答案】经济基础是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赖以竖立的现实基础。上层建筑由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部分组成。政治上层建筑是人们的政治交往关系制度化所形成的政治、法律制度与设施。思想上层建筑是人们的精神交往关系规范化和意识形态化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体现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不仅经济基础根本性质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根本性质的变化,而且经济基础发生部分质变时,上层建筑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及其特点。体现在上层建筑通过“保护自己”与“

3、排斥异己”的方式为经济基础服务; 通过对社会生活控制的方式来为经济基础服务;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其含义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应,对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起促进作用; 当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不相适应,对经济基础起阻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社会基本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观察和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依据,是制定自己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 5 新事物【答案】新事物是指符符合发展的前进方向、符合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它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因素,继承了旧事物

4、中某些合理的因素,添加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因素,并具有了新的结构和功能。 6 本质与现象【答案】(1)现象与本质的含义现象与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任何事物都具有现象与本质两个方面。本质是类的本质,即一类事物之所以区别于他类事物的最根本的东西,因此它是普遍性、共性,但并非共性都是本质。由于事物的种类是分层次的,本质也是分层次的,根据深浅层次的不同而分为多极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具体表现,即该事物的各种个性、特殊性、具体性的总和。本质是内容,但现象不一定是形式,内容也不一定都是本质。(2)现象与本质的辨证关系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二者相互区别现象是事物的外在

5、方面,是表面的、多变的、丰富的; 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是深藏的、相对稳定的、比较深刻、单纯的。因而现象是可以直接认识的,本质只能间接地被认识。两者也相互依存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本质只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只能是本质的显现,它们之间是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二者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转化正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转化的客观基础。本质变现象只能理解为本质表现为现象; 现象变本质应理解为现象表现本质,现象越丰富,表明事物的本质也越深刻。同时,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是复杂的。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同一本质也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3)方法论意义正确把握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6、。科学的任务就在于辨别真象与假象,并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要掌握大量的现象,尽可能全面观察; 要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从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7 个人的社会价值【答案】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个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他的社会价值越大; 反之,其社会价值就越小。 8 系统的整体性【答案】整体性是系统三个基本特征(相关性、整体性、有序性)之一。事物的相关性形成了事物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表现为:对于外来作用,系统能作为一个统一体作为反应,而不管这种外来作用直接作用于系统

7、的哪一个部分;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个要素都小单独具有的功能和性质。这种只有系统整体才具有的特殊规定性和功能就是“系统质”和系统功能。整体性是系统的本质特征。一般系统论就是“对整体和整体性进行科学探索”。二、简答题9 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及其意义【答案】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总趋势。(1)含义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使之适应人的需要的物质力量,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生产力包括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结合构成了现实生产力。从影响生产力水平的角度看,生产力还包括科学技术。生产关系生产

8、关系是指生产力诸要素相结合的社会形式,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它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构成的。(2)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两者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作用a.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从根本上说,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一定的生产关系只能依据一定的生产力状况才能建立起来。b.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总是随着人的需要的变化和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在生产方式的运动过程中,生产力首先发生变化,当它

9、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原有的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人们这时就要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以适应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a.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生产关系就会促进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形式;b.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梗桔。(3)意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告诉我们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客观依据。当前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是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体现。正确理解和把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0简述阶级的实质。【答案】阶级在实质上是个经济范畴,它是特定生产关系和物质利益的主体和承担者,是在特定经济结构中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群共同体。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