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法律与公共事务学部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00664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法律与公共事务学部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法律与公共事务学部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法律与公共事务学部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法律与公共事务学部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简答题1 简述新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答案】(1)“新教育运动”又称“新学校运动”育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完全小同的新学校。(2)新教育运动的形成:1889年,被誉为“新教育之父”的英国教育家雷迪创办了阿博茨霍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兴起。雷迪提出办校的宗旨是促进学生身体、心灵的健全发展,重视儿童的个性特征,使儿童成为完人。新学校破除古典的传统课程体系,开设农艺、手工劳动等课程,以训练儿童的体力、智

2、力和手工技巧。1898年,法国新教育拥护者德莫林仿照雷迪的做法,在法国开办了罗歇斯学校。德国教育家利茨也在同年开办了同类学校,称为“乡村教育之家”。利茨认为教育应包括品格教育、宗教道德教育、身心官能力量的发展、公民教育、民族文化教育,使儿童在身体、精神、宗教、道德、知识、情感诸方面都能均衡发展。此后,在比利时、瑞士、意大利都相继开办了各种形式的新学校,在欧洲逐渐形成广泛的新学校运动。(3)新学校的特点:新学校大多设在乡村或大城市的郊区,周围环境幽静,风景优美,设备优良,采用家庭式教育管理方式。新学校重视体育、手工、园艺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独创精神; 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现代人文

3、科学与自然科学课程; 在教学方法上,反对体罚,重视儿童兴趣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道德教育上,向儿童灌输资产阶级民主、合作的观念,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和进取心。(4)随着新学校在欧洲各国的建立,1912年在瑞士成立国际新教育联盟。1921年法国的加雷市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出版新时期的教育杂志,宣传新教育理论。1922年正式颁布协会章程,提出新教育的七项原则: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即增进儿童的内在精神力量;尊重儿童个性发展;使儿童的天赋自由施展;鼓励儿童自治;培养儿童为社会服务的合作精神:发展男女儿童教育间的协作;要求儿童尊重他人,保持个人尊严等。这七项原则实际上成为新教育运动的国际宣传。新教育运动传

4、入美国后,因与当时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基本相通,从而形成与传统教育对垒的更大势头。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世界教,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育联谊会”(5)与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相比,欧洲的新教育运动更注重精英教育而非大众教育; 新教育运动更强调自由教育:新教育运动的理论基础更缺乏统一性。 2 简述孔子的教师观。【答案】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热爱教育事业,敏而好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因而具备作为优秀教师的品质和条件。在他看来,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各以下条件:(1)学而不厌教师要尽

5、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提条件。要保持一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积极精神状态,时刻考虑的是不断进步。(2)温故知新只能记诵的人,不足以为人师。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师既要了解掌握过去政治历史知识,又要借鉴有益的历史经验认识当代的社会问题,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教师负有传递和发展文化知识的使命,既要注意继承,又要探索创新。(3)诲人不倦教育是高尚的事业,需要对学生有高度责任心、对社会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来为其服务。教师以教为业,也以教为乐,要树立“诲人不倦”的精神。诲人不倦不仅表现在毕生从事教育,还表现在以耐心说服的态度

6、教育学生,教师应高度负责,对学生充满爱心。(4)以身作则孔子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不仅有言教,还有身教。言教在说理,以提高道德认识; 身教在示范,实际指导行为方法。教师身教的示范,对学生有重大感化作用,因此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教师应以自己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给学生做出榜样,凡提倡学生做的,自己必先做到,不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所说的和所做的一致,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5)爱护学生孔子爱护关怀学生表现在要学生们努力进德修业,成为具有从政才能的君子,为实现天下有道的政治目标而共同奋斗。他坚信仁道是正确的政治理想,应当争取实现,他把希望寄托在学生们身上。他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

7、如今也。”他对学生充满信心,对他们的发展抱有比较乐观的态度,根据发展规律,认为新一代可能胜过老一代,学生可能会超过老师,学生是事业希望所在,应该加以重视和培养。孔子是一个“以德服人”的教育家,是中国历史上教师的光辉典范,他对教师的要求,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爱护学生”等已成为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在今天仍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3 简述路德的教育思想及影响。【答案】宗教改革运动始于德国,发起者是马丁路德,他的教育思想有:(1)把教会置于国家权力之下办教育。路德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宗教性的,在于使人虔信上帝,使人灵魂得救,办学校不仅益于教会,也益于国家。具体表现为:国家应重视教育,

8、掌握教育权;国家应推行普及义务的教育;重视各类教育的发展;重视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管理,这样就强调了教育为国家服务的宗旨。(2)影响:改变了上帝主宰一切、教皇按照上帝的规定主管人间一切事物的思想;导致了一种新的思想的产生,即由历来以管理国家是世俗君主的责任,劝慰人们的精神世界是教会的责任,进而发展为上帝给世俗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每个国家的教会都应附属于君主。这个思想为近代教育由教会控制过渡到国家控制奠定了基础。 4 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基本含义及其提高措施。【答案】(1)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个体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地完成某种任务能力的判断和信念。(2)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措施获得成功经验:个体在成败上

9、的直接体验是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的因素,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教授学习策略与方法,使个体获得直接成功的体验,可提高自我效能感。获得替代经验:个体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当个体看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因此,观察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获得成功的经验,可提高自我效能感。言语说服:重要他人对个体能力给予的积极评价,可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情绪的唤起: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高度的情绪唤起和紧张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成功的预期水准。因此,创设宽松的氛围,降低焦虑水平,可提高自我效能感。合理的归因:鼓励个体对成败进行合理归因,也就是将成功归因于个体的能力,而对失败进行努力或运气等的归因,可提高自我效能感。 5 简述斯宾塞的教育思想。【答案】斯宾塞是19世纪著名的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理论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教育论中。具体内容包括:(1)论教育目的与课程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他呼吁,教育应从古典主义的传统束缚一、简答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