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知识整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20785540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知识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知识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知识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知识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知识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知识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知识整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知道:原始农耕诞生的时间、标志、意义: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进入原始农耕时代;原始农耕出现的标志是谷物栽培和牲畜驯养的出现;原始农耕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生产性经济活动产生),原始农耕为定居生活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神话传说是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理解:中国早期农业的特征: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南稻北粟);农耕聚落产生的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文明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知道: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

2、个王朝;二里头遗址中宫殿遗址的出现说明此时社会分化已很明显,二里头的出土文物看,二里头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居民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 理解:夏朝已具备国家的基本特征: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朝已设官分职,并拥有军队、监狱和刑法。第3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知道:商朝历史是信史:文献、甲骨卜辞、考古发现构成研究上朝历史的多重史料;司母戊鼎;甲骨文;商朝青铜器:功能上以礼器为主,青铜器反映器主等级和政治地位,青铜器反映商人的信仰和思想状况。理解:内外服制:内服是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外服是商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知道:公元1046年,西周建立;周朝建立后,分封臣服的殷

3、人及原来殷之方国,同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就是封邦建国体制;周公其人;周公的功绩(辅佐称王,制礼作乐)理解:礼乐文化的内容:周公将礼的规范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并以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知道:公元前770年,东周开始,东周分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战国时代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征战不断,中国古代是正经历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从封邦建国制到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的转换),经济上以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儒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主张。理解:百家争鸣:士阶层对以春秋战国时代思考的结果出现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局面,儒家、法家、

4、道家是影响最大的三家学派。第6课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知道: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商鞅变法的基本内容和影响;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是为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理解:皇帝和中央集权体制:秦朝中央集权国家机器的基本构成(中央和地方);秦朝为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第7课 秦末农民起义知道: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或陈胜吴广起义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起义以失败而告终;刘邦和项羽是反秦的重要力量,秦亡后,双方展开了持续四年(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理解:秦朝灭亡的原因:秦朝的暴政;秦始皇死后秦朝

5、廷大乱;六国臣民对于秦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农民起义的打击。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知道: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黄老之学;文景之治理解:汉承秦制:西汉建立后,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但政令施行宽简舒缓;西汉在继承秦朝郡县制的同时,地方上分封同姓王,实行郡国并行制度。汉初采取“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的原因:西汉初期,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百姓渴望休息。第9课 汉武帝时代知道:汉武帝有为的表现:政治上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力量;思想上重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民族关系上三次对匈奴用兵并加强对西域的控制。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和实质:设立五

6、经博士,定儒学为官学,儒学成为官员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汉武帝尊儒术,仅注重改正朔、易服色之类的礼仪制度,执政原则实为“儒表法里”。第10课 东汉的兴衰知道:王莽篡汉;刘秀建立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光武中兴理解:东汉的衰败: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朝廷之上宦官、外戚、士大夫相互角逐,中央政权衰微混乱;农民起义(以黄巾起义为代表)的打击。第11课 割据与分裂知道:(1)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220年,曹操儿子曹丕废汉建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江苏南京),史称“孙吴”(2)区域经济的发展:A

7、、北方人口的南移:汉末战乱集中发生在中原地区,北方人口被迫向长江流域以及更南的地区转移。不仅使南方地广人稀、劳动力匮乏状况改观,且使先进生产技术与生产经验向南传播,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生产水平提高起了重要作用。B、诸葛亮促进西南的地区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的举措兴修水利、开展屯田、大力发展农业同时,还积极推动煮盐、织锦等手工业的发展。还致力开发少数民族集聚的南中八郡(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地区),想方设法改变山地运输的落后面貌。对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C、孙吴政权开发江南的举措孙吴政权迫使在东南一带崇山峻岭中的“山越”人出山,与平原地区汉族农民共耕。对推动山越人经济文化的进

8、步,加速平原沃野的开发,都有一定积极意义。第12课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知道:南朝与北朝:A、“五胡”:匈奴、鲜卑、氐、羯、羌B、南北朝政权的更替:北朝政权的更替:原活动于大兴安岭一带的游牧狩猎民族鲜卑族拓跋部向西南迁移,建立政权,国号魏,称“北魏”,后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至439年,统一北方。持续近百年后,又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南朝政权的更替:南方东晋于420年被宋取代,其后,齐、梁、陈三朝相继更替。C、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先进农业经济区: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江浙、湘赣、巴蜀等农业经济区。农业技术进步:水利的广泛兴修、犁耕的推广改进和北方作物的引入等手工行业

9、发达:丝织、冶铸、造船、造纸、漆器、制瓷、制盐等商业 :长江中下游出现不少商业繁荣大城市,海外贸易也有所发展民族融合推动经济发展:活动于南方山区一些少数民族陆续出居平原,与汉族人民交往接触,互相融合,共同为南方经济开发做出贡献南北经济不平衡:南朝统治者昏庸荒怠,使南北对峙平衡格局向北倾斜,最终北方政权统一全国。理解:孝文帝改革:原因:孝文帝时期,北方民族融合被推向新的高潮。出生汉族的冯太后深知要立国中原,必须变更鲜卑旧俗,于是仿照汉制,推行政治、经济制度改革。内容和作用:在地方基层实行“三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地方行政。颁布官吏俸禄制和惩治贪赃的规定,以遏制贪污腐化。推行“均田制”,将政

10、府控制的荒地分给农民耕种,以利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实行汉化:将都城南迁至洛阳;下令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改鲜卑族复音姓氏为汉族单一姓氏;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制和律令;以身作则,极力促进胡汉通婚;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作用:对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都做出了重大贡献。第13课 隋唐政治新格局知道:(1) 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A、隋朝的建立:北朝后期,北周灭北齐。581年,杨坚篡周建隋,是为隋文帝。589年隋军南下灭陈,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B、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仍以隋都长安为都城理解:(2)科举

11、制唐朝科举考试的常设科目:明经、进士两科,进士科尤受重视,考取难度最大秦汉至隋唐人才选拔方式的变革:秦汉以来,采用推举的方式;魏晋南北朝,门阀世族更凭借显赫的声望逐渐把持选举大权,庶族子弟都遭排斥。隋唐采用科举制,普通人原则上皆可赴京应试,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俊才,扩大了政治统治基础。理解: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及实质:内容:中央设中书(隋称内史)、门下、上书三省为最高政务机构;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作为行政机构的尚书省下设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分管具体事务。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实质:是皇权逐渐增强的产物,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的山省互相牵制,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但这一制度

12、若能严格执行,皇权仍会受到一定限制,因而隋唐时代的皇帝尚无绝对的专制独裁之权。第14课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A、唐蕃关系:唐太宗实行开明民族政策,接受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和亲要求,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往吐蕃,增进汉蕃两族友谊。B、武周政治延续了唐朝的发展:武则天称帝建“周”,当政期间基本沿袭贞观年间政策,使唐朝发展得以继续。C、唐王朝由盛转衰:唐玄宗晚年逐渐从先前英明果断转向昏庸荒怠,庞信侫臣,朝廷政治日益败坏。拥兵自重的边将乘机起兵叛乱,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国力大损的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理解:A、贞观之治主要内容:实行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广招贤才,知人善任。B、开元盛世

13、的主要内容:继承唐太宗基本国策,废止严刑酷法,实行宽简、慎刑的法制原则。政治上:革除弊端,抑制腐化,精简机构,裁撤冗官,提高行政效率,重用贤臣,鼓励直言极谏,重振清明宽容的贞观之风。经济上:重视生产,清查户籍,减免徭役,努力缓解社会矛盾。第15课 中外文化交流知道:(1) 丝绸之路的全盛: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唐朝西部疆域的拓展超过汉朝,设有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管辖当地事务,并驻军防守,丝绸之路在交通更加安全顺畅的基础上臻于全盛。长安是国际大都会:作为丝绸之路东端的唐都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知道:(2) 东亚文化圈大唐盛世,国力强大,中国文化辐射整个东亚地区,其中汉字、儒学、律令、天文、历算、医学等科技成就以及中国化佛教,影响极其深远。形成以中国为中心包括现今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在内的东亚文化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