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你怎么读“土地”和“誓言”?

上传人:茅** 文档编号:120720261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你怎么读“土地”和“誓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你怎么读“土地”和“誓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你怎么读“土地”和“誓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你怎么读“土地”和“誓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你怎么读“土地”和“誓言”?【文本解读】我怀着“挚痛”的热爱。聆听“广大的关东原野”“召唤”我回去的声音。想起故乡的美丽,想起她遭受的苦难,想起我有家难回的悲愤我的心在“喷涌着热血”,在“泛滥着一种热情”。这是端木蕻良在土地的誓言的开篇就出示了的情感基调。“九一八”十周年之际,这位流亡关内的东北作家,满怀对国土沦丧的痛苦压抑和对故土的深深眷念之情,写下了这至真至切的文字,深深的故土情怀和爱国热情溢于言表。作者把浓浓的爱国情寄托到故乡的白桦林,马群,高粱,山雕,鹿群和黑土地上;他回忆故乡的生活,美丽,丰饶故乡的美和沦丧的痛交织在一起。“我不会忘记故乡”“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2、”今夜,注视着故乡的方向,作家泪落纷纷。发出血泪的呐喊“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是一篇适合训练学生情感诵读能力的文本。教学此篇,要带领学生细品文字,以各种方式的诵读行走于高昂激愤的情感河流之中;体会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自然融合的妙处。尤其体会景物描写对抒情的蓄势与铺垫作用。【学情预设】能读懂处: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真切的爱国热情。需点拨处:抒情氛围的营造,抒情意象的品读。需解惑处: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圆融与统一。【教学策略】1. 回顾“九一八”,为诵读和体会抒情造境。2. 走进文字,诵读细化处理,体会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差异。3. 诵读活动要最大化地训练全部学生。

3、以齐读为主,辅以自由读,小组训练读,个人选段展示,演读等模式。4. 即兴微写作,感受借景抒情的妙处。【课堂活动】活动一:回顾“九一八”,熟悉文本内容 ,为诵读造境。这篇散文是在哪一年写的?你怎么知道的?1941年,因为文章结尾小字和阅读提示第一段都说到了,这是为纪念“九一八”十周年而写的。“九一八”事变以后,广大关东原野陷入生灵涂炭,家国两亡的局面。作者随同大批东北青年流亡到关内 ,整整十年,有家难回,故土难归。无数个夜晚,他仰望北方的天空 ,心中涌起对故土的深深思念;笔下流淌出情真意切的文字。请大声地自由诵读课文一遍。活动二:读“土地”,感受故乡之美 ,心中之爱。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怎样读文

4、中的“土地”?并读给大家听听。先小组内训练再全班展示。例:深情地读。因为“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喷涌着血液”“泛滥着热情”。(生齐读,把手放到胸膛上,眼神饱含深情地演读)预设:眷念地读。因为“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急切热情地读 。因为“无论我走到哪里,我总是被这种声音缠绕” ,故乡召唤我的声音“不可阻止”故乡的土地“燃烧的洪流”和我的心“喷涌的热血”已“热情默契地汇合在一起”。(生齐读,要越读越快 ,表现那种燃烧的洪流和喷涌的血液的融合)优美自豪地读。因为第一段中写到故乡的土地,美丽富饶神奇。作者因此无限骄傲。提示:注意标点省略号,此时,作者的脑海里 像放电影一样,闪过故乡美好的“白桦林

5、马群红高粱大豆黑土地红玉黑玉山雕鹿群”;同时,耳边回荡起“白桦林的呼啸蒙古狗的嗥鸣皮鞭的脆响哒哒的马蹄清脆的串铃和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啊!多么美好的故乡,作者的脑海越闪越快,我们的阅读也要饱含热情,节奏越来越快。(生读,带着自豪陶醉愉悦的表情)欢欣喜悦的读。“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我在故乡的生活 ,勤劳充实愉悦,故乡的每一个季节, 都充满了自然之趣和诗情画意。活动三:读“誓言” ,演绎直抒胸臆的心中之痛,心中之恨。如此美好的土地,却在侵略者的铁蹄下被残酷蹂躏。十年生死离别,世事茫茫无期,作者面对北方的星空 ,立下血泪的誓言。我们朗读这些誓言时,要注意读好哪些词?注意读

6、出怎样的语气?重读:必定,必须,一定,一切读出沉重悲愤和坚定的语气。 (生一手握拳双目凝视北方饱含压抑悲愤和坚定地演读)思考:有没有发现,我们在读“土地”和“誓言”的时候,情感处理是有差异的。有怎样的差异?为什么会有差异呢?小结:文中不断交叉使用两种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即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景物描写寄托美好愉悦和思念;直接抒情表达压抑痛苦悲愤坚定之心。二者相辅相成,使作者的情感异常真实而又饱满。也使该文成为爱国主义散文中独树一帜的经典篇章。活动四:全班起立诵读,演绎抒情风格的差异。微写作,体会两种抒情方式的差异和魅力。全班起立,用我们刚才批注的不同文字不同情感的读法,诵读或演读全文。

7、(学生齐读演读)我注意到写故乡生活时作者没有写到故乡之夏。端木蕻良的故乡, 广大的关东原野,夏天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红高粱青纱帐大豆草原骏马我们也写一段景物描写的间接抒情,表达一下对这方美丽又多灾多难的土地的敬意吧!例:夏天,一道道青纱帐遮盖了原野的黑皮肤。大豆把生命铺展成不留一丝空隙的盎然,豆花儿的香味四处弥漫;高粱疯长,玉米在热风中拔节抽穗,它们嫩黄的花穗飘散着收获的气息,似乎向秋天问好。屋角的瓜秧从某个清晨开始忽然把一颗颗肥大的果实挂到了藤蔓上,着实让你吃了一惊学生交流展示微写作。(这个活动视时间情况,也可以放到课后处理)结语:看得出来,你们的文字里,更多的是对我们自己故乡的热爱。都说是故土难离,经历过离别,才更懂得相守的可贵!愿今天的我们,珍惜和故乡和亲人在一起的每一天。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