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答案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0773052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中期考试历史答案59、(1)变化趋势: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分封制逐步被郡县制取代;选官制度方面世卿世禄制逐步被军功爵制取代,之后又出现察举制;君主制度方面国君被皇帝取代。(6分)影响:为后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分) (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形成。(4分) (3)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4)军机处(2分)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通过它,皇帝实现了对军国大事的独裁。(5)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到废除。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权

2、力不断削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皇权与相权问题,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60. 参考答案一: 若赞成“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注意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近代中国文明的落后性对比,然后从西方历次侵华(“冲击”)后,中国人如何从器物制度思想等层次向西方学习着手回答。参考答案二: 若反对“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角度给予否定。可以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各阶级阶层先进分子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历史背景入手,注重分析各运动发生时当时中国内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变化,由此强调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和必然性参考

3、答案三: 若认为“冲击反应”模式存在片面性,则可以从从答案一与答案二两方面综合辩证评析,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从内应角度给予否定。 示例: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视了中国社会内部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从题目所给的材料来看,在 1856-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内部做出反应形成洋务派,并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1894 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再次形成冲击,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希望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挽 救民族危亡;1900 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 的朝廷”,引起国内革命浪潮高涨,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

4、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综上所述,冲击-反应模式有其合理性。 但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也并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现,中国社会内部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从经济上来看,资本主义萌芽在近代之前已经产生并壮大发展;政治上,反封建民主思想在明清之际也已经出现。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变革的力量并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参考答案四:吉林评卷组比较认可的一份试卷: 观点:我认为这一模式是片面的。西方冲击对中国社会近代化有促进作用,但中国社会也有自身内在的发展特点。 1中国传统文化确实存在巨大惰性,例如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意识形态,闭

5、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天朝上国的心态,政治的君主专制抑制社会活力。中国近代化确实有西方冲击的作用和一定的被动性。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知识分子有觉醒,但只停留在表面,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但随之外来势力加剧侵略,中国的学习日益加剧,从器物向制度、思想层面的转变。西方入侵确实和中国近代社会改变具有一定同步性。西方入侵是中国近代化的外在条件,加速了中国进步。 2在肯定西方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西方冲击并非中国近代化的根本原因,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国不缺乏突破的内在动力,中国发展具有自身特点和内涵,比如明清时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对外贸易在世界中占据重要地位

6、;王夫之、黄宗羲等人思想具有反专制的色彩;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激起了中国人民不断的反封建斗争。所以,各阶层仁人志士是中国近代化的主体。 综上所述,这一模式过于强调西方的外部冲击和中国的被动适应,是片面的。正确看待这一问题应该坚持辩证的唯物史观,既要看到历史发展的外来力量,也不可忽视内部的主观能动性。西方冲击是中国近代化的加速剂而非最终原因。材料中的观点是典型的西方中心论,夸大了西方冲击的作用。历史研究要从事实出发,全面看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停留在理论上。依据评分标准应分为三个层面:(1)观点层面:赞成(或正确)、反对(或错误)、片面等均可。(2)史实层面: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史实阐释。 反对:侧重于中国反应中的自我能动性,即从中国社会内部寻找社会发展的动因。 赞成:侧重于西方冲击与中国学习或对抗西方的对应或相应性。 片面:侧重于中国社会变迁是西方冲击和中国各种人物、政治斗争、思想文化相融合碰撞的产物,两种角度都涉及。 (3)论证层面:要有一定高度,不是对史实观点的平行总结。 反对:该模式思想基础为西方中心论(欧洲中心论),是为西方对亚洲等地的殖民扩张辩护。 赞成:运用事物普遍联系关系和内外因理论,指出中国传统社会缺乏变革的先决条件,无法独立衍生出近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