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07549 上传时间:2017-06-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文 章来源课件 5 y kCo m 五上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5、古诗词三首 2 课时 教学思路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泊船瓜洲 秋思 。23、我能通过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的方法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学习重点:能并边读边想的方法理解并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并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张籍 767830 唐朝诗人,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纳兰性德,165516

2、85 清代词人,其存词三百四十二首。预习任务:1、熟读课文,积累一些好词。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自主、合作、探究:1、想想课文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划出课文中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并谈谈结合自己的情况谈谈认识。3、请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你对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理解。34、分角色朗读对话。我来闯关:A、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 ( ) ( ) ( ) ( ) ( )绿 朝 倒( ) ( ) ( ) ( ) ( ) ( )B、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季老指出:把写好,要 ;要 ;要 ;要 。C、你读过“闲书”吗?你从“闲书”中读

3、懂了些什么?学习收获:知识延伸:1、推荐阅读我的童年 (季羡林)46.梅花魂 第 1 课时 教学思路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整体感知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体会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学习重点:学习字词,把握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知识链接:1、星岛,即新加坡,又称狮城、星州。2、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中送别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全诗是: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浣溪沙北宋诗人秦观的词。全词是: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

4、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预习任务: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5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出新词,不理解的查字典或结合课文解决。3、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情?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自主、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认读生字词。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二、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1 、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 (重点体会以下句子。 )a“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b“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

5、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 “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我来闯关: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成语。( )然纸上 ( )然一新 ( )然若失( )然开朗 ( )然不顾 ( )然不同2、按要求改写句子。(1)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改为陈述句)(2) 、梅花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改为反问句)6(3) 、桂花盛开的时候非常香。 (改为夸张句)(4) 、那长长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改为拟人句)学习收获:知识延伸:1、摘录文中让自己感动的词句。2、收集一些思念亲人和家乡的诗句,在班上展示。6.梅花魂 第 2 课时教学思路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6、,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梅花的高尚品质,学习这种品质。学习重点:理解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7预习任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找出描写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读一读。自主、合作、探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 默读课文,从哪些具体事例中还可以看出外祖父思念、热爱祖国。2 、生默读课文。二、小组合作,体会游子之情1 、教念古诗,悲伤落泪。 理解古诗的含义。“ 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出一口气,说:莺儿,你小呢,不懂! ”为什么外祖父说作者不懂?在外祖父眼里年幼的作者不懂什么

7、? 2 、无法回国,失声痛哭。“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 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这句话把外公比作什么? 外祖父和小孩子应该说在年龄上相差甚远,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 )3、 送别亲人,思归难归。8“赤道吹来的风撩乱 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 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仅仅是因为风撩乱了老人的头发吗?( ) 当你读到这句,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三、回顾整体,畅谈收获1 、 (指课题)什么叫“魂”?本文以“梅花魂”为题想告诉读者什么呢?2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3、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四、课外拓展,内化积累:自己选择一首思念亲人或家乡的古诗背诵下来。我来闯关:

8、1、黄金搭档:( )的梅花( )的春天 ( )的气节 ( )的泪珠 ( )的故乡 ( )地坐下 ( )地刮去 ( )地摆开 2、择优录用。在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画上“”(1) 、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败 衰老 衰退)了许多。(2) 、由于每天对着电脑工作,我的视力大大(衰弱 脆弱 衰退)了。(3) 、庭院里长满了草,呈现出一片(衰弱 衰退)的景象。(4) 、她太(衰弱 脆弱 衰退)了,这点儿打击都经受不起。93、梅有什么秉性?写一写学习收获:知识延伸 1、读读阅读链接故乡 。2、热爱祖国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具有的品格我们一起来积累描写爱国品格的好词好句吧!7*、桂花雨 1 课时 教学思路学习目标

9、:1我能认识生字、词语。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我能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学习难重点:。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10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知识链接: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乔木,高达 15 米,树冠卵圆形。叶对生,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预习任务: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出新词

10、,不理解的查字典或结合课文解决。3、读课文,划出形容桂花树和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摇花乐”的句子。自主、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默读阅读提示并思考: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3、分同桌轮读,评议4、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111、 你喜欢哪几句话?请画下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2、 汇报交流:如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3 、师范读,学生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讨论交流:(1) 、桂花给我带来了那些快乐?(2) 、交流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

11、花。”并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5、 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我来闯关: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 、 ( )不来台风,我们( )可以收几大箩筐桂花。(2)、小时候,我( )对什么花, ( )不懂得欣赏。(3)、桂花( )开,母亲( )开始担心了(4) 、 ( )桂花总是被风雨吹落,香味( )比摇下来的差不多。2、模仿文中“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写句子听到 ,我总会想起,还有12。学习收获:班级 五 课 题 8*、小桥流水人家 课时 1 课时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

12、生词,理解课文内容。3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家乡的美好。学习重点难点:1、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知识链接: 1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出自古歌中句。世纪帝王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 ”歌词是:“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与我哉!”后名为击壤歌。这首诗描绘的是上古太平盛世,人民自食其力所过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了,就开始干活,太阳下山了,就回家休息。生活是围着太阳

13、走的。要喝水,就自己打井,要吃饭就自己种地。人少地多,无争无忧。人们感到君主似乎是没有什么用的。现在人们对偏远地区的生活,也往往借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两句话来形容。预习任务: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出新词,不理解的查字典或结合课文解决。3、再读课文,故乡的那些景致让作者难以忘怀?按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致的自主、合作、探究: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出示古诗文天净沙 ,全班齐读.并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1、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142、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

14、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全班交流.三、交流. 探究表达方式: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五、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我来闯关:1、火眼金睛,辨字组词。绕( ) 跨( ) 慨( ) 缝( )饶( ) 垮( ) 概( ) 蓬( )浇( ) 挎( ) 溉( ) 篷( )2、读句子,回答问题。(1) 、 “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美好的印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这条小溪的用处是,带给“我”的美的感受是 ,带给“我”的快乐是。学习收获:15知识延伸:1、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文 章来源课件 5 y kCo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