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城建与环境学部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00596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城建与环境学部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城建与环境学部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城建与环境学部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城建与环境学部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简答题1 简述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答案】参与式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当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身分,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其优缺点具体分析如下:(1)参与式观察的优点便于了解到真实的信息。便于获得较完整的资料。便于进行多次观察。(2)参与式观察的缺点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观察的样本数少,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强。 2 简述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答案】凯兴斯泰纳是德国教育家,是19世纪后期流行于欧美的劳作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推动者。其主要教育著

2、作有:德国青年的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要义等。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论是当时德国的“国家主义教育”政策的产物。他指出,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目的。(1)公民教育的中心内容是通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在他看来,“有用的国家公民”应具备三项品质:具有关于国家的任务的知识;具有为国家服务的能力;具有热爱祖国、愿意效力于国家的品质。(2)劳作学校是一种最理想的学校组织形式,是为国家培养有用公民的重要教育机构。凯兴,斯泰纳主张为实现公民教育的目的,必须将德国的国民学校由“书本学校”改造成“劳作学校”并强调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劳作学校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和机构的关系,

3、它们是“三位一体”的。他规定劳作学校的三项任务是:a. 要帮助学生将来能在国家的组织团体中,担任一种工作或一种职务,即“职业陶冶的预备”这是劳作学校的基本任务;b. “职业陶冶的伦理化”,要求把所任的职务看做郑重的公事,不只是专为个人去做,而是要把个人的工作与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把职业陶冶与性格陶冶结合起来;c. “团体的伦理化”,要求在学生个人伦理化的基础上,把学生组成工作团体,培养其互助互爱、团结工作的精神。他要求围绕性格陶冶这个中心从三个方面开展训育和教学:a. 必须把“劳作教学”列为独立科目,并聘请专门的技术教员;b. 改革传统科目的教学,必须竭力摒除旧式的知识灌输,着重培养和训练学

4、生逻辑思考的本领;c. 要发展学生的公民和社会技能,对于各种学科的组织,都必须以团体工作为基本原则,发展利他主义,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社会的利益。 3 简述骑士教育过程的三个阶段。【答案】(1)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骑士教育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七八岁为家庭教育阶段。儿童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母亲教育,学习的内容有宗教知识、道德教育以及身体的养护与锻炼。七八岁以后为礼仪教育阶段,低一级的贵族将儿童送到高一级的贵族家庭中充当侍童,主要学习上层社会的礼节和行为准则,同时,也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5、在这一阶段,还要进行赛跑、角力、骑马、击剑等内容的训练,以使身体强壮有力。,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14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奕棋和吟诗; 同时还要侍奉领主和贵妇。年满21岁时,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2)骑士教育的全部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典型的武夫精神,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诸种本领,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中世纪被歌颂的“骑士精神”体现了当时社会所崇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风范:对主人和君长尊崇忠诚,对贵妇斯文典雅,作战时勇猛果敢,与人交往中慷慨豪侠。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具有这些品质的骑士很少。骑士教育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并不

6、重视,以至于目不识丁的骑士比比皆是。 4 简述昆体良的教育思想。【答案】昆体良是罗马帝国时期著名的修辞学家和教育家,代表作是雄辩术原理。在书中,他提出了雄辩家的教育思想。(1)论教育。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天赋、倾向和才能,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重视儿童的天性;在教育目的上,他提出教育应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的人,认为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雄辩家的主要任务是宣扬正义和德行,指导人们趋善避恶。所以,他认为只有善良的人才能成为雄辩家。善良的人应该是有识别善恶的能力和遵守法律与坚持正义的人:在人的发展和教育过程中,他认为学校教育要优于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 可以为儿

7、童提供多方面的知识; 还可以养成儿童适应公共生活、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学前教育,他认为,在幼儿能说话的前后,就应该对他进行智育,主张教儿童认识字母、书写和阅读。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问题,希望儿童先学希腊语,然后学拉丁语。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赞扬学生。(2)论教学。在教学上,他主张根据一些教师的实践,把儿童分成班级,依照他们每个人的能力,指定他们依次发言。这些见解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在课程的设置卜,他认为专业的设置应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学习基础卜。为此,他提出了包括文法、修辞、音乐、几何、天文学、哲学等在内的学科计划。并且对每门学科在培养雄辩家的各种素质、能力、技能等方面的作用

8、和意义作了充分的论述。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师要利用提问法激发学生学习,另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休息,使学习和休息交替进行。因为专心致志的学习有赖于学生的意愿,而意愿是不能通过强制得到的。他认为,游戏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式,所以他赞成学生应有游戏。他还对教师提出了许多要求:a. 教师应该是德才兼备的,既教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雄辩术,又教学生做人;b. 教师对学生应宽严相济;c.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对学生要多勉励,少斥责;d. 教师应当懂得教学艺术,教学应当简明扼要,明自易懂,深入浅出;e. 教师要注意儿童之间在能力、资质、心性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3)综上可知,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是比较全面和丰富多

9、彩的,是古希腊、罗马(公元1世纪以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总结,也是他自己约二十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昆体良在雄辩术原理中所论述的教育、教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从公元1世纪至四五世纪,为整个罗马帝国的学校和教师所效法,几乎没有多大变化。他的教育思想,在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文主义者和教育家,对夸美纽斯,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5 简要介绍终身教育的主张。【答案】(1)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终身教育是一种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理论。20世纪60年代中期产生于法国。60年代后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终身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成人教育理论家和活动家朗格郎。(2)终身教育的主要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在终身教育家看来,教育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以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一个人如果不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那他肯定就要落后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方法,任务是学会学习,即养成学习的习惯和获得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更好地应付新的挑战。要做到终身学习,首先要打破学习的封闭办学模式,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使人的发展在空间上具有联系性。从纵向的角度看,就是要求教育根据人的生理水平和实际,实现人生不同发展阶段教育之间的连贯,即要求人的学一、简答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