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0772790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本试卷由卷和卷两部分组成。卷为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卷为非选择题,共3题52分。)第卷:选择题1、 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将正确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在西周的金文记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 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2西周时,周王

2、通过婚姻关系与异姓诸侯建立血缘联系。周王照例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或叔舅。这反映了( ) A中央与地方政治联系的加强 B忠孝一致的伦理道德观念 C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的结合 D王权与神权形成紧密联系3.西周时期的青铜铭文多为颂扬先祖、祝愿家族昌盛之类的套语。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 铭文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很多还记载了监制者的官职名号、工长名与工匠名,有的量器 还记载了容量、重量和使用地点。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集权政治的趋向 B宗法观念的消亡 C生产技术的进步 D礼乐制度的完善4.汉代官秩六百石的十三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 石之丞相;唐代官仅

3、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 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可见古代中国( ) A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 B监察官员位高权重 C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 D形成了“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监察制度5.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到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唐代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 ) A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B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 C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 D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6.贞观三年(629 年),魏征任门下省给事中,由于在征兵年龄

4、上坚持依法办事,不同意 降低年龄标准,“敕救三四出,征执奏以为不可”,唐太宗怒而再出敕,“征又不从,不肯署敕”,唐太宗无奈,只得召魏征商量,最后该敕书作废。这表明当时( ) A官僚体制尚可制约皇权 B三公制度发展到达巅峰 C门下省掌控最高决策权 D科举制提升了官员素质 7.有学者认为:“郑和所推行的华夷秩序由于偏重于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完全排斥了民间 交流的基础,又缺乏必要的文化交流所孕育的文化认同,因而没有形成明朝与东南亚地 区关系的长效机制。”该学者论断的主要依据是明政府( ) A推行朝贡贸易和“海禁” B忽视儒家文化圈的建构 C过分专注于君主专制 D极力压制资本主义萌芽8.咸丰皇帝亲自批准

5、的天津条约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但不久,他就借上海关税谈判之机,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为条件,将取消公使驻京等条款作为“第一要 事”。这主要说明( )A.清政府极力维护国家主权 B.清政府不认真履行条约C.统治者天朝上国思想严重 D.清政府接受了自由贸易的主张9.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论男女,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妇女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并废 除买卖婚姻。这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理想是( )A.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C.追求平等平均的社会生活 D.顺应世界潮流发展资本主义10.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公使毫不客气地对各国公使说:“没有我们的功劳你们的好 处不可

6、能上升到一个新阶段。”日本公使所说的“新阶段”是指( )A.外国可在华设厂 B.各国派兵保护使馆租界C.扩展通商口岸 D.中国聘请日本人为顾问11.有学者统计,武昌起义爆发后,迄于1913年底,新兴的公开党会,凡682个,计政治类312 个。这反映出( )A.民主共和成为近代中国发展方向B.中国同盟会推动了政党政治发展C.南京临时政府精细规划新型政治D.辛亥革命带来了浓厚的民主氛围12.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来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和罢课活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这充分说明( )A. 工人阶级是五四运动的主力军B. 五四运动属

7、于新民主主义革命C. 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彻底胜利D. 国人民族意识国家观念的增强13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在此毛泽东主张中共应( )A. 独立掌握革命武装 B.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 实现工作重心转移 D. 粉碎国民党“围剿”14清政府时期,国力衰落,列强侵略,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指导下顺利收回香港。材料表明( )A综合国力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B香港回归顺应历史的潮流C香港的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 D国家屈辱的历史已

8、经改写15梭伦改革后的雅典氏族组织对政治仍然有重要影响。到克利斯提尼改革时,以地域为基础的部落组织成为重要的政治单元。这一变化表明( )A.在政治活动中血缘关系被打破 B.贵族成员参政议政权力被剥夺C.家庭已经不再是社会基本单位 D.雅典民主制度进入到全盛时期16十二铜表法又称“十二铜版法”或“十二表法”,包括下列“约法十二章”:由此可见,十二铜表法( )A.与习惯法完全一致 B.强调人人平等原则C.只规定了诉讼程序 D.涉及内容广泛全面17.“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反映出罗马法 (

9、)A.追求司法公平公正 B.保护罪犯人权C.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维护贵族利益181831年英格兰南部的10个郡只有326万人口,却拥有325个下院席位,而北方的6个郡已经增长到360万人,在下院只占有68席。这种现象反映了英国 ( )A.两党政治正式形成 B.议会成为权力中心C.议会改革的必要性 D.南北方矛盾的激化19当代一位西方学者指出:“马克思关子贫穷将迫使工人阶级发动革命的预言并没有实现,部分原因在于这一预言受到了及时理会”19世纪下半叶,“政府加快了为民服务的步伐,尤其表现在统一管理大众卫生、教育和食物供给”:“雇主们开始提高工资,改善工作状况。”“经济繁荣发泄了无产阶级的怒火

10、你不可能煽动一个衣食无忧之人闹事”。这位学者强调( )A.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业资本主义社会自我调整B.政府和资本家的积极合作避免了社会动荡C.工业革命促成经济大发展和工人阶级状况改善D.西方社会从此开始建立现代意义福利国家20.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在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据此可以得出( )A.人类历史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B.无产阶级及暴力革命的理论C.阶级和阶级斗争

11、的观点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21.巴黎公社会议决定,在市政厅开设公共食堂。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标准1.5法郎,晚餐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就是这样一个公共食堂,也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材料主要反映了( )A.公社因财政紧张提倡节俭 B.公社的公共食堂管理规范C.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 D.公社实行平均主义原则22.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C

12、建立苏维埃政府的决定 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23.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上述主张()A.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 B.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C.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 D.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24、1917年夏秋,布尔什维克针对工人、卫戍部队以及前线战士进行宣传,要求和平、土地、面包以及“一切权力归苏维埃”,这使得大批新成员加入布尔什维克,在一个又一个的苏维埃选举中获得多数这反映出当时布尔什维克()A.基本

13、上掌握了临时政府权力 B.坚持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C.初步确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D.推动了革命形势向前发展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2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由和平等,自由体现于政治生活为 “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平等则要求“数学(数量)平等”,就是说“全体公民人人相等”。 所以,政事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摘编自施治生试论古代的民主与共和 材料二:纵观英国历史,特别是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英国社会在作出了种种探索和尝 试后,最终选择了这种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

14、级代议政体君主立宪制。尽管在君主立宪 制度下,英王仍然是终身和世袭的国家元首,享有宪法赋予的法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权力,但是这种政体下的国王是“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宪法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 种种限制。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摘编自丁翌试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材料三:对于美国1787年宪法,马来西亚史学家黄枝连评价道:从美国历史发展的过程来 看,新宪法才是一个进步的,有革命意义的,合乎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他们创造出 一个今后几十年到一两百年,可以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最有放服务的政治形式”。摘编自 和美国政体的转变(1) 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4分)。(2) 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是如何确立“议会至上”的(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革命性”与“有效性”(4分)。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近代中国大事年表节选1851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98年,戊戌维新。19世纪90年代,实业救国运动。1898-1900年,义和团运动。1911年,辛亥革命。1915-192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