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807自然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788901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807自然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807自然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807自然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807自然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 综合自然地理学【答案】综合自然地理学以各部门自然地理学为基础,综合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及整体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阐明这个环境整体的结构特点,形成机制、地域差异和发展规律。 2 冰碛地貌【答案】冰碛地貌是冰债物堆积的各种地形的总称,它是研究古冰川和恢复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代表性的冰债地貌有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鼓丘等:冰债丘陵是冰川消融后,原来的表债、内债、中债都沉落到底债之上,合称基债;侧碛堤是由侧碛堆积而成,是冰川退缩后,在原山岳冰川两侧形成的条状高地

2、;终硕堤由终碛堆积而成,终碛堤是冰舌末端较长时期停留在同一位置,即冰川活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逐渐堆积起来的;鼓丘是一种主要由冰碛物组成的流线形丘陵,通常高数十米、长数百米长轴与冰流方向平行,迎冰面陡而背冰面缓。 3 土地【答案】土地是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与基础地质、水文与植物,还包含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以及动物就人类目前和未来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我国地理学家普遍赞成土地是一个综合的自然地理概念,认为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种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4 地方性分异【答案】地方性分异是指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

3、的共同作用下,自然地理环境由于局部因素引起的小范围的地域分异规律。它是中尺度的地域分异,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和自然综合体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常常表现相互系列性和重复性规律。系列性是指在地方地形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和自然综合体沿一定梯度有规律地依次更迭;重复性是由于近期发育历史相同,几个小流域内各自然单元重复出现,组成多次重复的组合。 5 冰斗和冰窖【答案】冰斗是一种三面环以陡峭岩壁、呈半圆形剧场形状或圈椅状的洼地。雪线附近山坡下凹部分多年积雪斑边缘的岩石因冻融作用频繁而崩解为岩屑,并在重力与融雪径流共同作用下搬运到低处,使

4、积雪斑后缘逐渐变陡、雪斑下的地面则逐渐蚀低成为洼地即雪蚀洼地。积雪演化为冰川冰后,冰川对底床的刨蚀作用使洼地加深,并在前方造成坡向相反的岩槛,同时后缘陡壁受冰川拔蚀作用而后退变高,从而形成冰斗。冰斗是一种典型的冰蚀地貌,按其位置可分为谷源冰斗和谷坡冰斗两类。 6 焚风【答案】气流受山地阻挡被迫抬升,迎风坡空气上升冷却,起初按干绝热直减率降温(10/100m),当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凝结,气温按湿绝热直减率降低(0.5-0.6/100m),大部分水分在迎风坡降落。气流越山后顺坡下沉,基本上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以致背风坡气温比迎风坡同高度气温高,从而形成相对干热的风,这就是焚风。焚风效应对植被

5、类型与生态特征、成土过程和土壤类型都有一定影响。焚风在我国西南山地特别显著。 7 古土壤【答案】占土壤是指发育于过去景观条件下,全部特性与现代成土条件不相符的土壤。可形成于第四纪的各个时期以及第三纪末期。它们具有埋藏或非埋藏的表面。古土壤多数由于受地质物质(如火山灰、熔岩、黄土、崩积物、冲积物和风积物等)的覆盖而被埋藏形成;或因成于过程中气候、地形、新构造运动的作用,泛滥平原和万角洲的迁移等成土因素的变化而形成。8 生态系统【答案】生态系统是在一个特定环境内,其间的所有生物和此环境的统称。具体来说,它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6、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其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9 腐殖质化过程【答案】腐殖质化过程是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作用形成复杂、较稳定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化过程使土体进行腐殖质累积,结果使土体发生分化,往往在土体上部形成一个暗色的腐殖质层,基本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产生构成腐殖质主要成分的原始材料,第_阶段为合成阶段,即山微生物为主导的生化过程。影响腐殖质形成的因素有土壤湿度和通气状况、温度、土壤反

7、应及土壤有机质碳氮比值。 10泥炭化过程【答案】泥炭化过程是指有机质以不同分解程度的植物残体形式在土壤上层不断积累的过程。沼泽土或泥炭土由于水分多,湿生植物生长旺盛,秋冬死亡后,有机残体残留在土壤中,翌年春季或夏季,由于低洼积水,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质主要呈嫌气分解,形成腐殖质或半分解的有机质。有的甚至不分解,经过年复一年的积累,伴随地壳下沉,不同分解程度的有机质层逐年加厚,形成泥炭。 11恒星年【答案】恒星年是指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和另一恒星的连线与地球轨道的交点所需的时间间隔,年长为365d6h9min9.5s 。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所需的时间间隔,也就是从地球上观测,以太阳和某一个恒星在

8、同一位置上为起点,当观测到太阳再回到这个位置时所需的时间,只在天文学上使用。 12沉积作用【答案】沉积作用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广义的沉积作用指造岩沉积物质进行堆积和形成岩石的作用,包括母岩的解离、解离物质的搬运和在适当场所的沉积、堆积,以及经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变化,固结为坚硬岩石的作用;狭义的沉积作用指介质中悬浮状物质的机械沉淀作用。按沉积环境可分为大陆沉积与海洋沉积两类;按沉积作用方式可分为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三类。 二、简答题13简述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答案】生物群落是一定地段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无论群

9、落是一个独立单元,还是连续系列中的片段,由于群落中生物的相互作用,群落绝不是其组成物种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定地段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一个整体,生物群落都具有以下特征:(1)种类组成。生物群落是由各种生物种群组成的,种类多样,成分复杂。各个生物物种之间存在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群落这一整体。(2)结构特征。生物群落中生物种群种类和数量以及环境构成共同造就了群落的结构特征。(3)动态特征。生物群落是一个开放和动态的整体,时时刻刻都处于变化之中,显示出动态的平衡状态。 14为什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特别严重? 可采取哪些防治措施?【答案】(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土质方面:黄土高原的土质以粉沙为主,细沙和黏土的含量都较少,黄土结构疏松,多空隙和垂直方向的裂缝,许多物质遇水后可发生济解或分散。地形方面:黄土高原平底少,斜坡多,地面破碎。降水方面: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降水强度大。植被方面:滥垦乱伐,植被遭到破坏,大多数地区地表裸露。(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