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946古代汉语考研强化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788870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946古代汉语考研强化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946古代汉语考研强化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946古代汉语考研强化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946古代汉语考研强化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 声训【答案】声训是汉语训诂学术语,又称音训。它是指通过语音分析词义,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推求字义的来源,说明其命名的原由。声训可分为四种:同音、双声、叠韵和音转相近。声训起源很早,先秦古籍中时常可以见到。汉代应用较广,刘熙的释名就是声训的专书。当时的声训,有时是出于主观臆测,尤其是关于事物命名的解说,不可尽信。直到清代,才有了较为精密的方法,运用“因声求义,音近义通”的原理来研究训诂,取得了较大的成就。2 入声韵【答案】入声韵是指以塞音作韵尾的韵类,它是古代汉语中韵母的一大类。入声韵属仄声,指一个音节以破

2、音/p/、/t/、/k/作结,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中古入声韵中,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等韵以-k收尾; 质术栉物迄没纥、月曷末鎋黯屑薛等韵以-t收尾; 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等韵以-p收尾。入声在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中己不复存在,但在汉语的一些方言以及汉藏语系的一些其他语言中则仍能找到入声的踪迹。 3 说文解字【答案】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它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每个字都是先列小篆形体,然后进行解说,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的阐述了“六书”理论,并首次提出540部首,将9353个字归入这些部首,为后世的部首检字法的发展提

3、供了很大便利。同时,说文解字也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它创立了汉民族风格的语言学一一文献语言学,也是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对传统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影响,后世所说的文字、音韵、训话之字,大体不出说文所涉及的范围。说文解字完整而系统地保存了小篆和部分糟文,是国人认识更古文字一一甲骨文和金文的桥梁; 同时它的训解更是国人注释古书、整理古籍的重要依据。因此说文解字在今天仍有巨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4 衍文【答案】衍文是一种校勘学术语,又称“衍字”,简称“衍”。它是指因缮写、刻版、排版等错误而多出来的字或句子。批注者认为这些字在这里使得意思不通,应该是在刊行的

4、过程中有失误或是有人故意加上去的。“四书”里有很多这样的地方。如“汉水以为池”,“水”为衍文。造成衍文的原因很多,如字形相似而衍,汉书. 窦田灌韩传:“窦婴、田蚡皆以外戚重,灌夫用一时决策而各名显。”王念孙指出,句中“名显”专指灌夫。不包括窦、田二人,前面不应有“各”字;有的因涉及上下文而衍,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王氏以为,句中“曰”、“称”同义。 5 连绵字【答案】连绵字是指两个字连缀在一起表一个语素意义的双音节词。从语言角度来说,就是“连绵字”,又称联绵词。先秦以前,就有数量不多的连绵词。连绵的名称见于宋代张有的复古编。连绵字可以分为:(1)双声字。如“

5、犹豫”、“留连”等。(2)叠韵字。如“仿徨”、“叮咛”等。(3)非双声叠韵字。如“淡漠”、“颠沛”等。除这三类之外,有人把“叠字”(或称重言)也列入连绵字,如王国维的连绵字谱。6 四声【答案】四声是中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用以表示音节的高低变化,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现代普通话己经失去了入声,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浊上声归入去声。唐宋以来,汉语在四声的基础上区分声母清浊对应的阴调和阳调形成八声,也就是四声八调。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7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答案】且:而且,连词。 8 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答案】揭:高举。 9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

6、秦。(史记项羽本纪)【答案】然:转折连词。略等于现代汉语中的“但是”。 10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答案】怀:思念。 11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 【答案】而:假设连词,等于说“如果”。 12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左传僖公四年【答案】以:介词,表示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在意义上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用”或“拿”。13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韩愈进学解)【答案】既:完,结束。 14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王粟七哀诗)【答案】完:保全。 15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答案】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

7、”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 16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王案七哀诗)【答案】遘:通“构”,构造,造成。 三、填空题17隋陆法言编定_,宋陈彭年增广修订为_,其书206韵,按_四声分卷。【答案】切韵;广韵;平、上、去、入【解析】切韵系隋代陆法言著,共5卷,收1.15万字。分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增订本甚多。切韵原书己失传,其所反映的语音系统因广韵等增订本而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广韵共分4卷,平声1卷,上、去、入声各1卷。分206韵,包括平声57韵(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 18许慎提出的“六书

8、”名称是_、_、_、_、_、_。其中_、_、_、_四书是分析每一个汉字得出的不同结构类型,而_和_则是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出汉字孽衍发展的两种方式。【答案】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专注、假借【解析】“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而转注、假借则是用字之法。假借是六书中的造字法之一,它通过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这个词的意义,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称为假借字; 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形旁指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它与象形的主要分别在于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 19_是形成近体诗的最重要的因素。【答案】平仄【解析】近体诗与古体诗的最大区别在于,近体诗讲究严格的平仄规律,一般要求押平韵,且要一韵到底,不得换韵。这也就形成了近体诗独特的韵律美。 四、综合题20先阅读后解答。苏秦既死,其事大泄。齐后闻之,乃恨怒燕。燕甚恐。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遂,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