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0711733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通州区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市通州区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市通州区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市通州区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市通州区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通州区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通州区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通州区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该时间也可以也可以表述为( )A. 公元前20世纪前期B. 公元前20世纪后期C. 公元前21世纪前期D. 公元前21世纪后期【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的世纪和年代与公元后相反,公元前2070年属于公元前21世纪,前70年代属于前期。故答案为C项。ABD项,综上分析可知,其他时间标记不符合题意,排除。2.拥有姓氏是贵族及其后裔的特权,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

2、常都是指贵族成员到春秋战国时期,姓、氏的区别逐渐泯灭,大量的氏转化为百代不变的姓,普通民众也开始有自己的姓,“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百姓”称谓的变迁表明A. 官僚制度逐渐产生B. 贵族政治开始弱化C. 世袭制度趋于解体D. 禅让制度已经消亡【答案】B【解析】【详解】春秋以前到战国时,百姓称呼由贵族变为民众,说明贵族政治开始弱化,故B符合题意;官僚制度是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行政权力体系,故A不符合题意;世袭制度是按照血缘关系传承名号、爵位以及财产,故C不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和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中国古代有诗文证史的传统。下

3、列优美诗文按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出自南宋岳飞的满江红,“靖康耻”指1127年金朝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战国晚期屈原的离骚。“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出自唐朝杜甫的忆昔二首。“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出自元代关汉卿的窦娥冤。故顺序是,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4.直到康熙39年(1700

4、年),玉米大多仅种植于少数分散地区。18世纪,当长江流域低地人满为患时,从人口过于稠密的东南移入长江内地省份的数百万移民发现,玉米是利用丘陵和山地的关键作物。据此判断玉米种植得以推广的社会原因是A. 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鼓励B. 丘陵山地有利条件C. 社会人口的膨胀与迁移D. 新航路开辟的推动【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当长江流域低地人满为患时,从人口过于稠密的东南移入长江内地省份的数百万移民发现,玉米是利用丘陵和山地的关键作物”,可见玉米种植得以推广与社会人口的膨胀与迁移有关,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国家政策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是强调自然条件,材料没有涉及新航路开辟的信息,故BD不

5、符合题意。故选C。5.对科举心灰意冷,受战败耻辱刺激,转而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希望借用西方世界的特点尤其从英国这个在“经济活力和自由思想都位居头等”的国家中,寻找近代化的理论依据,这位近代学者是A. 梁启超B. 张謇C. 康有为D. 严复【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受战败耻辱刺激,转而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可见与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相关。由材料“借用西方世界的特点尤其从英国这个在经济活力和自由思想都位居头等”,说明受英国影响大。结合所学,严复留学英国,受英国国家富强和自由主义经济影响大,所以面对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主张维新变法,学习英国政治制度,故D符合题意;梁启超和康有为没

6、有留学英国,对英国社会现实体验不深,故AC不符合题意;张謇是晚清状元,属于民族资本家,对英国政治制度影响不深,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D。6.20世纪初期,时事画报发表了一幅名为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的漫画,图中孙中山托着一列满载货物(金、银、铜、铁锡、煤等)的火车。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A. 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完成推翻清朝的统治B. 呼吁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 支持孙中山从政治革命向社会革命转变D. 拥护保路运动反对“铁路国有”经济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后,出任中华民国铁路督办,开始了修建10万公里铁路的计划,而此图正反映了中国人追求

7、国家富强的梦想,以及对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袖寄予的期望,故C项符合题意;由材料“20世纪初期”“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可知此图出现在1912年之后中华民国已建立,故AB项不符合题意;保路运动与材料中“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不符,图中侧重于对经济发展、人民富足的希望,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7.(蔡元培)到校的第一天,校役们排队在学校门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而他也非常郑重地脱下帽子向校役们回礼就是这件小事,给存在严重封建积习的北大吹进了一股强劲的平等、民主之风,也预示着这所学校将会走上改革的新征程。以上划线内容属于A. 历史事实描述B. 历史过程的叙述C. 历史原因的分析D. 历史事件的评价【答案

8、】D【解析】【详解】历史评价作为对历史的价值性认识,重在给出对该人该事的历史作用、意义、局限等等的认识。由材料“给存在严重封建积习的北大吹进了一股强劲的平等、民主之风,也预示着这所学校将会走上改革的新征程”,可见属于历史事件的评价,故D符合题意;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定位,故A不符合题意;历史过程指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沿革,来历,故B不符合题意;历史原因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其他事情发生的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8.某同学酷爱历史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找到四张反映中国共产党军事行动的残缺地图,于是该学生迅速通过残缺地图上的信息进行整理,将地图所反映的四次军事行动

9、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四组排序。下列四组排序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由“八路军进攻方向”“忻口”“娘子关”,结合所学,与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相关;由材料“遵义”“赤水”,可知与长征途中的1935年的四渡赤水相关;由材料“解放军总部西柏坡”“北平”“天津”,可知与1948年到1949年的平津战役相关;由材料“井冈山根据地”“三湾”“文家市”,可知与1927年秋收起义和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相关。故正确的顺序是,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9.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

10、标志是A.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 出席日内瓦会议D. 参加万隆亚非会议【答案】B【解析】【详解】新中国于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逐渐走向开放性、包容性,日益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利益、纠纷的国际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项符合题意;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表明新中国与苏联是结盟关系,依然体现意识形态,故A不符合题意;新中国在1954年出席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亚非会议,时间晚于1953年,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下图是古罗马司法女神朱斯提亚的雕像,她头戴金冠,一手持天平,一手持宝剑,在眼睛上蒙着布条。这表明A

11、. 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已十分完备B. 古代的罗马法是神圣不可抗拒的C. 罗马法蕴含着公平与正义的原则D. 罗马法需要借助神的权威来维系【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天平”表明裁量公平、人人平等,材料“眼睛上蒙着布条”表明不受表象迷惑,可见材料体现了罗马法蕴含的公平与正义的原则,故C符合题意;A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突出罗马法的神圣性,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神权思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顶峰时期的文艺复兴,意大利中上层阶级对于教会的感情里掺合着极度蔑视的反感,但默认着日常生活中表面的宗教习惯和一种信赖圣礼和圣典的意识。对于本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人文主义者对

12、宗教表现出一定的虔诚B. 文艺复兴没有影响到意大利中上阶层C. 意大利对宗教改革需求已经迫在眉睫D.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指导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意大利中上层阶级默认着日常生活中表面的宗教习惯和一种信赖圣礼和圣典的意识”,说明人文主义者对宗教表现出一定的虔诚,故A符合题意;结合所学,意大利文艺复兴局限于知识分子和社会中上层,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意大利与对宗教改革的需求并不强烈,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指导思想,故D不符合题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下图为18世纪末英国著名漫画家詹姆斯吉尔雷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可能表达出作者A.

13、将“恐惧”与“自由”联系,影射英国民众忧惧情绪B. 对拿破仑进行妖魔化处理鼓舞被压追民众战斗决心C. 对法国爆发革命的乐观态度以及改良旧制度的愿望D. 借此讽刺英国君主专制统治,号召英国人民推翻帝制【答案】A【解析】【详解】漫画“自由之颠”反映法国达到自由的顶点,而到处是绞首的白色恐怖,故漫画影射英国民众忧惧情绪,故A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对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态度,故B不符合题意;漫画是对法国革命的白色恐怖的反思,故C不符合题意;当时英国已经是君主立宪政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3.明治维新最初的25年里,共建有铁路2039英里,还出现了九州、山阳、关西、北海道四家大型私营铁路公司;

14、工厂企业由405个增加到3344个。根据材料可以得出明治维新A. 追求强兵,实现了军事现代化B. 追求富国,大力推行文明开化C. 政府主导,帮助民营企业发展D. 殖产兴业,私人经济发展迅速【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四家大型私营铁路公司;工厂企业由405个增加到3344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殖产兴业,私人经济发展迅速,故D符合题意;材料与军事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与文明开化无关,故B不符合;材料与政府主导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4.下表为苏联雅阿约夫菲、列巴兹洛马诺夫编著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统计资料手册书中的一则数据,该数据中“?”应该填入的时间为“?”年度各种经济成分占

15、苏联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百分比)经济年份社会主义经济城乡小商品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宗法式经济?35.5518.91.00.6A. 1918-1919B. 1923-1924C. 1936-1937D. 1956-1957【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1921年到1928年的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故B符合题意;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强调单一公有制,故A不符合题意;1936年到1937年时期,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单一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体制,而1956年到1957年的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依然是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5.罗斯福提出了新“四大自由”,即:言论、信仰、免于匮乏和免于恐惧。从此,有人挨饿不仅是私人的事,而是被剥夺了基本权利,政府和全社会有责任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从这观念出发,罗斯福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做出的重大举措是A.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