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705古代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99077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705古代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705古代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705古代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705古代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名词解释1 方回【答案】方回是元代诗人,字万里,号虚谷,歙县(今属安徽)人,著有桐江集桐江续集瀛奎律髓等。其诗专主江西,为“江西诗派”之殿军。所著瀛奎律髓,选唐宋以来律诗加以评论,“于情景虚实之间,三致意焉。而尤以山谷、后山、简斋为标准”。宗唐者多加以非笑,而学律诗者多以其书有路可寻,故传刻甚多。 2 宝卷【答案】宝卷是中国民间讲宗教教义的说唱脚本,由唐代寺院中的“俗讲”演变而来,至明代才有宝卷之名,它是采用说唱结合的违俗文学体裁宣传宗教教义法规的一种说唱形式文学。作者大都是出家的僧尼,内容有佛经故事

2、、劝事文、神道故事和民间故事,以佛经故事最多,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今存香山宝卷,一般认为是宋普明和尚所作。明清以来,取材民间故事的宝卷日渐流行。最为后世所知的有梁山伯宝卷等200余种。形式上以七言和十言韵文为主,间以散文。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明快,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3 赠白马王彪【答案】赠白马王彪是曹植于黄初四年创作的一首抒情长诗。其时,曹植、曹彪、曹彰弟兄三人一同进京朝见曹丕。结果,任城王曹彰在京莫名地死去,曹植、曹彪一同回归封地。他二人本可同行结伴,但遭到监国使者的阻拦,曹植悲愤难当,写下这首八十余行的长诗,赠给他的异母弟白马王曹彪。此诗最早见于西晋初年陈寿所撰三国志陈思王植传。 4

3、四始六义【答案】“四始”是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篇的诗,分别是关雎文王鹿鸣清庙。“六义”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六义”说源自毛诗序,毛诗序因承周礼“六诗”说,提到“诗有六义”的说法。“六诗”,即风、雅、颂、赋、比、兴,源于周礼中的一段话。毛诗序中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二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分法与周礼相同,只是把“六诗”叫做“六义”。“风、雅、颂”是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而分的类,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歌的乐调;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于法,具体内容,众说纷纭

4、,其中,朱熹之说较为人们所接受。 二、简答题5 简述宋玉九辩的文学史地位。【答案】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它继承了离骚的抒情传统,把个人的身世之悲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怀联系在一起,形成悲愤深沉的风格特征。(1)从思想内容上看九辩的内容主要是抒发他因不同流俗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楚国黑暗的现实政治。其中动人的秋景描写开启了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如开头一段描写秋天:“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寥寥数语,而情景俱现,成为后世文人触景伤怀,寄慨身世的滥觞。(2)从文体的发展角度来看九辩是由楚辞至汉大赋这一过渡阶段的代表性产物。宋玉的辞赋

5、,如九辩等,是在屈原的直接影响下创作而成的,并在文辞等形式方面有所发展。在艺术上,九辩虽多模仿离骚之处,却也有自己的特色,它善于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并且句法多变,能够巧妙地运用双声叠韵和叠字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抑扬顿挫,饶有音乐美,从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3)从九辩的主旨上看王逸认为其主旨是宋玉“悯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哀其志”; 对此,现今的研究者大抵取怀疑态度。从诗的内容来看,其基本思想是表达“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这种感慨,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带有普遍性。诗中对现实的黑暗也有一定的反映,并表达了诗人“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的志尚。这种精神影响

6、了无数的中华儿女,“非一代也”。 6 简述唐宋古文运动。【答案】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骄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到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这一运动在中唐由韩愈、柳宗元等人发起,但它的成功却在北宋。北宋的古文运动是以复古为号召的文学革新运动,在欧阳修、王安石和“三苏”的大力倡导之下,继承了韩、柳的成就,使古文成为文学主流,蔚为风气。他们所提倡的散文实际是一种新型的散文,既有所继承,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时代特点。就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 就形式言,是由骄体而散体,体现了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1)唐代的古文运动中

7、唐时期散文的创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前代文风革新努力的基础上,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并有李翱、皇甫湜、刘禹锡、白居易等一大批参与和响应者,它针对南北朝以来骈文创作的浮艳空洞的流弊,以恢复孔孟儒学为号召,以学习先秦两汉散文为目标,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进行变革,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和影响,使古文取得了压倒骄文的优势。韩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其理论的核心是“文以明道”,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得到了重视,也以多种文体和多样的风格实践了他们的理论。苏轼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文以明道”说“文以明道”是古文运动的基本主张。提倡古朴的文风,反对奢靡的文风,强调内容和形

8、式的统一; 师古的同时又强调创新,主张“师其意不师其辞”,“唯陈言之务去”,反因袭,贵独创; 强调作家的思想修养,主张文章要反映现实,干预现实,“不平则鸣”。这是一次名为复古、实为革新的文学运动。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贡献唐代古文运动在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主要贡献,就是扭转了长期统治文坛的形式主义潮流,继承了早期散文的优良传统并有所创新和发展,从而开创了散文写作的新局面,拨正了古代散文的发展方向。宋代及宋以后的散文,其主流就是在唐代古文运动所奠定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2)宋代的古文运动一次古文运动并不能杜绝形式主义的再次兴起。挽转文坛、诗坛颓风的使命便落到了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的身上。由他们

9、掀起的诗文革新运动的浪潮,就文的方面来说,是直接继承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的,也可以视为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文道关系论在文道关系上,欧阳修继承韩愈的观点,重申道对文的重要性,认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反对片面追求文辞。他主张以道作为作家的基本修养,充道以为文,但他不重道轻文。欧阳修还注重道的实践性,他认为道并不是要远离人,而是人弃百事不关于心,不能在实践中充道,他从生活实践方面谈论创作主体的修养,影响了后代的古文理论。总之,对文道关系的解释,欧阳修形成了自己以道充、事信、理达、辞易为中心的文学理论。“诗穷而后工”说“诗穷而后工”说是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认为“诗人少达而多

10、穷”,“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下也”。“诗穷而后工”,是说诗人在受到困险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品。这种思想司马迁、韩愈等人的文论中也有类似观点,大体都是讲创作主体的生活与创作潜能之关系。欧阳修则进一步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一是诗人因穷而“自放”,能与外界建立较纯粹的审美关系,于是能探求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奇怪”; 二是郁积的情感有助于诗人“兴于怨刺”,抒写出曲折入微而又带有普遍性的人情。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沟、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他们被称为“唐宋八大家”,影响深远。-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