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00786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简答题1 耕地质量管理包括哪此内容?【答案】耕地质量是决定土地生产力的物质基础,它包括耕地地力状况和耕地环境状况,即“耕地总体质量一耕地地力水平+耕地环境质量”。我国耕地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耕地地力分等定级耕地地力是指耕地用于农作物栽培使用时,在一定时期内单位面积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影响耕地物质生产能力的因素很多,如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地学条件、人为影响因素等。耕地地力分等定级的评价方法主要是:全国土壤肥料总站试行的地力分等定级;国土资源部于2000年开始试行的农地分等定级方法。(2)耕地地力监测与退化防治耕地地力

2、监测是指对影响耕地物质生产能力的因素以及农作物的物质生产量进行定时定点的测定; 耕地水土流失、耕地次生盐碱化和耕地沙化的防治与一般土地上的退化防治方法基本相似,即一方面从自然条件着手人为改造土地条件,二是从人类活动自身着手采取有利于保护土地的开发利用技术和方法。耕地贫瘩化则是指耕地土壤中的养分总量及有效性不断降低的过程,主要防治措施就是增加化肥和有机肥料的投入量,并实行配方施肥,实现地力平衡。(3)耕地环境质量监测与保护管理耕地环境质量监测的任务就是,将对各个对象的监测结果与国家颁布的有关耕地环境标准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判断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环境是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的类别、程度和范围,定期提交耕

3、地环境监测评价报告。耕地环境质量保护具休应做到:设置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耕地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耕地环境污染事故查处制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核制度、耕地环境保护检查制度,以及耕地环境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度等。 2 土地退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答案】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土地生态系统向简单无序的方向演替的过程。土地退化是一种“慢灾害”。土地退化的主要形式有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渍化、土地污染等类型。(1)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土流失的原因我国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地理原因,也有历史

4、和现代社会经济原因。因为中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1/3,由于地势起伏和坡度关系,表层的土壤颗粒易随地表径流顺坡流失而进入江河汇人海洋。另一方面,中国又是一个季风气候的国家,水旱季节交替明显,降水多集中于夏秋,并常集中以暴雨的形式出现,这种气候和降雨特点,既不利于稳定的植被生长,也为水十流失提供了强大的自然营力。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中国也有其特殊性,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古国,垦耕历史久,加上不断战乱和历代的大兴土木,使开发较早的中原及其邻近地区早己树尽林光,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加剧创造了条件。(2)土地沙漠化土地沙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

5、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复杂的,有自然因素亦有人为因素,一般来说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人为因素是主导因素。中国约一半国土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带,受少雨多风和人为破坏植被的影响。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在不断地扩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3)土地次生盐渍化我国的盐渍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次生盐渍化主要发生在灌区,由于水闸、渠道、稻田渗漏使其周围地下水位升高至临界深度以上,大量地面蒸发积盐,使其土地发生次生盐渍化。(4)土地污染防治首先是随着工业化发展,工业排放的有毒有害废气、废水和废渣进入土壤的数量逐年增加,受污染的

6、土地面积逐年扩大。其次是全国每年施用化肥4000多万t ,农药50多万t ,因使用不合理,利用率低,大部分分散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直接或间接污染土地,进而使动植物和各种农畜产品中有毒物质积累,破坏食物链甚至整个生态系统。 3 什么是土地可持续利用? 简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条件是什么?【答案】(1)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含义可持续土地利用是指通过技术与行政手段使一个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比例、空间分布与本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使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其生产与环境功能,既满足人类经济生活与环境要求,又不断改善资源本身的质量特性,所以,持续土地利用是一个由行政管理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区域综合生态系统

7、工程。可持续土地利用包括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2)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条件保持和加强生产/服务(生产性)即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加强生产服务而提高其生产潜力。减少生产风险程度(稳定性)即改善土地生产的生态条件进而保证生产的稳定性。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保护性)即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所以也有把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现在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后代的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具有经济活力(可行性)即生产经济要双向持续发展,决不能“高产”出“穷村”。社会可以承受(可承受性)如要持续,则必须考虑社会的可承受性,第三世界国家目前首要考虑的是解决人民的温饱,在解决温饱的过程中逐

8、步加强其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最后达到生产与生态的高度结合。 4 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凋查?【答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其重点是按土地利用分类,以县为单位查清各类用地的数量、分布,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又称土地数量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查清各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资料。(2)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状况等,为土地登记、土地统计服务。(3)了解目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为国家和区域制定土地资源管理对策提供依据。(4)查清村和农、林、牧、渔

9、场以及居民点以外的机关、部队、团体、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线。 二、论述题5 面对我国严峻的人地矛盾,你认为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应向哪个方向发展?【答案】土地资源学正处于形成发展阶段,今后需要不断的完善。对于我国人口与土地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土地资源学发展前景和方向为:(1)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土地资源研究应开拓和加强以下几力面的工作: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地资源学的研究重点应当放在对各种先进技术的开发利用,建立一套准确、快捷的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系统,以适合土地资源信息及时更新的要求。土地资源(资产)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土地资源学研究应拓宽领域,扩展功能,积极参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土地资源的资产核算和环境估价的理论方法的研究工作。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研究。应加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研究,通过应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合称3S 技术)等先进手段,并结合一定规模的野外定位研究网络,有系统地开展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2)土地资源学理论建设应该有科学的理论体系支撑土地学科的发展,包括:加强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需要加强一些新的理论研究,如持续土地利用与管理、土地人口承载力、土地退化等方面的研究。应重点开展我国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研究一、简答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