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闻传播史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95311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闻传播史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闻传播史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闻传播史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闻传播史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概念题1 传播学经验学派【答案】传播学经验学派是美国传播学研究的主流学派,一也称传统学派。主要代表学者有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克拉帕、施拉姆等。这个学派主要是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出发,采用经验性实证方法研究传播现象,因而被称为经验学派。主要研究领域和理论有:传播过程模式研究、说服与态度改变研究、“传播流”研究、先有倾向理论、选择性接触理论、补强理论、意义领袖与两级传播理论等。由于该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强调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的有限性,又被称为“有限效果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该学派受到了批判学派的激

2、烈批评,研究视角有所改变,提出了“议程设置功能”等较强调传媒影响力的理论。 2 反馈【答案】反馈是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陛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其速度和质量依媒介渠道的性质而有不同,但它总是传播过程不可或缺的要素。 3 象征性文化(symbolicculture )【答案】“象征性文化”是指在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中,将文化理解为符号体系尤其是象征性符号体系来把握。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了以语言为代表的象征符体系,从而摆脱了自然和生物学意义上的束缚。然而这些象征符体系

3、一旦形成,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作为能动的力量作用于社会。 4 人民的选择【答案】人民的选择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做的一项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这次调查在俄亥俄州的伊里县进行,所以又称“伊里调查”。研究发现媒体在总统大选中的传播效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显著,由此还提出了著名的“舆论领袖”概念和“两级传播理论”。该研究直接否定了“子弹论”,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时代。 5 镜中我【答案】“镜中我”理论是指个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或评价是反映“自我”的一面

4、镜子,该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在库利看来,传播是“镜中我”形成的主要机制,它不仅是个人社会化的途径,而且是将整个社会连成一个整体的纽带。他关心的焦点是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没有给予充分关注,这与他对大众媒介的营利性感到不满有一定关系。 二、简答题6 简述“创新扩散”假说与社会变革的关系。【答案】(1)“创新扩散”假说与社会变革的涵义“创新扩散”假说是由美国著名传播学者E.M. 罗杰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的理论,侧重于大众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社会变革是指社会体系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从传播的角度看,社会变革包括这样月个阶段:新观念的形成

5、和发展; 新观念得以向社会体系成员进行传播; 新观念被采纳或拒绝所造成的变化。(2)“创新扩散”假说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创新扩散”假说与社会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从“创新扩散”假说来看,社会变革过程是创新和发明的推广和扩散的过程。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社会变革就是一个新观念新事物从形成到向社会成员进行传播,进而被采纳的“创新扩散”过程。这个过程中包括新观念的知晓、劝服、决定、实施和确定五个环节。按采用时间先后,可以把社会成员分为革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追随者、后期追随者和滞后者五种类型。“创新扩散”假说将传播视为社会变革的基本要素之一,并把新观念、新事物的普及看做是一种特殊的传播形态。

6、创新扩散论认为,传播渠道对创新扩散的作用很大。其中,大众传播和外地渠道在普及新知识方面有较强的作用,而人际传播和本地渠道则在劝服人们接受新事物方面有更显著的效果,两者显示出一种互补的关系。可见,“创新扩散”假说是罗杰斯对社会变革过程进行深入研究而获得的研究成果,这一假说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7 作为制度设计的“公共服务媒体”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答案】进入社会转型和变革的新时期,新闻媒介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所担负着的角色显得越来越重要。媒体天生具有公共关系和担当社会公共服务角色的职能。长期以来媒体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只是将媒体作为传播己往事实的新闻素材,履行单向传播的定位,而要想成为真正

7、的“公共服务媒体”还需要一些基本条件。(1)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确保公民的表达权,鼓励公民积极广泛地利用公共媒介表达自己的要求和声音。构建公共服务平台需要网络技术、数字化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2)要有相关的制度保障,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表达权,以及媒体的自由监督、表达的功能。(3)重视媒介赋权,要让公民认识到媒介的公共服务功能,培养公民的媒介素养。(1)保持传媒的公共性、社会性,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5)媒体应重视民间的声音,注重民生性、广泛性。真正成为人民表达意愿、讨论社会事务的公共论坛、伸张权利的公器。 8 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答案】“沉默的螺旋”(thespiralofsilence )

8、理论由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于1974年首次提出,1980年在沉默的螺旋:舆论一一我们社会的皮肤中给予全面的概括。(1)二个命题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个人在表明观点前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就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者附和。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的意见增势,受群体压力而改变态度的人越来越多,使得优势意见越来越强,迫使更多持不同意见的人继续保持沉默或转变态度追随支配意见。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制约影响

9、舆论。诺依曼认为,传播媒介对人们的环境认知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有三个:a. 多数传媒的报道内容具有高度的类似性(产生“共鸣效果”); b. 同类信息的传达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产生“累积效果”); c. 媒介信息的抵达范围具有空前的广泛性(产生“遍在效果”)。(2)理论要点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做“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一一舆论的诞生。 9 网络意见领袖的特征。【答案】(1)意见领袖的概念意见领袖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两级传播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人群中那些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播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后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意见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进程并扩大了传播信息的影响。其特点是: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 其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一、概念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