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追忆——名作家回忆青年时期的语文学习

上传人:茅** 文档编号:120701840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活追忆——名作家回忆青年时期的语文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生活追忆——名作家回忆青年时期的语文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活追忆——名作家回忆青年时期的语文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活追忆——名作家回忆青年时期的语文学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活追忆名作家回忆青年时期的语文学习任彦芳回忆,常常是一种鼓舞力量,犹如岁月长河中的帆一九七七年,在吉林省作家协会决定我正式从事文学专业创作的时候,我突然忆起整整三十年前的战火纷飞的年代,记起引我走向文学之路的小学和中学的老师们,感情不能自已我出生在革命家庭,父亲在一九三O年加入共产党,一九三七年,我落生不久,父亲就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我是吃穷苦母亲们的“百家奶”活下来的。关于父亲的形象,也伴着母亲们哺育的乳汁,注入到我幼小的心灵里了。而清楚地知道父亲的事迹,则是到了我上小学四年级时,从刚刚刻下的容城烈士塔的碑文中读到的。据说,父亲的碑文和烈士塔塔记“不朽的功业献给我们的烈士”都是由著名电

2、影剧作家胡苏同志起草的。当时,有一些文艺工作者在我县生活,如电影理论家锺惦棐同志在我县王路村话剧团排过戏;胡苏同志担任容城县委宣传部长。那充满革命深情的碑文,是我童年的生活和文学的教科书,是我不能忘怀的。这是一九四六年的春天,也是我苦难童年记忆的第一个花朵开放的春天。这一年,当时十分区地委的负责同志郭方、吴立人同志先后到了我家,并由党组织把我带到冀中十分区的机关驻地固安牛驼镇,一个没有被斩草除根的革命后代,八、九岁的孩子投到革命队伍的大家庭里来了,成为我生命的新的起点。地处平津保三角地带的十分区,斗争激烈,环境残酷,为了下一代的安全,党组织又把我们几个烈士子弟送到冀中区党委所在地河间县黑马张庄

3、。本来要送我到河间城里读完小的,因敌机轰炸,便转到河间后留古寺小学去了。我和教师吃住在一起,语文老师和我睡一个炕头,在豆油灯下辅导我学习,他为我订了一个厚厚的白纸本子,今天看来,那白报纸本也许很平常,但在战争年代的解放区,那像乳汁一样洁白的报纸本,是我感到很难得、最珍贵的了。老师在本子上工整地写下四个字:“零砖碎瓦。”在上面,我抄录下一段段美妙的文字和许多作文用的“好词儿”。童年的记忆好,老师又喜欢我,让我背诵一些优美的散文,并抄录在这个本本里。他看着我用那敌机子弹壳做成的钢笔在本本上抄写时,欣喜地叮嘱:“好好记住!这些砖,这些瓦,都是建筑高楼大厦的材料,以后会用得着的。”很可惜,我跟这位亲爱

4、的小学语文老师学习了不到两个月,严冬到了,我回到了冀中区党委所在地,本来说还要回去的,因为战争环境的变化,再也没有回去。那本“零砖碎瓦”的本本,带着那些美妙的闪光的词句留在了那个小村的热坑上了,留在那儿的还有对老师深深的思念!老师呵,你也许还在等待你教的学生回到你的身边吧?我高小没有读完。因为学习环境的变动又不安全,党为我们这些孩子成人成才,成为未来新中国建设的力量,经冀中区行署主任罗玉川同意,由行暑安排,把我送到了翼中第一中学。我去的时候,大约是一九四七年的秋天吧,学校驻博野县解村。由于战争形势的变化,学校不断转移,从博野转到蠡县南中卫,又转移到安平南苏村,安国南北牛犋、南王买村等地。最后回

5、到安国,以西关天主教堂做为校址而固定下来,在这里迎来新中国的曙光,冀中一中改名为安国中学。是这所老解放区的中学语文老师们,引我走上了文学的道路。冀中第一中学,原是晋察冀边区第七中学,是一所为革命战争输送人才的学校,象抗大,学生们是一边生产,一边学习,还要准备迎接战斗。冀中行署的同志把我带到博野解村,一进村口,就听到了学生的嘹亮的歌声,这是冀中一中的“校歌”,那歌声,至今还激动我的心弦。冀中平原上的革命儿女,在苦难中培育了自己带着人民的期望,集结在一起,啊!这新型的学校这革命的熔炉。我们的作风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们的生活是战斗、生产、学习每当耳边回响起这“校歌”的旋律,眼前便幻出战斗年月

6、中学生活的图景。因为战争生活的艰苦,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每个学生都要交“生产任务”。我跟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学会了纺线,拔铜丝。老师和同学们在树林子上完课之后,就都去领棉花了,搓成“棉布节”,便一同坐在老乡家的小院子里比赛起纺线来这战争年代的中学生活,对今天的中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新鲜的。对我,却留下了难以忘记的怀念,那长长的从我小手中抽出的白线呵,也是从我的心灵中抽出来的,至今还扯不断,抽不完。那些待我如父亲般的老师呵,你们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还都健在么?如果你们还在教育战线呕心沥血,可能读得到你们的孩子,那烈士的遗孤,被你们唤做“小任儿”的写的这篇杂忆的小文。我深深怀念王仁奎老师。党把我

7、送到冀中一中,王老师就担当了管理、教育我的责任,他个子不高,总是眯着眼笑。他领着我在街上走,大哥哥大姐姐们围上来问:“王老师,这领的是谁呀?”王老师笑眯眯地回答:“你们的同学呀。”呀!这么小?王老师说:“父亲为革命牺牲了。这是咱们党的孩子。”王老师向同学们讲了我们家的遭遇,哥哥姐姐们象对待亲弟弟那样把我带走了。那年代,中学生里党员很多,他们在老乡家的小屋里开会,唱完“党歌”“国际歌”,有个大姐姐把我送出来玩,说他们要开会了,我感到难过,问王老师:“我是党的孩子,为啥不让我开会呢?”王老师笑了“你还小嘛!大了,就叫你了。”不过,我悄悄地学会了国际歌,也感到了一种说不出的自豪和幸福。我刚到一中,和

8、王老师形影不离,睡觉也钻一个被窝。可以算做“特殊学生”了。战争形势的发展,需要大批有文化的人才,这儿的学生最长只学习了一年,短则刚入学校便转而被送到机要、卫生等训练班到部队去了。服从战争的需要,这是当然的事,用不着什么动员,都是争着去的。每批哥哥组姐参军军,使我难过地哭了一场,因我年纪太小,不让我走。一天,我听到老师们议论我说:“这孩子可能要成为校第一批学完中学课程的中学生了,也许还龍培养上大学理!还是把他编到学生队去吧。对这孩予有好处。王老师,你也别象老绿鸡那样带小鸡了!”王老师表示同意,从此,我被正式输入十七队,和同学们吃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了。天瞭亮,队长的哨音唤我们排队跑步,着村子转,

9、我排在最后,不一会儿,就听到我后面有脚步声,扭头一看,是王老师亲的笑脸,我立即增加丁奔跑的力量,跟上了队伍 王老师保存着一本厚厚的学生作文选,金黄的麦秸纸上,抄着工工整整的字。这是从晋察冀七中时代留下的学生作文,象一部校史,记录下这青纱帐里的学校的各个生活侧面。王老师给我看,也给我讲其中所反映的学校生活,引超了我对作文十分浓厚的兴趣。这是在引导我热爱学校,热爱生活;引导我童年的心和时代的脉搏跳动在一起。王老师说:“你到学生队去,龈哥哥姐们一块生活、学习,也可以这样写呀!”这个同学作文的选本,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后来语文老师出题作文时,我从来不感到没有东西可写。后来才明白这是生活是创作源泉”的道理,王仁奎老师教我们“政治、时事”,他注意从热爱集体,热爱生活上引导、教育我,实际上这是作文,也是建造文学大厦的基础。 一四九年二月二十五日我们送王仁奎老师南下了。这天送别的情录我记在了童年第一本日记里。如今,这本用黄草纸订的目记本还珍藏在我的身边,珍藏着童年难忘的记忆,从那天起到现在已逝去了三十三年了,不知王仁奎老师现在何处?我想他该不会忘记他教育过的孩子吧? 一九八二年五月二十草于石家庄作者简介任彦芳,一九三七年生,河北省容城县人,当代诗人。一九四九年开始发表作品。一九六O年毕业于京大学中文系。他的主要著作有:短诗集帆、长诗焦裕禄之歌、钻塔上的青春、黄河水,向东流及儿童诗集油田的孩子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