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0707829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枣庄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枣庄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枣庄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枣庄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枣庄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我国2018年针对各类购房需求要实行差别化调控政策,但普通民众在拔地而起、望之俨然的现房面前的表现还是不够理性。打鼾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人们由于缺乏相关的生活常识,对打鼾的危害往往不以为然,多认为不需要就医治疗。当今人们不再把某些格言训诚奉为圭皋,如古代劝说人们要“知足常乐”,现有时会用“不知足者常乐”激励人们进取。近年来,某市经济开发区实施了“爱诚孝仁”四德工程,先

2、后开展了4大主题64项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将开发区建设成首善之区。A. B. C. D.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通过把“人”字上下颠倒、转动以及把“人”字与“人”字组成,古代中国人创法了很多新字,比如“比”“从”“众”等字。B. 杨绛先生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小胡同大院里那几间坍败的小屋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这儿多年了。C.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纵向的积累、创新与横向的沟通、借鉴:坚持对话,摒弃偏见,增进交流,消除隔阂,人类文化才能共同繁荣。D. 中国顾客在麦当劳的行为举止表明,他们在逐步接受伴随而来的外国餐桌行为文化的同时,也在接受麦当劳快餐。二、默写

3、(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商隐锦瑟的领联“_,_”运用典故,描绘了或美好或缥缈的梦境。(2)杜甫登高“_,_”一联,道出了诗人郁积心中、难以排遣的自身之苦与国运之恨。(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靡有朝矣。(诗经氓)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14.0分)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中国的茶俗以大众文化为主流,茶馆茶客盈门,就会完全足以说明这一点;而文人雅士在饮茶上另有讲究。历来的研究者在饮茶著述中,他们试图教给人们一种优雅的饮茶方式:即茶社要雅致,茶叶需上品,入茶之水最好是甘冽的山泉;主宾身份情趣要相宜,或有诗文唱和,书画助兴;或

4、会心赏鉴;切忌主宾不解茶道和饮茶时佐以荤食;茶舍布置混乱,茶具粗劣,也是犯忌之事。(1)为了表达简明,画线的词语有两处应该删除,序号分别是_和_(2)画线的标点有两处错误,序号分别是_和_。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要求:要点全面;不超过50字。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的过程

5、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甚至可达90%以上。_,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_。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它还作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学过程。因此,_。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苏轼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周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石路萦回九龙

6、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注孙登是晋朝隐士,阮籍慕名入山访问,孙登不发一语,阮籍不悦,长啸一声悻悻而去,走到半山,听见孙登在山上作啸,声如龙吟,乃大钦服。(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_A诗人起笔以叙事来抒情,说自己这几年游遍江南,最是喜欢惠山;诗人以众山普通、平凡,来凸显“江南第一山”惠山的奇绝。B诗中用“小团月”来比喻“小龙团茶”,传神地写出名泉泡茶的清澈宁静的韵味,“独”字突出苏子对钱道人和惠山情有独钟。C颈联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把山路比喻为九龙脊背,表现了山路的;折将月下水面波动的太湖夸张为五湖,突出了太湖的浩淼。D孙登与阮籍,以啸相呼相谈,尽得风

7、流;看似隐士无语,而访者空手而归,但双方心灵确实充实着、涌动着生命的活力。E尾联收合全篇,诗人既化用典故,又以景结情,此联呼应诗题“惠山谒钱进人”,苏子之于钱道人,犹如孙登之于阮籍。(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

8、吏之名,吾窃陋焉。” 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驭吏因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吉乃叹曰:“士无不可容,能各有所长。向使丞相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掾史由是益贤吉。 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

9、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 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竞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署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五凤三年春,吉病笃。薨,谥曰定侯。(节选自汉书丙吉传)【注】长休告:放长假,使离职。刺取:刺探。(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_A为人深厚,不伐善伐:征讨,讨伐B共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陋:认为见识短浅C公府不案吏,自吉始案:审问,调查D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去:使离开(2)下列对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A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B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C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D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3)下列对最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A丙吉为人能周密情感不外露,处理政务宽松。三公之府不不直接处分属吏,从丙吉开

11、始而形成惯例。B丙吉处世宽容,小节显德。车夫因酒醉而在车上呕吐,西曹主吏报告丙吉并主张赶走车夫,丙吉认为不能因醉酒将他赶走。C丙吉应对从容,受到褒奖。他的车夫主动要求去探听敌虏入寇云中、代郡的消息,并详尽报告丙吉,所以丙吉能详细答皇帝召问。D丙吉抓大放小,有为有不为。他认为处理百姓斗殴、追赶捉拿杀伤人犯之类的事情是长安令和京兆尹的职权范围。(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张溥五人墓碑记)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5.0分)9.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想实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 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

13、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股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拋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方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

14、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因此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这就是我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文化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

15、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选自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费孝通,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A如果能在文化观念上进行深刻变革并付出必要的代价,就会实现“美美与共”的现想。B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需要走很长的路,去克服其普遍仇视强势西方文明的这一现状。C“美美与共”是指一种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既能“理解”又有所“选择”和宝贵经验的文化心态。D“美美与共”就是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积聚了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A今天的中国学术界,应彻底抛弃中国出现过的盲目崇拜西方或闭关排外的心理。B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往往相抵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