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上传人:zha****588 文档编号:120709621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七【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中的事情,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口语表达的能力。2.对生活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或现象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3.自主发现句子的特点,引导学生仿写语句。4.熟读背诵古诗采莲曲。【学习重难点】重点:口语交际和写作。难点:关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问题,并把这些现象或问题的想法写下来。【学前准备】课前一周,留心观察身边的“小事”。(学生)【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许多事情,

2、这段时间,你观察到哪些事情,都有些什么发现。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身边的“小事”。二、畅谈“小事”。1.课件展示文中的图。2.请学生观察,说说每幅图中都有些什么人,他们在什么?3.说一说这些事哪些是不文明的行为,哪些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4.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不同的事情,近期你观察到了哪些事情,请大家分小组交流自己身边的“小事”。三、全班交流。1.小组推选出代表,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认真听。2.听后评议,说说听到这些事后你有什么想法?第二课时(习作:我有一个想法)一、谈话导入。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如果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就能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二、课件展

3、示,激发兴趣。1.教师课件展示文中的两个例子。2.学生自读,读后说说例文中提出了什么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有什么想法和建议。3.小组讨论交流。4.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或现象。三、指导写作。1.从自己发现的或同学列举的现象中选择一个写一写。2.写的时候,要把这种现象和你的想法写清楚。还可以写出改进的办法或建议。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四、修改评议。1.各自读自己的习作,初步修改。(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连贯)2.同学之间互读互改。3.选取优秀习作,学生自读师生共同评议,说说好在哪里,还有没有要改的地方。第三课时(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1.读书时,如果你

4、遇到写得好的语句,你会怎么做?2.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做法。3.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几个孩子的话语,看看他们遇到好语句时的做法有哪些。4.学生读后交流。5.教师总结:这些都是好的读书方法,希望同学们今后在读书过程中遇到好的语句,也把它摘抄下来,这样日积月累,相信对你的习作会有很大帮助。二、词句段运用。1.课件出示句子,请大家读一读。(1)说一说读完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得”字后的语句是对前面语句的补充说明)(2)说一说“得”字的用法。(3)请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妈妈累得_。_得_。(4)补充后全班交流。2.课件展示文中的句子,请同学们读一读。(1)读句子时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

5、现。(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3)请接着下面的句子往下说。遥远的夜空有一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_。三、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英、及、柔、雾、蒙、奏、煤、翅”几个字。2.请同学们观察每个字中撇和捺的写法。3.教师示范书写并提示:撇和捺写得舒展一些,字形就很优美了。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四、日积月累。1.课件展示采莲曲这首古诗。2.师范读,学生自由诵读。3.指名诵读,要读出诗的韵味。4.说说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诗中描写的是采莲少女。采莲女的裙子与荷叶是同一色,融入田田荷叶中,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6、前来。)5.学生再读古诗,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6.比赛背诵,看谁背得又对又快。语文园地【教学目标】 1.交流如何做好摘抄,词句段运用,认真读词语,照样子写句子,积累语言。 2.通过诵读,体会古诗,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3写铅笔字,练习写带有撇捺的字注意写得舒展。【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摘抄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句子,理解古诗大意。【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二、交流平台板块一:交流平台(课件出示2)不知什么时候,落起了春雨,

7、轻轻地,听不见淅沥地响声,像一种湿漉漉地烟雾,轻柔地滋润着大地。春雨过后,太阳出来了,一片晴朗。整个世界像刚洗过似地,特别清爽,空气十分新鲜,呼吸一口,甜丝丝地,像喝了蜜一样。评析:这段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春雨的惹人喜爱。(课件出示3)春天来了!你看万紫千红的花开了,把可爱的草,树木,鸟,兽,虫,鱼都从寒冷的冬天中叫醒了,使得大地恢复了生机。那些野花像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眨着眼睛。评析:这段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动植物人的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恢复了生机的大地。(课件出示4)爱读书,是一种美德。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

8、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评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段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2.学生阅读,交流感受。3.教师小结。(课件出示5)摘抄,即从文刊、文件等里阅读,再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板书:摘抄)4.鼓励学生结合课本上的内容,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5.教师评议,方法指导(课件出示6-8) 第一,不动笔墨不读书。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

9、等。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3)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4)做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第二,善于摘抄。一是摘抄型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二是提纲型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的形式摘录下来。三是感想型笔记,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四是评价型笔记,可以品评谴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

10、、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第三,摘抄注意的问题。一是摘抄内容分门别类。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二是边摘抄边背诵,尽可能多的记下那些应该记住且能记住的好东西,使语言的积累更厚实。(板书:摘抄分门别类 边抄边背)6.教师小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平时的阅读实践中,摘抄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要逐步形成影响自己一生的日积月累

11、的摘抄好习惯,积硅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培养好读书,勤积累,在不断的内外吸收中提高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 (1)(课件出示9) 小家伙摔得还挺重。王老师急得直跺脚。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妈妈累得 。 得 。(2)指名读前三个句子,齐读,男女比赛读。(3)小组交流,读读句子,看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把后两个句子写完整。(4)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5)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这样的句子。 (课件出示10)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太阳光把大地晒得热气腾腾的。花儿红得好像燃烧的火。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这片草原辽阔得一眼望不到边。他

12、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老奶奶笑得直不起腰。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11)(1)学生自由朗读,谈感受。(2)小组交流,说说发现了什么。(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第一句中加点的词语是“河流、大海”,这是水域不断变大的过程。第二句中“月亮”“小桥”共同的特征都是“弯弯的”,如果接着往下说,“小桥的旁边是弯弯的小船”。(4)朗读积累。四、书写提示。板块三:书写提示 (课件出示12)1.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这些字都有撇和捺)2.看提示旁边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提示了撇捺要舒展,才能写得美观)(板书:撇捺要舒展)

13、 3.写一写(课件出示13)(1)先照着上面的笔顺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2)再在田字格中写,写好之后对照比较,看看哪个笔画没有写好,再重写。五、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板书:采莲曲)(课件出示14)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3.教师简介:采莲曲是唐代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采莲曲为乐府旧题,内容多为描绘江南水乡秀丽的风光、采莲女的纯洁活泼及她们真挚甜美的爱情生活。王昌龄的这篇采莲曲以民歌般的语言,歌唱了采莲女的劳动生活,内容健康活泼,如炎炎夏日中的阵阵荷风,给读者带来清新自然

14、的感受。3.(课件出示15) (1)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2)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3)芙蓉:指荷花。 (4)乱入:杂入、混入。 (5)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6)闻歌:听到歌声。 (7)始觉:才知道。 4.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5.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16) 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课件出示17) 作者简介: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