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思想政治课综合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考研复试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774122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河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思想政治课综合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考研复试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河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思想政治课综合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考研复试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河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思想政治课综合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考研复试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河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思想政治课综合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考研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 金融资本【答案】金融资本是指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随着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发展,银行资本由集中走向垄断,工业垄断资本对银行的依赖增强,大银行同大企业的金融联系更加密切,形成了固定的关系。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通过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2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答案】世界是多样化的世界,是多样化统一的世界,社会主义多种道路只是形式的不同,而本质上都是社会主义。由于各个民族风俗不同,认同感不

2、同,最主要的是国情不同,那么解决这种矛盾的社会主义革命方式就不同。多种因素的不同导致了社会主义的多样性。 3 社会主义本质【答案】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这一概括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这一社会主

3、义目标。 4 剩余价值率【答案】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或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工人受到资本家剥夺程度的表现。用公式表示:剩余价值率一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一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率一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5 量变与质变【答案】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1)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4、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6 资本的本质【答案】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从本质上说不是物质,是通过物质表现的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归资本家所有,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二是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

5、。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自身的劳动力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则生产剩余价值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增值过程。因此,资本本质上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剥削失去生产资料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7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答案】(1)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点。感性认识是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现象即外部联系为内容,还没有深入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2)理性认

6、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是深刻的。(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8 发展【答案】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事物

7、的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事物的内因。 二、简答题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探索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有哪些? 这些方法对我们探讨现实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前景有什么启示?【答案】(1)立足历史发展规律揭示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对未来社会的走向作出了科学的展望。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有机体不断前进的动力。(2)在批判旧世界中预测新世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是由历史发展自身来实现的,未来社会的状况正是根

8、源于现实的,只有通过对现实社会作出深入的科学研究,才有可能提出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3)对未来社会进行粗线条描绘。马克思恩格斯不主张对未来社会作具体的描绘,而是把揭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资本主义通向未来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当作自己的主要任务,对未来社会的特征进行粗线条的和原则性的描述。(4)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未来社会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以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和理解未来社会。他们反对把未来社会的设想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包罗万象的方案,让别人照着这个方案去做,这要求人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未来社会的特征。 10马克思提出的俄国直接走向社会主义的条件【答案】马克思提出的俄国直接可以走向社

9、会主义的条件有以下几点:(1)俄国具有革命的条件物质基础: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从而为革命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国情:20世纪初,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社会矛盾尖锐,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对薄弱的环节;直接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沙皇俄国的落后于腐朽充分暴露出来,加深了人民群众的痛苦和不满。(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作用二月革命a. 爆发:1917年3月,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市民举行不威游行,旋即转变为武装起义。b. 结果: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政府。四月提纲a. 背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拒绝采取措施促进俄国社会发展,继续进行战争。b. 内容:指出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通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去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