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毕业班第三次质检(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0775133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毕业班第三次质检(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毕业班第三次质检(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毕业班第三次质检(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毕业班第三次质检(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毕业班第三次质检(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毕业班第三次质检(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毕业班第三次质检(期中)考试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毕业班第三次质检(期中)考试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第卷 (本卷共32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32题,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最显著的特征是A. 通过构建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B. 将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强化王权C. 通过分封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D. 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巩固统治 2.有学者认为,秦汉以来的“国”与“家”是相通的,“孝”

2、和“忠”是一致的,作为生产和生活单位以及社会细胞的“家”同作为上层建筑的统治机构“国”,在长期的历史条件和时期内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治理模式。据此可知,该治理模式A.是以宗法制的存在为前提条件 B.促进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C.有利于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延续 D.确保了皇权在基层社会的独尊地位3.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主要内容:男丁授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授露田二十亩。奴婢和耕牛也相应授田。据此可知,均田制A.加速了少数民族生产方式转变 B.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C.导致了中原地区租佃关系盛行 D.限制了官僚贵族利益4.南宋哲宗、宁宗、理宗都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

3、”,由老臣或权臣担任,处理军国大事,位高于宰相,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君主决策的失误 B.使宰相制度渐趋规范C.进一步确立君主专制 D.对宰相权力进行制约5.“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自先秦至清初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上述评论中的“他”应是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6.1894年7月28日申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日本)。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这反映当时A.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心态 B.国人过分夸大洋务运动的成果C.统治者动员民众策略

4、巧妙 D.清政府死守“天朝上国”观念7.1882年轮船招商局召开股东代表大会,决定再好股100万两,仁和保险公司也乘势扩股1万股,计银50万两,上海机器织布局于1880年公布招股章程后,认股者源源而来。据此可知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资本的限制 B.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C.股票在晚清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 D.晚清股票市场已经发展成熟8.1900年杨村战役之后,因为遭到聂士成率领的聂军抵抗之顽强,西方甚至有记者认力“这场战争已经无法取得胜利”俄国记者扬切韦茨基在其八国联军目击记中描述天津战役时写道:“整整五个小时联军都被中国人的炮火压在泥里动弹不得”。下面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西方记者的报道令大

5、其词,目的是想推卸责任B.以上史料反映出清朝近代化努力取得部分成效C.历史研究应主要借鉴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D.两方记者的报道是第一手史料,最为真实9.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了魂,让人无所适从。”这表明该学者A.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B.思想较为保守落后C.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D.主张改造儒家思想10.近代中国交谊舞最初还局限于上流社会的少数人,但到20世纪20年代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早年认为男女合群手舞足蹈“男女杂沓,大败风纪”“与中国美俗良法有

6、所背离”避而不观的中国人,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支离破碎)。这反映了A.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 B.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D.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11.八七会议决定:“没收大地主和中地主的土地,分给佃农及无地农民”;“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会议还认为,“必须反对已成反革命的资产阶级。”由此可知,八七会议A.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未完全成熟 B.完全符合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C.使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和扩大 D.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2.井冈山道路开辟时,引起党内部分人士

7、的质疑。他们对农民革命持悲观态度,对这条道路横加指责,并提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能否救中国”“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等疑问。这些质疑A.没有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 B.及时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C.否认了农民运动的历史作用 D.低估了武装暴动的积极影响13.有研究表明,在抗战爆发前夕,中国民族工业在劳动力组织上不但盛行由工头招工的包工制,还存在着把农村来的男女儿童包养起来的养成工制、以极低代价收买农村失业男女的包身工制,以及工场手工业式的家庭工制等。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A.无法避免官僚资本的压迫 B.仍带有浓厚的封建性C.管理水平高于在华外资企业 D.以传统的手工业为主14.1949年,毛泽东主

8、席曾说:“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共产党的这个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原则,是固定不移的。”毛泽东这一思想A.发展为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原则 B.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己经建成C.发展了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D.奠定了社会主义政党理论的基础15.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要求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应使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同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好地挂起钩来,企业内部的工资制度应充分体现差别。这一决议A.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B.主要是针对平均主义分配的部门C.为打破计

9、划经济体制创造了条件 D.体现市场在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 16.2017年“两会”上,外交部长王毅首次提出了“金砖+”的概念,“通过金砖国家同其他发展中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组织进行对话扩大金砖的朋友圈,把金砖合作打造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南南合作平台。”其主要目的是A.扩大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B.克服内部不利因素的制约C.建立更广泛的伙伴关系 D.领导国际经济和地缘政治17.罗马法中规定:如果道路因水灾或其他变故而毁坏时,邻近土地的所有人,在道路未修复前应任他人在自己土地上行走。这主要说明罗马法A.严重损害公民个人权益 B.注重维护公众利益C.法律制度有待继续完善 D.保护奴隶主的特权18.18世纪

10、6080年代,印度商人被排斥在收购手工业商品活动的范围。东印度公司规定,印度织布工人在未完成公司订货之前,不得为其他人和其他市场工作。这表明印度纺织业A.己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B.得到了东印度公司的支持C.因英国的排挤走向萧条 D.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9.“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它”指的是A. 哥白尼的“日心说” B. 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20.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

11、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A. 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B. 创立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C. 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D. 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21.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和纵向的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的分立。但实际运行中,行政权在逐渐扩张。这说明,美国A.民主政治已走向破坏 B.共和政体面临着挑战C.分权制衡具有相对性 D.政权组织形式需调整22.“(英国)光荣革命曾成功地将国家的权力从一个人手中扩散到一群人手中,但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这只是现代政治转型的第一步,直到18世纪中叶,权力仍然掌

12、握在百十贵族手中,其他社会力量完全被排斥在政治权力之外。”为了改变这一状况,19世纪的英国A.开展了工业革命 B.建立了责任内阁制C.进行了议会改革 D.完善了王位继承制23.在19世纪的科学家中,其科学思想对于解放人们思想的作用,可以与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媲美的是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牛顿的力学体系C.达尔文的进化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24.1879年法国将诞生于大革命期间的马赛曲定为国歌。从1880年开始,法国政府将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7月14日定为国庆日,又要求将“自由、平等、博爱”三个词语镌刻在各政府机构建筑的门楣上方,办公大楼入口也必须要悬挂国旗三色旗。这些做法意在A.推行与政权相适应

13、的意识形态 B.铲除封建专制思想的社会影响C.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全新形式 D.推动民主共和制度在法国建立25.德阿宁在克伦斯基等目睹的俄国1917年革命中写道:“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己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然而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而是从“自由主义者、右派那里”显露出来的。这次革命A.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 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C.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 破坏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26.在1921年至1927年间,苏联农业总产值每年以16.9速度递增,到19261927年,己经恢复或超过了战前水平,根本缓解了国家一度面临的

14、粮食困难。苏联农业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政府A.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B.在农村实行粮食税C.全面推行余粮征集制 D.普遍建立集体农庄27.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工厂规模不断扩大 D.垄断组织不断扩大 28.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和平时期的军事同盟,北约标志美国孤立主义的正式结束。它还代表了传统军事同盟的一项急剧改变,因为它不仅规定了国际司令部之下各国军事单位的一种聚合,还规定了在训练、战略规划和武器生产方面的紧密协作,从而规定了成员国资源的一种与先前任何军事协议相比更大程度的全面整合。上述材料客观上表明北约 A.加速了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B.利于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C.实质是美国控制西欧的工具 D.提高了西欧国家军队战斗力29.英国政府向国民提供的福利项目之多,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大力推行社会福利政策A.强化了自由放任政策 B.加强了政府对经济干预C.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 D.淡化了资本主义的性质30.1961年召开的第一次不结盟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