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0714501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史记殷本纪载:(商代)“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表明当时A. 王位世袭制不复存在B. 宗法制尚未完全确立C. 分封制造成国家分裂D. 郡县制已经开始推行【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商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商代由于没有确立起完善的嫡长子继承制,故出现了众多王位争夺的事件,出现了“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表明当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尚未完全确立,B项符合题意;此时王位

2、世袭制仍然存在,A项错误;材料同分封制无关,C项错误;郡县制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D项错误。故选B。2.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的问题。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 ()A. 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河B. 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河C. 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D. 各自为政,分段治理【答案】C【解析】【详解】治理黄河工程浩大,时间很长,只有实现统一,由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才有可能解决黄河水患问题,故C项正确;当时正值各诸侯争霸之际,各国各自为政,以邻为壑,分段治理没有可能,故D错误;当时正处于战国时期,各国相互攻伐,战争

3、不断,AB根本不可能实现,排除AB;3.研读下表文献史料,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诸侯国之间已出现争霸与兼并战争B. 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度C. 西周后期宗法等级制度逐渐瓦解D. 当时出现国家统一的政治因素【答案】B【解析】三段材料内容都提到了“郡、县”,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度,故B正确;材料一与材料二并未涉及诸侯争霸与兼并的信息,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大宗、小宗的关系变化,不能说明宗法制的瓦解,故C错误;当时国家统一的政治因素主要指大国改革变法,分封制瓦解,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材料并未反映这一信息,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

4、信息“郡县”,学生可以从表格内容的关键词出发,结合所学知识从郡县制的史实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4.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A. 旨在终结丞相制度B. 有利于中央权力加强C. 加速了西汉的灭亡D. 有助于加强皇权专制【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是为削弱相权而加强君权,故D正确;丞相制度到明朝时期才结束,故A项错误;中外朝制度处理的是皇帝与中央官员的关系,故B项错误;加速西汉灭亡原因是西汉后期的腐朽、农民

5、起义等,不是中外朝制度,故C项错误。5.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A. 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B. 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C. 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D.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只对皇帝一人负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巡视制度对地方加强控制,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故D选项正

6、确;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也是为了现固统治不属于根本目的,故A错误;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也不属于根本目的,故B错误;国家机器服务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故C选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核心信息,即“对皇帝一人负责”,这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再结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相关概念的解读,即可正确判断。同时,学生需要认识到缓和社会矛盾和保障国家机器运转都不是根本目的。6.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该思想强调A. 官员和将领的选用应遵从宗法血缘关系B. 选用人才应随时代发展进

7、行适当的调整C. 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选拔德才兼备之人D. 文臣武将的选拔应该注重基层工作经验【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中可以看出,韩非子认为国君应该从基层选拔官吏,根据功劳来决定官员的爵位,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韩非的选官标准,排除;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时代发展、人才选用的变化,材料只反映了此时的选拔标准,故B项不符合题意;C项属于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7.康有为在拟免跪拜诏中说:“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这一演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君臣相见的礼节在不断地完善

8、B. 封建等级制度越来越趋向森严C. 皇权独尊,专制政治走向极端D. 相权逐渐削弱,君权不断强化【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可知,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呈现出了皇权不断的加强,相权不断的衰落的趋势,中央权力越来越向皇帝集中,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君臣相见的礼节在不断地完善,而是强调相权逐渐削弱,君权不断强化,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等级制度的信息,而是强调相权逐渐削弱,君权不断强化,B项错误。军机处的设置是专制集权走向顶峰的标志,与材料不符,故C错误。8.唐朝时,掌权的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甚至参与包括宰相在内的大臣的任命。后来发展到与宰相共参

9、政事,“宰相掌文,枢密掌武”。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中央集权逐渐衰落B. 二府三司制雏形出现C. 宰相成为宦官附庸D. 君主专制日益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掌权的宦官”本质上是代表皇权,“掌权的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加强了君主专制,故D正确;中央集权是地方服从中央的制度,而材料中“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表明是中央政府内部,A与中央集权概念混淆,排除;宋代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形成二府三司制,分割宰相的职权,与材料中“唐朝时,掌权的宦官”不符,故B错误;宰相成为宦官成为附庸,与材料中“与宰相共参政事”“宰相掌文,枢密掌武”不符,故

10、C错误。9.皇明祖训记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朱元璋此语意在说明明初A. 加强中央集权的紧迫性B. 废除丞相制度的合理性C. 设立内阁制度的有效性D. 中央官职制衡的必要性【答案】B【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言论。从材料中的“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来看,朱元璋认为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因此这一说法是说明废除丞相制度的合理性。故答案为B项。废除丞相制度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而不是中央集权,排除A项;朱元璋时期没有设立内阁制度,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

11、除。10.雍正帝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军机大臣处理军机事务,五年后将军机事务移交总理事务王大臣处理,1738年乾隆帝裁撤总理事务王大臣,恢复军机处这一演变反映了A. 军机处逐渐成为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B. 政治决策具有一定随意性C. 军机处逐渐成为加强君权的工具D. 清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答案】C【解析】题干说到军机处成立之后的演变,这之间包括了军机处的裁撤和重设,还有给军机处设置协助官员,这一切都是皇权专制的需要,故选C;AB说法不符合史实,军机处属于中央中枢机构变化,不是加强中央集权,D错误。11.“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

12、,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A. 中西制度的差异完全不受主观因素影响B. 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C. 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D. 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可知,古代中西政治制度受到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的影响,选项C正确;选项A表述绝对,排除;材料中提到影响制度差异的不仅仅是地理条件,还有历史条件,从根源上来说是经济差异导致中西制度差异,因此选项B排除;选项D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12.古希腊哲学家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有四位同学

13、对此做了不同的解释,你认为其中有错误的是A. 城邦是指公民集团B. 公民把城邦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C. 公民的公众形象代表他所在的城邦D. 这里的“人”指城邦中的男子【答案】D【解析】“人是城邦的动物。”中的“人”指希腊城邦中的公民,而公民是指希腊城邦中本邦的成年男子,不包括外邦移民、妇女和奴隶,所以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A、B、C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3.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希腊的生活中这样分析古希腊宗教:“每种手艺、职业和艺术都有它们的神性,或者更妥切地说,有它们的守护神其数目之繁多,几可与地上人类相匹。”“每一个城邦都有它的万神殿。”古希腊宗教的这一特点A. 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

14、平等精神的形成发展B. 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古希腊文明C. 必然会推动古希腊建立大一统专制政权D. 有利于古希腊妇女参政议政【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每种手艺、职业和艺术都有它们的神性.每一个城邦都有它的万神殿”可见古代希腊宗教没有绝对的权威,有利于推动民主平等意识的形成,为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提供条件,而出现非大一统专制局面,故A项正确,C项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地理环境对古代希腊政治文明的影响,排除;D项,题干与古代希腊妇女权利实现无关,排除。14.关于下图漫画所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状况表述正确的是A. 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B. 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

15、政的基础之上C. 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D. 体现小国寡民、轮番而治的特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图片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漫画没有反映排除妇女和外邦人的信息,故A项错误;漫画中没有关于对奴隶剥削和压迫的内容,故B项错误;从“陶片放逐”“抓阄选官”可以看出,雅典居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不涉及集体执政、轮番而治、抽签选举的问题,但其中隐藏着滥用国家权力的可能性,故C项正确;漫画本身没有体现小国寡民的特征,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弊端【名师点睛】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人民主权。雅典的国家管理大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所有合扶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和其他军事、行政机关的人员构成及运转原则,都是这一特征的充分体现。轮番而治。所有公职人员都实行任期制。所有公民轮流统治与被统治。公民内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人有权参政议政。一个人统治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统治。在具体运作上,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都用抽签方式决定。这最能体现轮番而治的原则。15.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