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第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0714588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第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第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第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第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第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第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第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 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挑战D.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殷商以来,青铜器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西周青铜礼器被用来维护和体现等级制度,正好体现的是宗法制度,排除C。商周时期的文字是铭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排除A。青铜器有两种基本功用,一是“纳(内)、入”,即盛装物件;一是“设”

2、即陈设布列。青铜器的功用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排除D。抓住关键信息“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正好体现了历史传承的作用。选B。【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西周的宗法制2.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 推动诸侯扩充疆域B. 强化王室对地方的控制C. 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 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分封制是周朝实行的一种地方政治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周朝的统治。结合题意,封国面积较小,无法对周王室形成威胁,从而加强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故B正确;分

3、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不可能让诸侯国扩展疆域,故A错误;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始于秦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错误;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依据标准是A. 功绩B. 品德C. 血缘关系D. 才能【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姬姓独占五十三人”表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根据标准是血缘关系,项正确。题干强调西周分封制是以血缘作为分封标准,与功绩、品德、才能无关,排除AB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4.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

4、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历史根源分别是A.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B. 皇叔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C.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D.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权制的特点是皇权至上和皇帝独尊,会形成“有权就有一切”的观念:;家长制的纽带是宗法血缘关系,因此其根源是宗法制;官僚政治体现的是中央集权制度,政府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三公制属于官僚政治的表现,A、C

5、选项排除;无皇叔制的说法,B选项排除。5.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指的是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指的是郡县制,属于官僚政治,故B项正确;两者都属于地方行政制度,但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郡县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故C项错误;分封制维护的

6、是奴隶制度,没有顺应历史潮流,故D项错误。6.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于各州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简称通判,与知州同领本州,裁出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审理等事,本州公文须经通判同意签押方可施行。这些举措A. 扩大了知州的行政权力B. 控制了地方财政支出C. 提高了各州的行政效率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北宋时期设通判分割知州权力,并对地方进行监督,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答案为D项;这些举措使知州的行政权力受到削弱,排除A项;B项中的“控制”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利于地方自主性的发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效率,排除C项。7.东

7、汉时,本地大姓子孙享有优先进用的权利,因而州都僚佐中所谓大吏照例由本地大姓垄断。大姓冠族每郡仅此数姓,所以州部大吏往往带有世袭性。这表明A. 大姓凭借门第长期把持中央政权B. 东汉贵族政治具有较强生命力C. 九品中正制未能有效的选拔官员D. 豪强士族的发展威胁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各级地方长官有任期,而地方僚佐多世袭,因此东汉时期的地方政权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当地大姓、冠族控制的。太守辟举属僚、举荐秀才,往往是地方大姓中的名士。地方豪强士族的发展势必威胁中央集权,故选D。材料显示并非把持中央政权,A错误。B选项与材料不符,排除。C选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因此说法

8、不符合史实,C错误。【点睛】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的制度。自曹魏开始,用各州郡有声望的人任“中正”官,负责在本地区品评人物,选拔官吏。把人物分为九等,称九品,然后按品级选官。据门第高低划分品级上下,按品级上下决定官阶大小,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世族地主操纵政权、发展权势的工具。至隋改行科举制,此制废。8.我国历代朝廷常常分割地方事权,将军事、民政、财政、司法诸权分授不同的官员并使之互不统属,各自平行隶属于中央的相应上级,以使其相互牵制。这一做法A. 通过分散相权保障皇权独尊B. 有助于统治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 完善分权体制提高行政效率D. 消除了地方势力膨胀割据的隐患【答案】B【解析

9、】【详解】据材料“分割地方事权、分授不同的官员并使之互不统属、各自平行隶属于中央的相应上级”可知统治者实行的是分化事权的做法,这一做法有助于统治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削弱相权问题, A错误;据材料“分割地方事权、以使其相互牵制等信息可知,分权的目的是相互制约,不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C错误;将地方的军、政、财等权分割,只是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地方势力膨胀割据的隐患是制度造成的,并不能消除,故D项错误。9.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当时A.

10、纲常伦理受到严重冲击B. 宗法关系渐趋松弛C. 异姓承继取代嫡子继承D. 社会风俗急剧转变【答案】B【解析】【详解】从明朝初年禁止收养“异姓为嗣”到明朝后期承认并且保护养子权益,说明当时社会上下的血缘观念淡化,B项正确;国家规范收养,不会严重冲击封建人际关系,不会败坏纲常伦理,A项错误;异姓承继的存在是传统的嫡子继承的补充,是没有嫡子的情况下传宗接代的办法,与嫡子继承不矛盾,C项不符合史实;国家修改法律是顺应民情,不存在社会风俗“急剧转变”,D项不符合史实。10.史载,希腊某城邦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公民死伤众多,消息传到国内,战死者的父母对于公众必须笑容满面,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而已知其子幸免

11、于难即将相见者,则必须哭泣,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这反映出在希腊A. 不重视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利B. 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C. 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D. 社会各阶层间矛盾日趋缓和【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可知,希腊重视公民的生存权利。故A项错误。父母为战死的孩子而悲伤,为生还的孩子而庆幸,这都是伦理观的体现,不能说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而且纲常伦理是中国古代的观念,不符合古希腊,故B项错误。古希腊城邦时期,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上述现象都是把他人为城邦做出的贡献放在首位,即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社会各阶

12、层间的矛盾状况。故D项错误。11.古希腊人的商业活动需要他们共同生活在城市中,因此,他们只能算是“城里人”,而非像中国古代那样的“族里人”。这反映出当时两国A. 从文明史观看所处时代不同B. 政治统治目标有着明显区别C. 在社会组织形式上存在差异D. 都存在区域内权力独立现象【答案】C【解析】当时古希腊与中国所处时代相同,处于奴隶社会阶段,故A项错误;“城里人”、“族里人”反映的不是政治目标,故B项错误;古希腊是城邦制度,是“城里人”,中国是宗法制,是“族里人”,两者在社会组织形式上存在差异,故C项正确;两国都存在区域内权力独立现象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12.雅典公民大会时间长短不定,处理例

13、行公事仅需一个上午,较大议案可能要拖一天。至于难以抉择的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和平问题,常需召开多次会议才能决定,占用较长时间,降低了公民的参政热情。为鼓励低等级公民积极参政,伯里克利采取的举措是A. 成立五百人会议B. 发放津贴C. 公民大会经常化D. 设立陪审法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鼓励低等级公民积极参政,伯里克利采取的举措是发放津贴,开会给予补贴,故B正确;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是民主制的机构,不能鼓励低等级公民积极参政,故排除AD;公民大会经常化开会次数的增加会降低低等级公民参政积极性,故排除C。13.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

14、长官前,申请执行。”“如债权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可见十二铜表法A. 私法规范较为完善B. 消除了原始落后古老习俗C. 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D. 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可知反映的不是十二铜表法的私法规范,故排除A项;根据“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可知十二铜表法并没有消除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故排除B项;根据题意内容可知十二铜表法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是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选C项;十二铜表法不是颁布和实行于罗马帝国时期,故排除D项。14.罗马法的最后发展阶段出现在与其土生土长之地全然不同的土

15、地上和罗马帝国最不罗马化的民族之中。立法活动在那里紧张地进行着,整个古老的生机和威力一直保持着其全部光彩。下列表述符合此观点的是A. 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B. 万民法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C. 帝国的扩张是罗马法发展的重要原因D. 罗马法迅速向世界传播【答案】C【解析】“全然不同的土地上和罗马帝国最不罗马化的民族之中”说明统治范围扩大,主要由于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结果,故C正确;万民法适用于外邦人,故A错误;查士丁尼法典颁布标志罗马法最终完成,故B错误;D属于罗马法影响,排除。15.有人指出,大陆法系直接以罗马法观念原则为基础,以罗马法提供的现成法律形式为蓝本,形成以成文法典为主要标志的体系。这一言论A. 揭示了罗马法具有丰富的内容B. 反映了罗马法成就突出的原因C. 指出了罗马法得到不断的完善D. 强调了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大陆法系直接以罗马法的观念原则为基础,以罗马法提供的现成法律形式为蓝本”等信息可以看出,罗马法对后世的大陆法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即这一言论强调了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内容的丰富,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罗马法成就突出的原因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排除B、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