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部分:总体技术要求送审稿编制说明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20720769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h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部分:总体技术要求送审稿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h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部分:总体技术要求送审稿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h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部分:总体技术要求送审稿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h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部分:总体技术要求送审稿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h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部分:总体技术要求送审稿编制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h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部分:总体技术要求送审稿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部分:总体技术要求送审稿编制说明(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第一部分总体技术要求(送审稿)编制说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0年8月1 标准“范围”的内容:本标准是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系列标准之一,规定了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总体技术要求,其中包括: 室内分布系统组建总体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工作区域场景 网络结构 系统设备组成及施主信源及分布系统覆盖方式的选取原则 总体技术要求在总体技术要求章节中提出了“室内分布系统组网频率规划及小区规划要求”, “室内环境的覆盖要求” “无线信号覆盖质量要求” “综合室内分布系统整体指标馈送分布系统要求及传输性能” 室内分布系统监控设备技术要求 无线通信系统工程安装设计基本要求 标准

2、适用于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工作在80MHz-6GHz频段内,涉及的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 网络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工程建设、分布系统的无线信号覆盖及网络性能所涉及的要求等.2 工作简况:1) 草案提出阶段: 2006年至2007年,各大运营商在网路质量和优化上加大了室内建设投入的力度.同时,考虑到远期3G的进入,根据商业化的需求进行了大量的2G建设和3G扩充的设备选型工作,由于,我国尚无针性的行业标准,各大运供应商在制定选型要求时,通常考虑各自制式的需求,由于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场景是多频段、多制式、共存共站址的电磁环境,在技术要求上存在着相互协调,统筹建设,对设备要求所考虑的因素与单制式

3、相比跟要复杂一些.因此,该标准起草组长单位电信研究院(中国泰尔实验室)站在第三方权威检测的角度和标准化制定的角度,在于各个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沟通的基础上,建议制定该系列标准,用于指导和推动产业的发展.在此期间,由电信研究院(中国泰尔实验室)组织召开了参与起草单位的沟通和研讨会,听取了生产厂家和运营商的意见.拟定了编写标准的基本草案.于2006年底12月正式向CCSA提出立项申请.2) 征求意见稿提出阶段: 于2007年底6月该项目正式在CCSA立项,为了推动该标准的制定,配合政府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规范通信市场同时保证室内分布系统进入建设市场后的建设质量,尽快的制定出适用于多网共存共用的室内系统

4、和设备技术标准,开展了一年的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的研究工作;在标准制定的后期为了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更适应于我国多网共存共用的环境,为产品的研发和工程选型中起到指导性作用,我们与各个厂家和运营商进行了不同制式条件下的室内分布系统的试验,用试验网或正在建设的网络做了部分的验收和干扰试验,并召开了两次室内分布系统大型研讨会.广泛的听取了业界专家建议性意见.于2009年9月初在北京召开TC5联合工作组专题讨论会提出“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总体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3) 送审稿提出阶段: 根据2009年9月北京召开TC5联合工作组专题讨论会提出的意见,对征求意见稿做了以下的研究修改工作:对现有

5、的室内分布系统的应用和建设情况和弓箭共享出现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调研,并召开了一次小组讨论会,邀请了运营商、制造厂商和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总承厂家的专家在组网方式、干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多系统共用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在无线信号覆盖质量要求上达成一定共识.对编写的征求意见稿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增加了以下部分内容:1) 在室内分布方式章节中增加了光纤室内分布方式,该方式是基于全光纤分布方式,他直接通过光纤传输分配至各处的天线节点,再经光电转换把射频信号连接到每个天线上.系统由主单元、光纤线路、含光电转换远端单元以及天线组成.此种方式是正对目前室内分布系统存在的工程建设成本高,工程建设复杂,射频传

6、输线路损耗大,信源信号较大的问题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组网方式.2) 在总体技术要求章节中增加了室内分布系统组网频率规划及小区规划要求,根据不同系统在有效覆盖区域内的人流密度大小、话务量需求高低、室内环境尤其是公共场所的容量集中和分流的情况(如站台出入口、行车运动区域、大型场馆以及地下居所等),综合考虑确定室内小区与室外小区规划和载波频率配置.标准制定研究和会议的进程进行延续说明. 4) 报批稿提出阶段根据标准制定研究和会议的进程进行延续说明.3 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依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在标准的编写过程中主要参考了无线通信

7、室内信号分布系统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部分指标还与运营商及室分系统厂家进行了相关实验及讨论,最终确定.4 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本标准文件的部分内容(即常规指标)是在原GSM、CDMA、WCDMA、cdma2000和TD-SCDMA等制式的基站、直放站的相关标准技术上,汇集了实际移动网络建设和运营的特点和经验,同时考虑到室内分布多制式特点形成征求意见稿.随着产业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不排除在未来修改总体技术要求指标的可能性.5 标准在起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有无重要技术问题需要说明;本标准征求意见稿起草过程中没有重大问题和分歧意

8、见,没有需要说明的重要技术问题.6 与国外标准的关系:包括: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与国外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差异(可引用标准前言的内容);在参考现有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的基础上,本标准针对我国技术和市场的具体情况,对室分系统总体技术要求做了细致的研究和实验,并提出了相应要求.标准中充分体现了国内对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的技术要求.7 修订标准时,说明与标准前一版本的重大技术变化,并列出所涉及的新、旧版本的有关章条(可引用标准前言的内容);废止/代替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本标准是首次制订标准.8 说明标准与其他标准或文件的关系(可引用标准前言的内容),特别是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

9、国家标准的关系;本标准参考了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系列标准,是在我国特定的室内无线通信环境下制定的,其涉及的内容是在中国特定的不同制式通信应用环境下的考虑,带有我由于多网共用的特点,有着与以往单制式和独立企业网络运用的不同要求,在标准的制定和设备的研制上无国际标准可言,因此该系列标准从指标要求的制定,到测试方法的研究,走的是我国自己研发的道路.是一个完全创新的标准.本标准和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一致,不违背.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没有直接关系.本标准是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称及结构预计如下:a) YD/T XXXX

10、-XXXX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第一部分:总体技术要求b) YD/T XXXX-XXXX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第二部分:电缆(含泄漏电缆)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c) YD/T XXXX-XXXX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第三部分:放大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d) YD/T XXXX-XXXX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第四部分:光纤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e) YD/T XXXX-XXXX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第五部分:无源器件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f) YD/T XXXX-XXXX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第六部分:网络验收方法9 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是否作为部分标准编号的建议;本标准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发布.10 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标准发布后,对国内外业界可能产生的影响.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发展迅速,在整个标准体系中终端接收性能的标准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标准发布后,对于很多急于进行移动多媒体广播终端研发的企业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将会对国内产业界产生积极的影响.11 标准是否涉及知识产权的情况说明;如标准中含有自主知识产权,说明产品研发程度、产业化基础及进程.本标准研究制定过程中没有发现知识产权问题.12 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没有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