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大学西方哲学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02105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河北大学西方哲学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河北大学西方哲学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河北大学西方哲学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河北大学西方哲学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名词解释1 本原【答案】本原是自然哲学家关注的焦点,它的本意是“原初”、“本原”。这一概念由阿那克西曼德最先使用,他使“本原”概念具有了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意味。希腊哲学家认为,最初存在的东西在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始终起作用,因此事物的最初状态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原因。本原有两层意思:构成事物的基质; 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则。 2 斯多亚派的不动心【答案】斯多亚派的不动心是指不关心快乐或痛苦,情绪不受外部感性世界的影响,获得心灵的安宁或平静的状态。情感是非理性的,不动心不同于普通的冷漠或麻木,而是理智对情感的正当控

2、制。由于幸福归根到底是一种心理感受,所以人们虽然不能控制外界事情的发生,但能排除外在事件对心灵的影响,以心灵的不变来应对世界的万变,因此他认为不动心是最高的德性。斯多亚式贤哲的特征是分离了情感,纯粹出于理智的行为。这种观念引起了许多蔑视世俗快乐的宗教和贬低情感作用的哲学体系的共鸣。 3 康德的他律【答案】康德的他律是指由其他人而不是自己去立法,即理性在一种不由自己自由地制定的法则下活动的行为方式。自律是与他律相对应的,是指我们的意志决定我们如何行动,我们的意志由自身内在的理性法则决定。在伦理学中,他律的意志受外部原因决定; 而自律的意志由自己决定其行动,是自由的。他批判传统的道德理论从自身外部

3、去寻求根据的观点,认为他律依赖利益,不是由理性决定的,因而是假言命令,而自律是绝对命令。 4 波菲利问题【答案】波菲利问题是公元3世纪时柏拉图主义者波菲利在亚里士多德范畴篇注释中提出的关于共相性质的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为:共相是否独立存在,还是仅仅存在于理智中; 若共相独立存在,那它们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 如果共相是无形的,那它们是与感性事物相分离,或是存在于感性事物之中,且与之相一致。波菲利问题后由波埃修斯引进经院哲学,并成为12世纪经院哲学争论的焦点。 5 康德的自在之物【答案】康德的“自在之物”是贯穿于整个康德哲学的基本概念。自在之物的内涵是:客观存在着的物。它作为我们感觉经验的来源,是

4、存在于我们以外的物:超感性的理念它作为理性的先验理念,是我们永远追求而又不能认识的思维存在体。他认为先验理念是现象背后的本质、总原因和总根据。它不是时空中的对象,因而不能被认识。它是存在于思想中的纯粹观念。先验理念有上帝、世界、灵魂三个; 伦理学中的理想目标。它作为实践理性的主体,在实践上力图实现而又一直不能实现的理想目标,即对人的道德行为做出规定的先天准则。这就是最高的、无条件的至善,是幸福与道德的统一。 6 康德的目的王国【答案】康德的“目的王国”是指一个理想世界,其中每个理性存在者都被当作目的而不仅仅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每个理性存在者的追求都符合普遍法则的要求,而且是由他自由地制定的。在目

5、的王国中,理性存在者之间没有个人和私人目的内容的差别,具有普遍形式的特点。在这里,每个人不仅与他人的目的没有利益冲突,而且还帮助他人实现其目的。他认为这就是至善,因而是“理想的”世界。由此他把上帝当作目的王国中立法的至高无上的存在,上帝概念是道德生活中必要的道德公设,这为上帝存在的道德证明提供了基础。 7 原罪说【答案】原罪说是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即任何人天生就是有罪的,他们的罪来自人类共同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受到诱惑而偷食智慧之果而犯下的原罪。“原罪”被认为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难的根源,它注定了人的先验罪行、邪恶本质和必死的命运,除了上帝的救赎,任何人都没有能力解除这一罪恶。基督教原罪的观点还

6、引发了神正论等神学问题。原罪说带有决定论和神秘主义的色彩,它一方面奠定了基督教的思想理论基础,是基督教教义的出发点与核心; 另一方面被认为塑造了西方的人性论,是西方罪感文化的根源。 8 共相【答案】共相是指普遍的、共同的特征。亚里士多德认为:“所谓共相,是指具有这样性质的东西,即它可以述说于许多主体; 所谓殊相,是指不能这样述说的东西。”哲学家们针对共相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理论,著名的有实在论、唯名论和概念论。实在论认为共相是客观实在,唯名论认为共相是普遍名词,概念论则认为共相是由心灵产生的概念。 二、简答题9 伊壁鸿鲁对原子论的继承和发展。【答案】(1)对原子论的继承伊壁坞鲁继承了德漠克利特的原

7、子论,坚决维护原子和虚空的真实性。他认为感觉是推理的基础,原子和虚空虽然是不可感的,不能被自明的感觉所直接证明,但如果不设定原子和虚空,那么自明的感觉就会被推翻。因此,感觉的自明性证明了原子和虚空的真实性。(2)对原子论的发展伊壁坞鲁对德漠克利特的原子论做了重要的补充。重量的性质他认为,原子除有形状、次序和位置之外,还有重量这一性质。他说:“原子永远不断在运动,有的直线下落,有的离开正路,还有的由于冲撞而向后退。”运动的原因原子的运动原因有两个:a. 由于原子自身的重量,原子在无限的虚空中下落;b. 由于原子相互碰撞,造成原子碰撞的原因是某些原子在下落时所产生偏斜,导致碰撞沿另外垂直方向运动的

8、原子,进而产生出横向和斜向的运动。原子相互碰撞组成了原子团,所有的事物都不过是大大小小的原子团,都是无序的碰撞造成的结果。伊壁鸡鲁指出原子的重量和偏斜所造成的运动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由此,伊壁鸡鲁否认了目的论、宿命论和神意,甚至神本身也被当作原子运动的结果。 10请简要叙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本原说。【答案】(1)数是万物的本原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本原说思想始于其对数学与音乐的研究。他们认为音阶的特点和比率可以用数表示,并且一切其他事物的性质都由数决定。他们注意到世界上形式和关系的事实,他们发现量度、秩序和比例始终一致的循环,可以用数来表示。他们认为这种数学关系是事物的共同属性,没有数就没有这

9、种关系、一致性、秩序和规律。因而不具形体的、普遍的、抽象的“数”是万物的本原,是真正的实在、实体和根基,一切其他东西都是数的表现。数作为万物的本原,不仅是构成事物的质料,而且也是事物的属性、状况和模型。(2)数的特性毕达哥拉斯学派潜心研究在数目中无穷的特征和规律,并把这些特性赋予整个宇宙。他们用数来解释整个世界,提供了十对从数的研究中提取出来的范畴:有限与无限,奇数与偶数,一与多,右与左,男与女,静止与运动,直与曲,光明与黑暗,善与恶,正方与长方。(3)宇宙生成说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有奇数和偶数两种形式。奇数是有定形的,完满的:偶数是无定形的,不完满的。自然万物的本原是“一元”,从“一元”产生“二元”,从完满的“一元”和不完满的“二元”产生出各种数目:点是一元,线是二元,面是三元,立体是四元。物体的线和面被当作是有独立存在的实体。世界生成过程是由点产生线,由线产生出面,由面产生体,从体产生出可感形体,产生出水、火、气、土四种元素。(4)评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具有了更高的普遍性、概括性和抽象性,但“数”只是量的规定,当它解释如意见、正义、友爱等现象时,“数”不能摆脱感觉经验的限制。亚里士多德还批评他们混淆了抽象的数字单元和有体积的物理质点。 11简述托马斯阿奎纳关于理智的看法。【答案】托马斯阿奎纳认为理智是灵魂的纯粹活动,其对象是纯粹形式。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