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719中国通史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702421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719中国通史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719中国通史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719中国通史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719中国通史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 百团大战【答案】百团大战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对华北日军发动的一次反扫荡战役。1939年以来,日军在华北地区大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实施“囚笼政策”。尤其在横贯太行山、连接太原至石家庄的正太铁路线上,日军在沿线的大小城镇、车站、桥梁、隧道附近密布据点,阻断了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间的联系。1939年8月至次年1月,彭德怀率领八路军104个团在正太路打击日军,摧毁正太路等华北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发动来源、灵丘战役,榆社、辽县战役,占领了榆社,反击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

2、百团大战打破了敌人对根据地的分割、封锁,对巩固和扩大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振奋了全国的抗日士气。2 东北易帜【答案】东北易帜是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的事件。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和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3 “洋冒进”【答案】“洋冒进”是指在粉碎“四人帮”后,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速度的急躁冒进的错误。从1976年冬季开始,华国锋和中央有关部门对农业机械化和粮食生产,以及对

3、石油、煤炭、钢铁、化工的生产等方面,相继提出了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大口号。不顾国力,企图过急过多地引进国外的技术设备和举借外债,以此来实现高速度的发展,结果造成1979年和1980年我国国际收支严重逆差的困难局面,所以被人们称为“洋冒进”。这次“洋冒进”是以过急过多地引进国外的技术设备和举借外债为特征的,它破坏了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原则,片面突出钢铁、石油、化工等重工业部门,追求高速度、高积累、高投资,加剧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病态。 4 胡汉民【答案】胡汉民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元勋之一、国民党内重要右派人物。他是广东番禺人,二十一岁中举人,1902年留学日本,1905

4、年加入同盟会,任评议部议员,民报编辑。1907年至1910年间多次参加武装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南京临时政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于1914年随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1917年至1921年随孙中山在广东活动,先后任交通部长,总参议等职。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大会中任主席团五人之一,获选中央执行委员。年9月,孙中山离广州到韶关,胡任代行大元帅。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此时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人是胡汉民、汪精卫和廖仲恺。同年8月,廖仲恺被刺,胡汉民被认为有嫌,一度被拘留。1927年宁汉分裂,胡支持蒋介石,主持南京工作,任立法院院长。1931年与蒋

5、介石因约法之争,被蒋介石软禁,之后一直保持反蒋态度。1936年病逝广州。 5 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答案】1942年5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开文艺座谈会,出席的作家、艺术家及文艺工作者共80余人,会议由凯丰主持。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此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遵照这次座谈会制定的文艺方针,全面展开了文艺整风运动。这次座谈会对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6 国策基准【答案】国策基准是1936年8月,广田内阁制定的全面侵略中国和称霸西太平洋的文件。规定日本的基本国策在于一方面确保其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对于中国政策的基本方

6、针在于希求满洲国的健全发展,日满国防的巩固,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防范英、美,具体实现日、满、华三国的紧密合作,以促进其经济发展。并要求以此国策为轴心,扩充军备,调整外交政策,革新行政机构,确立财政经济政策,指导和统一国内舆论。此后日本对华的政策基本就是按此实施的。 7 国粹派【答案】国粹派是清末革命派中的一个派别。国粹派所说的“国粹”,主要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语言文学、典章制度和人物事迹的“可为法式者”三项。主要代表人物有:章炳麟、邓实、刘师培、黄节、黄侃、马叙伦。发行刊物有:国粹学报、政艺通报。基本主张是:借助国粹宣传排满革命、救亡图存; 颂扬“国学”,批判“君学”,反对帝制; 从“国学”中寻

7、找变革政体、实行民主共和的根据; 提出独特的“中西文化观”,强调在效法西方、改革中国政治的同时,立足于复兴中国固有文化,从传统文化中发掘为中国近代化所需要的东西。 8 梁方仲【答案】梁方仲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和明清史学家,他毕生都致力于对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而对明代财政史的研究则是他的研究核心和精华,成绩十分突出,梁方仲先生被国内外史学界誉为研究“明代赋役制度的世界权威”,是我国社会经济史学的奠基者之一。 9 第三党【答案】第三党是以国民党左派邓演达为首的,从国民党中分化出来的一个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正式名称叫“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其基本立场是要在国共两党之外,结成第三种势力,经

8、过第三条道路复兴中国革命,因而被称为第三党。1927年冬,谭平山、章伯钧、季方等在上海成立“中华革命党”,表示继续奉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这是第三党形成后最早采用的名称。该党与在海外的邓演达保持联系。1930年8月,第三党的名称正式定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邓演达被选为中央干事会总干事,负责主编革命行动月刊。该党经过一番整顿以后,一度发展很快,曾建立十一个省区和三个市区的地方组织。第三党积极进行反蒋活动,特别是邓演达利用他以前在黄埔军人的影响,策动蒋系军官反蒋,给蒋介石的统治造成一定的威胁。1931年8月,邓演达被逮捕,11月被秘密杀害于南京。邓演达的遇害,使第三党受到极大打击。此后第三

9、党的成员,除一部分投靠蒋介石外,其他人继续坚持斗争,但在蒋介石高压政策下,他们只能在狭小的圈子内进行隐蔽的活动。 10学衡派【答案】学衡派是在1922年出现的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文化保守主义学派。因在东南大学创办学衡月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吴宓、梅光迪及胡先骑等人,他们都曾有过赴欧美留学的经历,故以“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标榜,自称其刊物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20世纪30年代初随着学衡杂志的停刊,学衡派也相应解体。 11二月提纲【答案】二月提纲是1966年2月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向中共中央的汇报文件,全称为五人小组向中央的汇报提纲。1966年2月3日,以彭真为组长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在人民大会堂讨

10、论关于批判吴晗的问题,根据会议讨论,拟订了一个汇报提纲。二月提纲主要是为了把已开始的对海瑞罢官的批判限制在学术范围内,但不久,这一提纲受到毛泽东的批判。12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答案】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1984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一个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必要性,确定了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方向、性质和任务;决定指出,改革的基本任务是要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决定重申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决定明确宣布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经济理论上的一个重大发展。因此邓小平指出,这个决定是中国版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论述题13简要论述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答案】(1)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