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0714028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 推动诸侯扩充疆域B. 强化王室对地方的控制C. 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 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分封制是周朝实行的一种地方政治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周朝的统治。结合题意,封国面积较小,无法对周王室形成威胁,从而加强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故B正确;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不可

2、能让诸侯国扩展疆域,故A错误;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始于秦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错误;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2.“每个诸侯的疆域内,必有宗庙,其始祖被全疆域人供奉,保持着一种准亲属的关系。在领域内不仅公侯伯子男的名位世袭,主持国政的卿及大夫也由指定的世系所把持。”材料最能说明,西周A.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 分封制有利于扩大疆域C. 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D. 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分封制与宗法制。根据“每个诸侯的疆域内,必有宗庙”可知体现了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A、B项都只是反映了宗法制或者是分封制,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故排除;

3、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未在题意中体现,故排除D项。故选C。【点睛】以偏概全是历史选择题中常见的问题陷阱,选项本身往往正确,但没有能够全面涵盖题意,从而造成误导导致选择错误。3.每当白鹿原上发生大事件,族长白嘉轩都会召集原上所有的成年男子到宗祠议事,有权对触犯族规者进行责骂、鞭笞甚至驱逐出原。电视剧白鹿原的这些剧情,主要反映了A. 宗法制影响B. 分封制的影响C. 世官制的影响D. 郡县制的影响【答案】A【解析】宗法制源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家长制,是按照血统关系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宗族制度,根据题干“族长召集所有成年男子到宗祠议事,有权对触犯族规者进行”可知反映的是族长与族员的关系,属于宗法制,故A项

4、正确;分封制是西周重要政治制度,它将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故B项与题干无关;世官制指的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故C项与题干无关;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地方管理制度,郡、县长官均由朝廷任免,代表皇帝或国王对地方进行管理,故D项与题干无关。4.汉代规定,祭祀时只有皇帝可以着玉制十二旎冕冠,冕服上下绘有十二章纹,此外还穿着蔽膝、佩缓、赤舄等(如图),这种服饰上的特殊规定突显了A. 皇权独尊的地位B. 汉代服饰的华美C. 礼仪制度的完备D. 汉代国力的强盛【

5、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只有皇帝可以着玉制十二旎冕冠,冕服上下绘有十二章纹,此外还穿着蔽膝、佩缓、赤舄等”可知,皇帝的服饰华美繁复,且规定只有皇帝一人可以穿着,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突显了皇帝独尊,故A正确;BCD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5.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自问世以来,屡经增改。以下节录的“叙史”部分,序号处填入正确的是周武王, ,八百载,最长久。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唐高祖,起义师, ,创国基。太祖兴, ,号洪武,都金陵。A. 除隋乱始诛纣国大明嬴秦氏B. 始诛纣除隋乱国大明嬴秦氏C. 始诛纣嬴秦氏除隋乱国大明D. 嬴秦氏始

6、诛纣除隋乱国大明【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周武王起兵伐纣,建立周朝,先后八百多年,故应是“始诛纣”;秦始皇统一六国,但由于暴政,二世而亡,故应是嬴秦氏。依据唐高祖,可知是除隋乱;依据洪武年号可知是明朝建立,再分析选项排列,只有C项符合以上分析。所以应选C。6.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2万公里,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A. 宣扬国威,安定天下B. 平定叛乱,安定一方C. 奢侈享乐,玩物丧志D. 金戈铁马,王道霸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多次进行巡游,主要目的是巩固天下统一的局面,同

7、时向六国故地展示国威,故选A。B项错误,秦统一后,并未发生明显的大规模的叛乱;C项明显错误;D项错误,秦始皇巡游天下是在统一之后进行的,并非为了实现霸业。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7.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而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 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 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 中枢运行体制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

8、笔,而改用墨笔”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代的中枢运行体制对皇权是有一定的限制作用的,故选D项;“高于皇权”和“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的说法不符合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特点,故排除A、B项;材料主要反映了对皇权的约束力,不能说明皇权的弱化,故排除C项。8.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顾,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A. 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B. 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C. 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D. 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答案】A【解析】由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设三司总理财政

9、,三司由度支、盐铁、户部构成,三司长官三司使又称“计相”。材料中只涉及到三司职责,并非反映地方财政大权收归中央,该项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由材料中“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可知三司使并非宰相,故B项错误。 宋初,设立中书门下最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了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故A正确。 材料中设三司总理财政的主要目的并非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而是为分割宰相的财权,加强皇权,故D错误。9. 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

10、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 )A. 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B. 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C. 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D. 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特点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由此分析得出AC的表述不合史实。由题干“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可知阁臣掌握了决策权,所以D符合题意,明朝内阁制的出现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与民主无关,所以B表述不合史实,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11、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的特点10.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为了A. 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B. 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C. 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 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反映了元朝设立行省制度的用意“众建其官”,旨在分割官员权力;“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旨在牵制地方重臣,防止其割据一方,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拓宽选官渠道和管辖边疆地区,排除BC。D项削弱地方割据在材料中有所体现,但减少财政开支没体现,排除。所以选A1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

12、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结合所学可知,前者是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后者是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政治,故D正确;分封制后期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秦以后之郡县政治维护了封建统治,B错误;只有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排除C。12.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在描述奴隶社会时说:“各种故事讲到,贵族当众责

13、备君主,并吐口水,却没受到他的训斥或处罚;未获邀请而坐上他的桌子;上门邀请他分享晚餐,却发现他在外射鸟。”此材料表明A. 君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 君主和臣民民主协商国事C. 君主专制下的腐败现象D. 君主与贵族矛盾尖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贵族当众责备君主,并吐口水,却没受到他的训斥或处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君主对贵族而言还没有建立起应有的权威,此时君主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A选项符合题意。君主和臣民民主协商国事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君主专制下的腐败现象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君主与贵族矛盾尖锐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点睛】中国早期政治制

14、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2)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1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表明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B. 古代地方行政机构不断调整C. 中国古代并未实现高度集权D. 郡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提供从秦汉到明清地方的行政机构变化较大,极不稳定,说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为维护统治,不断对地方机构进行调整,故A项正确;古代地方行政机构不断调整,只是表面现象,而非材料所要体现的本质

15、所在,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已经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高度集权,故C项错误;郡县制的推行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D项错误。14.2016年3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A. 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B. 文献史料真伪难辨C. 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D. 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阐释了对刘贺的不同记载与论证,由史书记载的刘贺,也有通过考古得出的刘贺,强调的对刘贺的认识需要从多方面论证,没有对“文献史料真伪”进行阐释,故B排除;材料中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刘贺,强调的是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相互论证,以得出正确的认识,故A正确;材料中的主旨不是对刘贺的评价,而强调的是史料研究,故C项排除;“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表述合理,但是与题干主旨不合,故D排除。15.罗马法学家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