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案(最新)精品系列

上传人:zha****588 文档编号:120707059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 页数:120 大小: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案(最新)精品系列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案(最新)精品系列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案(最新)精品系列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案(最新)精品系列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案(最新)精品系列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案(最新)精品系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案(最新)精品系列(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案(最新),精品系列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新课标与教材解读一、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2、。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初步认

3、识了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1)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

4、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因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 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4)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5)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

5、币;(6)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7)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 初步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体会书写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三、教材的编写特点本册教材即具有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是以标准(实

6、验稿)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的,同时依据整套教材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的总体框架以及阶段性目标进行设计的。注意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本次教材修订与实验教材相比较,其主要变化如下。(1) 将实验教材的10个单元整合为8个教学单元。主要的变化是,将实验教材原“位置”单元提前到一年级上册;对原“图形的拼组”与原一年级上册的“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进行整合并重新编排;去掉原“认识时间”单元,降低了对一年级小学生认识时间的要求;将原一年级上册的“分类”单元移至本册并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等等。(2) “数与代数”的内容与编排结构与实验教材的基本相同。(3) “图形与几何”

7、的内容和编排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前所述,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位置”单元提前到一年级上册,保留了其中的“上下、前后、作用”,作为准备性知识教学。同时对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和一年级下册“图形的组拼”单元进行整合,将认识立体图形及立体图形的拼组等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将认识平面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拼组安排在一年级下册;分散了教学的难点,体现了小学生数学学校的循序渐进原则。(4)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和编排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分类”单元的教学内容移到本册,与统计结合编排形成“分类与整理”单元,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5) “综合与实践”的编排有所调整。根

8、据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和所学内容及实践经验,一年级的每册教材只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保留了一年级下册的“摆一摆,想一想”活动并进行了修订,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6) 仍然安排了“找规律”单元,体现了强调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供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训练,培养探索数学问题兴趣的内容与素材。这样,本册教材就呈现了本套义务教育教材整体特点之一内容丰富,机构宽阔,螺旋上升,发展空间。2、 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2011)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

9、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务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根据这一理念本套教材的设计注意下面几点。(1) 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3) 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以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

10、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教材注意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设计的情趣、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和色彩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3、 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本教材的编排注意了一下几点。(1) 让学生经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2) 让学生经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4、 注意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

11、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册教材的编排注意体现这一理念,努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究、去操作实践,去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体会或学会数学方法。() 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树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

12、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本册教材在数与计算教学方面仍采取了如下措施。() 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在小学低年级,要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就是要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和计算的意义,学会用数及其关系来表示和交流,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等。本册教材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突出了形成学生数感的教学内容。() 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本册教材计算教学的例题,基本都呈现了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重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加强对

13、口算的训练。计算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科学化的计算技能。、 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小都与图形有关,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可以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的物体,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而且也为进一步发展各种能力奠定了基础。小学数学的几何与空间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落实“四能”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步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加强在各个

14、内容领域中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 学生“四能”的教学也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循序渐进地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教材仍在解决问题的例题中用“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提示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步骤。() 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情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安排训练数学思维的教学内容,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关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本套教材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各个内容领域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渗透各种思想方法;二是

15、从本册教材开始,每册教材单独设置一个单元,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数学化了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利用操作直观手段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册教材的“找规律”单元安排的是“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简单的排列规律”。这些教学内容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四、教学进度表1、位置4课时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2课时 例13课时左右 例24课时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3、图形的拼组2课时4、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1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