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自然地理学(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00597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自然地理学(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自然地理学(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自然地理学(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自然地理学(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名词解释1 岩相【答案】岩相反映沉积环境的岩性、结构、构造、化石及其组合特征。岩相一般分为海相(深海相、浅海相)、陆相(河流相、湖泊相、沼泽相、滨海相)、过渡相三大类。岩相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变化,通过沉积环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构造运动的特征与性质。 2 焚风【答案】气流受山地阻挡被迫抬升,迎风坡空气上升冷却,起初按干绝热直减率降温(10/100m),当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凝结,气温按湿绝热直减率降低(0.5-0.6/100m),大部分水分在迎风坡降落。气流越山后顺坡下沉,基本上按

2、干绝热直减率增温,以致背风坡气温比迎风坡同高度气温高,从而形成相对干热的风,这就是焚风。焚风效应对植被类型与生态特征、成土过程和土壤类型都有一定影响。焚风在我国西南山地特别显著。 3 生态幅【答案】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作生态幅,其中包括最适生存范围,在这里生物生产发育得最好。各种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不同,根据耐受范围的宽广或狭小,把生物分为广生态幅生物和狭生态幅生物。 4 海积地貌【答案】海积地貌是指进入海岸带的松散物质在波浪推动下移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堆积起来的各种地形。其类型主要有:海滩,即平行于海岸

3、线延展的平缓堆积地形;沿岸堤,是指在高潮线附近,由波浪引起的泥沙横向移动形成的大致平行海岸的堤状地形;砂坎,是指离岸有一定距离,平行海岸,由砂质沉积物组成的垅岗地形;砂嘴,是指在海湾处由泥沙堆积形成的,一端与陆地相连,尾部伸入海中的垅岗地形;泻湖,是指被砂坎、砂嘴隔离的海滨浅海湾;连岛砂坝,是指岛屿靠海岸一方,泥沙堆积成的,可使海岛同海岸连接起来的堆积地形:海积阶地,是指由海水的堆积作用和海岸的上升而形成的海边平坦宽阔台阶状堆积地形。 5 土地【答案】土地是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与基础地质、水文与植物,还包含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以及动物就人类目前

4、和未来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我国地理学家普遍赞成土地是一个综合的自然地理概念,认为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种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6 风沙作用【答案】风沙作用是指风沙对地表的作用,是风将沙粒吹离地表,使砂粒以悬移,跃移和蠕移等方式被气流搬运,再堆积到地面上的过程,是受太阳辐射作用的影响而使地表逐渐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主要包括风沙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风沙作用显著发生在干旱半干地区,造成沙漠,荒漠等,沙丘,雅丹地貌等典型地貌。 7 土壤年龄【答案】土壤有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绝对年龄是指土壤在当地新风化层或新的母质上开始发育时起直到目前所经历的

5、时间;相对土壤年龄是指土壤发育的阶段或发育的程度,即土壤剖面发生层次明显,层次厚度较大的土壤发育程度高相对年龄长,层次发育不明显厚度较薄的土壤发育程度低,相对年龄短。土壤年龄是重要的一种成土因素,可说明土壤在历史过程中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动态过程,也是研究土壤特性和发生分类的重要基础,土壤的形成随时间的增长而加强。 8 冰川作用【答案】广义上泛指冰川的生成、运动和后退;狭义上仅指冰川运动对地壳表面的改变作用,包括冰川的侵蚀、搬运和堆积。冰川运动的前端叫冰前,供冰量大十消融量,则向前推进,反之向后推进。冰川作用之初,冰斗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随着冰川作用的发展,冰斗不断扩大,斗壁后退,相邻的冰斗不断靠

6、近,最后在冰斗之间发育了像鱼鳍一样的山脊,称为鳍脊或刃脊,如果三个或多个冰斗在同一山头进行向源侵蚀,可形成锥形的孤立山峰,称作角峰。冰斗的高度大致标志着古雪线的高度,可根据冰斗位置的变迁了解气候的变化。 二、分析题9 试述岩石地层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的关系。【答案】岩石地层单位反映一个地区沉积过程的特殊性;年代地层单位反映全球时代划分的一致性和等时性,各具有不同的目的和作用。二者的关系如下:(1)岩石地层单位的穿时性及时间地层单位的非穿时性。在区域上岩石地层单位常常具有穿时性,而时间地层单位是按代表时间界面的生物演化阶段而建立的,因此它永远与时间界面一致,绝不会产生穿时现象。(2)地层单位上下界

7、线与时间界面的关系。时间地层单位的根本特点在于它与时间的严格对应。而岩石地层单位不受此限制,它可以从任一时间开始,也可以在任一时间结束。因此,除在特例的情况外,它的顶底界线与地质年代界线是不一致的。(3)展布范围的不同。岩石地层单位所具有的岩石学特征,取决于沉积古地理环境,而沉积古地理环境不可能全球一致。每一种沉积地理环境只能局限于某一地区,因此决定岩石地层单位也只能局限于某一区域。而时-间地层单位则不受此限制,因为时间阶段在全球各处是一致的,所以时间地层单位能在全球范围做无限制的延伸。(4)时间地层单位没有固定的具体岩性内容。例如一个统,不论它是砂岩、页岩、灰岩或火山岩,也不论它是由什么基本

8、层序组成的,只要它占有对应的世的时间,这套地层就可以称为统。而岩石地层单位必须有规定的岩石学内容,当岩性内容改变后,就不是原来的岩石地层单位了。总的来说,时间地层单位反映了全球统一的地质发展阶段性,对了解全球地质史有巨人的优点;岩石地层单位反映了具体一个地区的地质发展阶段性,对了解某一地区地质发展史有重要意义。两种单位从不同的侧面互补地反映了地质发展阶段的共性与个性,从而对了解全球和区域地质发展的联系做出重大贡献。此外,岩石地层单位与层序地层学的层序、体系域单位在划分原则上也有重大区别。两者的界线有时可以重合,有时则显著不同。 10论述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答案】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9、主要有:(1)土壤发育的母质因素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称为成土母质,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多数土壤的属性均继承了母质的特性不同母质对土壤次生矿物具有影响不同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养分状况不相同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质地母质因素在一些土壤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土壤发育的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影响土壤水热状况,决定了土壤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过程,影响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和强度。气候影响次生戮土矿物的形成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气候对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和分解起重要作用气候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气候影响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不同气候带发育有不同的土壤类型(3)土壤发育的生物因素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它们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土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最活跃因素。绿色植物吸收营养元素,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成活体有机质,再以有机残体形式聚积于母质表层,经微生物分解、合成和转化,丰富了母质表层的营养物质,产生了肥力特性,推动了土壤的形成和演化。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