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8-2019学年驻马店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20706808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驻马店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驻马店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驻马店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驻马店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驻马店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驻马店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8-2019学年驻马店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斗酒纵观二十一史读点科学史王梓坤 明朝末年,史可法写过一副对联:“斗酒纵观廿一史,炉香静对十三经。”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宋朝的司马光等人遵照皇帝的命令,花了19年的时间,修成編年史资治通鉴。司马光说自己“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力,自幼至老嗜之不厌。”可见封建统治阶级是非常重视读史的。其目的是想从历史中吸取欺骗和镇压人民的经验教训,掌握所谓牧民之术。封建统治阶级既然如此,我们难道不也应该读点历

2、史,来识破和揭露他们那一套反动的手段,并且古为今用,从中吸取对我们有益的经验吗? 人们感谢司马迁的史记冷对清霜剑,敢铸千古词。没有大无畏精神,是决写不出这部众口争传的不朽名著来的。 读社会发展史,可以提高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和认识;同样,读科学发展史,吸取前人的经验,对提高科学工作者的德、识、才、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科学上一些重大的发现,或者重要学说的建立,往往需要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集体努力。例如,对天体运动的研究,从遙远的史前时代就已开始,我国古代早就有地动的思想,汉朝的著作春秋纬元命苞中说:“天左旋,地右动。”尚书纬考灵曜中说得更清楚:“地恒动不止,而人不觉,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窗而坐

3、,舟行而不觉也。”后来经过波兰的哥白尼推翻地心说建立日心说的革命,经过万有引力的伟大综合,直到广义相对论的出现,才为宇宙论打下初步的理论基础。即使从哥白尼算起,也有近50年的历史,何况现代宇宙论方兴未艾,有待后人的继续努力呢! 宇宙论如此,其他如电磁学说、原子论、生命起源、生物选化,等等,也无不经历很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其中有资料积累的渐变岁月,也有大破、大立、大跃进的关键时刻。人们应该了解今天在这个发展长河中处于什么位置,应该抓住现阶段的发展主流和生长点,以便正确安排我们的工作,为此,就应该读点科学史。 纵观科学史,不仅可以了解科学发展的趋势,而且还会因前人的成就而受到启发和鼓舞。开普勒因发现

4、行星的轨道是椭圆而喜不自禁地写道:“以我一生最好的时光和第谷在一起所追求的那个目标,终于要公之于世了。再没有什么能制止我了。大势已定!书已经写成了,是现在被人读还是后代才被人读,于我都无所谓了。也许这本书要等上100年,要知道大自然也等了观察者6000年呢。”当我们读到这些词句时,不也似乎分享到一份欢乐,为科学的重大发现而兴高采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冷对青霜剑,敢铸千古词”是对司马迁在创作不朽名著史记中展现出的大无畏精神的赞扬。B作者纵览古今,横观中外,指出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应该读点社会发展史。C第4段中作者举例涉及古今中外,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旨在说明天

5、体运动研究经历了长时间的集体努力。D本文文字清新,笔调流畅,不失为一篇观点明确、深入浅出的科普散文。(2)下列对原文引用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史可法写过的对联,写了读不同书籍时不同的境界和情怀;同时点明文章标题,引出下文纵观读史。B“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唐贞观十七年在谏臣魏征病逝后,唐太宗说的话,用在文中说明了魏征在唐太宗执政期间起到的重大作用。C文章引用司马光的话,目的在于强调封建统治阶级重视读史,号召世人向其学习,古为今用。D文章尾段引用开普勒的话,说明在开普勒看来,有科学上的重大发现比获得世人的认可更重要,高度赞扬了开

6、普勒专注科研、淡泊名利的精神。(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强调纵观科学史,是将科学作为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来看待的。既要求我们了解科学演变的过程,吸取前人的经验;也要求我们了解科学发展的趋势,更好地把握现在。B天体运动本来是一个抽象概念,“地恒动不止,而人不党”。尚书纬考灵曜巧妙地以人们可以直观体会的舟行感受相比,降低了人们的接受难度。C文章开篇提出我们应该读点历史,接着从识破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手段、提高科学工作者的素质、正确安排我们的工作、因前人的成就而受到启发和鼓舞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读科学史的益处。D文中出现了很多数字,比如19年的时间、近500年的历史等,强调了时间之长

7、,增加了科普散文的准确性。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一棵小白杨朱金平“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十八岁那年,他就是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带着无限美好的向往来到这个哨所的。那也是一个春天,他和十八位訢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頂上,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

8、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越过一路坎坷,才登上了哨所。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訢鲜蔬菜。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当时也许还没能深刻理解这些话的含义,但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 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年5月,王克怀与

9、六位战友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了这一成绩,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作为一名边防军人,王克怀的婚事成了家人的“心病”。在边防哨所,一年到头连个女孩子的影子都见不着,禾婚士兵的假期每年也只有二十天。王克怀和姐姐介绍的姑娘相识后,姑娘的父母有些犹豫:女儿要嫁给一个远在天边的军人,平时连个照应也没有。姑娘决定到部队去看看,再决定关系的发展。 刚进十月,小白杨哨所矗立的山上已是一片枯黃,一片片雪花开始飞舞。姑娘就是这

10、个时候千里迢迢来到王克怀身边的。此时这里并没有什么风景,王克怀便带着姑娘来到哨所旁那棵高大的白杨树下参观,给她讲这棵白杨及连队的荣誉史。姑娘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小白杨唱的就是这棵树呀!这里就是小白杨哨所?你怎么不早告诉我呀!”婚事,就这么定了! 年春节期间,电视播出了边防军人王克怀在部队训练与生活的专题报道。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汨纵横:“没想到过去在家里一句话不高兴就摔门而去的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

11、,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权向上蓬勃地仲展着,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而旁边,更多的一棵棵子母小白杨也正在成长。小白杨优美的歌声再次响起,我不禁脑海里突然冒出茅盾在白杨礼赞中的一句话:“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引用了读者耳熟能详的歌曲,拉近了文章与读者的审美距离,使读者易于产生亲切感;同时点题,并为下文点出小白杨哨所做铺垫。B文中的王克怀在军营里并没有

12、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的故事感动人,只是因为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尽一名普通战士的职责而已。他是千千万万边防车人的缩影。C文中划线句的景物描写表明了哨所环境的恶劣和艰苦,赞美了王克怀的妻子嫁入军营的伟大奉献精神。D文章使用全知视角,讲述王克怀未从军时“在家里一句话不高兴就摔门而去”,初到军营时迷茫、退缩,并不回避人物自身的性格弱点,使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立体,更加符合生活真实。(2)小白杨和王克怀的人生经历紧密相连,在王克怀的不同人生阶段都留下了印记。请结合文本说明这一点。(3)以王克怀为代表的边防军人身上体现了一种“小白杨精神”。请结合文本,闻释“小白杨精神”的具体含义。三、实用类文本阅读3(1

1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很多网友眼里,故宫是个神奇的存在,常引来感叹:“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故宫!”它既是感觉自己萌萌哒”的雍正皇帝表情包,也是纪录片里技艺精湛自得其乐的大国工匠,当然,它还是那个历经600年风雨的明清两朝紫禁城、年客流量1600万的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故宫也曾在公众面前遭遇尴尬,如今却能华丽转身,在互联网上主打造物之美,兼顾攻略之实,还时不时跟256万微博粉丝互个动卖个萌,你来我往好不从容。 正是从接通社交媒体、虚心面向公众的那一刻起,人们逐渐看到了故宫越来越凌厉的攻势:博物院开放面积比例从2012年的48%一跃为2016年的76%,接连推出了虚拟现实体验、

14、数字化微信平台、“胤禛美人图”“韩熙載夜宴图”“每日故宫”等多款手杌应用多层次、多渠道地有效面向公众。从皇家私藏到国家所有,再到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共享,在故宫文物面前,人与物的关系也发生了分明的进化,早已不再是“天下至宝,尽归帝王家”,而更加接近共有共享的理想。(摘编自寻找传统文化的“打开方式”,人民时评,2017年06月14日) 材料二:“起大早,排长队,大门一开冲前位。”这样的景象,最近发生在故宫。9月15日,故宫年度大展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拉开帷幕,诸多传世名作亮相,而堪比清明上河图的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更是备受关注。几天来,“冲刺”看名画的“故宫跑”,再次成为热词。 相比于那些

15、门可罗雀的博物馆,故宫的人潮汹涌,确乎是一幅更让人欣喜的文化图景。但是,“石渠宝笈特展”时,已有不少人吐槽;再次如此,难免让人嘀咕:公众都在跑了,管理和服务还停在原处吗?人们固然知道,那些有着“超级价值”的展览和演出,永远是稀缺资源,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前面也总是人潮涌动,这种供需不平衡是长期的。诚然,故宫这样的古建筑作为展览场馆有着先天不足,但还是可以把预案准备得更充分细致些,应对措施更人性化些。面对故宫跑”,一位老故宫人慨叹,“人民群众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不断冲破我们的预期”。这种“不断冲破”,也让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总结经验、创新方法,让游客与文化的亲密接触,如故宫掌门人所言,“有尊严地享受游览的过程”?(摘编自“故宫跑”,井喷的文化激情如何从容安放,人民时评,2017年09月18日) 材料三:“知识渊博、表达风趣,讲得还很有代入感”“偏专业的内容,被他们讲得活色生香”正在浙江省博物馆进行的“蓝瑛作品及其师承影响特展”上,现场20余位志愿者轮番上岗讲解,被热情的观众明星般簇拥着,成为亮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