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江苏省泗阳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测历史试卷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0704678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江苏省泗阳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测历史试卷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届江苏省泗阳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测历史试卷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届江苏省泗阳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测历史试卷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届江苏省泗阳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测历史试卷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届江苏省泗阳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测历史试卷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江苏省泗阳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测历史试卷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江苏省泗阳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测历史试卷Word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泗阳县20182019学年度高三第一次统测历史 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门阀制是从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官员选拔制度,造成朝廷重要官职往往被少数家族所垄断,个人出身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维护正统的嫡长子继承习俗 B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C皇帝统辖百官治下的郡县制 D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2. 元人程拒夫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伙粼横,天掀谁何。”另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

2、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这两段材料A. 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 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C. 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 D. 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3. 明代中叶以后湖广地区以种粮为主,而山东、河南许多农民则以种棉为业;苏州、福州发达的丝织业所用的生丝,要从湖南运来;而松江的棉布业,又要靠山东、河南出产的棉花。这主要说明明中期以后A. 涌现出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 B. 男耕女织的传统社会分工开始打破C. 出现了资财雄厚的豪商大贾 D. 生产部门间地域分工趋势日渐明显4.“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

3、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总的说来,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这一评论提到的“文件”A.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 B.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C.激发农民阶级开展反帝爱国运动 D.反映的是革命派民生主义的诉求5. 1896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1907年,业勤纱厂声誉鹊起,盈余50万两白银。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是A.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 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6. 哲学家鲍明铃认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体结构中,如

4、果议会强大有力,内阁将被引向对议会负责的方向,否则就要对总统负责。这主要是因为A. 内阁总理由议会选举的多数党产生 B. 约法特别规定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C. 内阁总理同时要对总统和议会负责 D. 双重行政体制权力划分含糊不清7维新派主张“断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万国同风”,便于操作机器和武器、讲究卫生等。1905年,端方、戴鸿慈等出洋考查宪政的“五大臣”也发出了“断发”的声音,“奏请官员剪发之折,两宫深滋不悦”。武昌起义后,清政府不得不下达谕旨,准许人们自由剪辫,被迫承认了“断发”的合法性。以上变化主要说明了A断发体现革命色彩 B断发触动清朝国体C政府主导社会生活 D政治时局影响习俗8. 毛

5、泽东在其著作中写道“人民是什么?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此文发表的背景是 A. 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B.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C. 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胜 D.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9.右图是1954年5月1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周恩来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目露凶光的青龙,其标题是“红色中国周恩来”, 下面的小字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该期杂志中可能出现的评论是 A.

6、莫斯科加强了对北京的控制B. 一个巨人决心把美国和西方赶出亚洲C.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为联合国带来新的能量D. 周不打算改变任何人的立场,但改变了会议的航向10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 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1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步形成。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下列两图所示地区采取的同步开放举措是A设立经济特区

7、 B设置特别行政区 C成立自由贸易区 D开辟经济开放区12. 亚里士多德说,“克利斯提尼改革比梭伦改革要民主得多”。这是因为克利斯提尼改革A. 鼓励并支持工商业的发展 B. 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C. 以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 D. 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机构13. 西班牙人在1513年抱怨:“今天一磅羊肉的价格在过去能买一整头羊;一磅蜡或油的价格顶得上过去的12磅。”这一现象导致A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B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C封建领主的财富急剧增加D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14. 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

8、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A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 B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C纺织业的工业革命已完成 D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15. 观察下表,英国19世纪前期经济结构的变化直接推动了英国英国经济各部门的收入分布(单位:万英镑)类别农林渔牧工矿建筑商业运输地产房租1688年19309905602501801年75505430405012201831年79501171059002200A. 殖民帝国的初创 B. 光荣革命的发动 C. 议会制度的改革 D. 工业革命的开始16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了将近三年,劳动群众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1917年三八妇女节那天,俄国彼得格勒妇女走上街头,高喊“打倒沙

9、皇!打倒战争!面包!”的口号。各工厂工人纷纷响应。政府派警察和军队镇压,但军队支持罢工工人。当月27日晚,起义的工人、士兵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苏维埃及其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这次革命使俄国A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 D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17苏联工业化初期,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车里雅宾斯克的三个拖拉机厂和高尔基、莫斯科两个汽车制造厂都是用外国技术和设备建立起来的;十六个黑色冶金企业在“一五”计划的四年内进口的设备达一亿五千四百万金卢布。这一做法A.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与创新 B.影响了苏联经济的独立发展C.承认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D.有利于工业化的

10、起步与推进18. 英国每日电讯报12月18日报道:“美国总统突然采取令人意外的行动,决定在明年元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其中有许多战略上和政治上的原因。可是简单的商业上的原因往往被人遗忘。美国企业界领导人认为中国这个未来的广大市场是解决他们本身问题的一把钥匙。”下列有关这份报道的分析正确的是A. 这份报道应发表于1979年B.“令人意外的行动”指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商业上的原因”是美中建交的根本原因D.“本身问题”主要是指美国的经济“滞胀”问题19“它们认为,进一步扩大世界上不参加集团的地区,是唯一可能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代替办法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

11、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20在一份国际文件中有如下表述:“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通过实行最终包括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该文件的签署A遏制了苏联向西欧的扩张 B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C促进了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冲击了美苏对峙的格局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21.(1

12、3分)中国古代是以农为本的国家,明清时期在经济领域出现了新变化,但最终没有引领社会转型成功。阅读材料:材料一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 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选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 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

13、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三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新变化。(3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

14、期江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3)材料三中作者说“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政策原因。(4分)22.(13分)辛亥革命已沉埃落定,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众说纷纭。阅读材料:材料一 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它更是一个伟大的社会运动;并非起始于辛亥这一年,更并非结束于辛亥这一年。其前因与后果都有连续性与复杂性。放开历史的视距,辛亥革命历史遗产的正、负面影响才有可能讲透。“共和国观念”在部分精英群体中确实“深入人心”,“共和”一语不仅仅是观念,它还有一整套政治架构,包括制度、机制及至礼仪、服饰等等。摘编自章开源辛亥革命百年反思材料二 辛亥革命本质上就是一场在特殊有利条件下偶然成功的排满民族主义革命。它摧毁了已经走向了开明专制化的清王朝,却无法建立有效地整合社会的新体制。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用严复的话来说,是“旧者己亡,新者未立,伥伥无归”的社会脱序时代。此后的府院之争,张勋复辟,直到北洋军阀混战,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临时约法体系。这样的制度安排,就只能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