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0709622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敕造(ch)纤细(xin)聒噪(gu)咀嚼赏鉴(ju)B. 嫡亲(d)巉岩(chn)逡巡(qn)瘦削不堪(xio)C. 懵懂(mng)蹂躏(ln) 炮烙(lo) 少不更事(gng)D. 拓(tu)片盥洗(gun)喧豗(hu)不落窠白(k)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璀灿迁徙撒手人寰广袤无垠B. 贬谪青冢众说纷云金城汤池C. 鞭笞寒喧气势磅礴阿谀逢迎D. 窥伺膏腴人才济济孽根祸胎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

2、一项是()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会议期间,代表们广开言路,积极建言献策,为政府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近期,随着A股市场连续暴跌,网络上各种传言也风生水起,让一些散户投资者对股市后期走势不再看好,纷纷选择逃离。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綽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王家鹏先生二十多年来在故宫博物院从事对藏传佛教文物资料的分类整理工作,他秉承古人述而不作的态度,尊重史实,

3、不妄言臆断,相信传统的东西并把它们保留下来。A. B. C. D.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云台上那青衣眼神流转,碎步生莲,才一开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下的看客皆轰然叫好。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经济就一直处于悬崖的边缘,目前已是如履薄冰,尤其是今年6月23日的英国脱欧事件,更是给了日本经济当头一棒。两人的矛盾本来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他却铤而走险,实施打击报复行为,最终害人害己,锒铛入狱。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一系

4、列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在大众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A. B. C. D.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尽管我国文坛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长篇小说,但令人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是,多数获奖作品并未进入当下多数国人的阅读视野,因此难以成为传承久远的经典之作。B. 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C. 二十四节的名称始见于殷商时代,到西汉已基本完备,属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

5、,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D.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文物修复技术,图绕着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互动为核心命题,集中展示了文物修复专家们的工匠精神。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家海明威写道:“一个人生来并不是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相反,在生活的此处过不了这一关,就别想在生活的别处能过好这一关面对委屈、挫折、困境,不是选择逃避,而是以勇敢与微笑去面对不是选择认命与沉沦,而是不屈沉着以进取人生在世,确实需要这么一点精气神换言之,既然委屈是人生旅途上如影随形的种种难关,

6、唯有认认真真去过好每一关,我们才能脱胎换骨,不断抵达自由的境界。A. B. C. D. 7.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B. “迁”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谪”指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C. 七夕,指农历七月初七夜,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D. “敕造宁国府”中的“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8.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

7、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过秦论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的“山东”是以崤山为标准的。B. “京畿”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C. 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东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中“沛公欲王关中,使子晏为相”和过秦论中“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的“关中”即指此地区。D.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9.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课本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8、. 林黛玉进贾府在介绍人物时极有特点,既有主(贾母、王熙凤、贾宝玉)有次(王夫人、邢夫人、李纨),又有正面描写(贾母、王熙凤、贾宝玉)和侧面描写(贾赦、贾政、贾氏三姐妹)。B. 祝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小说塑造了旧中国一个受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推残迫害的农村妇女祥林嫂的形象,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C. 蜀道难是李白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D.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其中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桑地亚哥是“硬汉形象”的典型代表。1

9、0. 下列对琵琶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自己一主一宾。其中琵琶女的悲剧原因是“年长色衰”,这也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有高度的代表性。B. 写诗人的自我形象,着重表现他的“天涯沦落”之恨。诗的结句“江州司马青衫湿”是对全诗主旨即“同是”二句的形象说明,诗人之泪,是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C. “东船西舫悄无言”一句,这些船大概是琵琶声吸引过来的,船上的人都沉浸在这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意境中,虽曲终仍呆呆出神“悄无言”那眼见其人、耳闻其声的“主客”感受就不言而喻了。D. 琵琶女的音乐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围

10、绕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11. 下面是脂砚斋关于红楼梦的几段评语,评语与原文搭配一致的一项是()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好看煞。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象至此者?声势如现纸上。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跃纸上,此等非仙助非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括耶?a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嬤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b一语来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c(黛玉)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穹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

11、面含春威不,丹唇未启笑先闻。d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A. dbacB. dcabC. badcD. cadb12. 林黛玉进贾府中是这样写“宝黛初会”的: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热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宝黛初见时,这“一惊一笑”表达的含义可用下面哪一句诗概括()A.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B.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C.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 无可奈何花落

12、去,似曾相识燕归来13. 下面加点词语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 身量未足,形容尚小愚顽怕读文章B. 铁骑突出刀枪鸣行为偏僻性乖张C. 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还不好生慎重戴上,仔细你娘知道了D. 养生丧死无憾可怜辜负好韶光14. 下列句中加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奋六世之余烈(功业)一去紫台连朔漠(到)B.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并列、排列)非我也,岁也(年成)C.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所守或匪亲(有的)D. 以手抚膺坐长叹(端坐)秦人开关延敌(迎接,迎战)15. 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非我也,岁也B. 身死人手

13、,为天下笑者李氏子蟠,不拘于时C. 客有吹洞箫者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申之以孝悌之义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東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人事的关注。(2)杜甫登高中写秋天衰败景象和长江气势的诗句是:_,_。(3)琵琶行中“_,_”两句点明了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4)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沦落天涯后只能在梦中回味往昔、梦醒时分无限伤感的句子:“_,_”。(5)锦瑟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痛苦,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_,_。(6)师说中韩愈赞许李

14、蟠并表明写作目的句子是:_,_。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鵷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徂(c)晖:落日余晖。枳(zh)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鵷(yun)鸾(lun):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_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鸟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E本诗直率激越,和李白其他作品中清新飘逸的诗风迥异,这和诗人要表达的感情紧密相关。(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