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822社会保障理论之社会保障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88936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822社会保障理论之社会保障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822社会保障理论之社会保障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822社会保障理论之社会保障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822社会保障理论之社会保障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 引致退休效应【答案】当退休决策和储蓄决策被同时做出,一些外生变量能够通过改变退休来影响储蓄。相对于没有受保障的人,受到制度保障的人具有更早退休的激励(更倾向于提前退休),而提前退休会导致预期退休时间的延长,这就需要在退休之前积累更多的储蓄。这种现象,被费尔德斯坦称为“引致退休效应”。 2 三效应理论【答案】“三效应理论,是美国芝加哥流派的代表人物贝克尔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贝克尔认为生育水平受收入效应、物价效应和替代效应等三效应的制约。当收入效应大于抚养孩子的成本时,生育率提高,反之,生

2、育率下降; 当物价上涨抚养孩子的成本上升,生育率下降,反之则上升; 当抚养孩子的机会成本提高时,作为高档商品、耐用品、旅游等的替代效应得到强化,人们宁愿把收入用于高档商品、耐用品等项目的消费上,而不愿生养孩子,从而导致生育水平呈下降趋势。贝克尔认为,西方国家在收入效应提高的同时,随着物价上涨以及机会成本的提高,替代效应增强,结果必然导致生育率的下降。 3 社会服务【答案】社会服务,又称社会福利服务,是指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具有特殊需求的个人、家庭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服务。社会福利服务包括的内容很多,既有针对普通居民的服务,也有针对各类群体的专门化服务。在服务方式上看,既有在社区中为居民提供的各

3、种服务,也包括在各种“院舍,冲对某些特殊困难者的集中服务。 4 第三次分配【答案】第三次分配是指慈善事业机制,是针对收入分配制度而言的,其是在道德力量作用之下的收入分配,与个人的信念、社会责任心或对某种事业的感情有关,基本上不涉及政府的调节行为,也与政府的强制无关。在现阶段,社会上可能只有少数人自愿转移出一部分收入,从而对缩小收入差距的影响很小,但从长期来看,道德力量对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是会逐渐地(尽管是缓慢地)增大的,因此它的影响是广泛的,它所发挥作用的领域是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无法比拟的。 5 社会保险制度【答案】社会保险制度是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

4、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不低于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 6 集中管理模式【答案】集中管理模式,是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全部统一在一个管理体系内,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集中对社会保障项目基金的筹集、待遇给付以及运营监督等实施统一的管理。在实行集中管理模式的国家里,一般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专门的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机构和业务机构,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 7 再就业工程【答案】再就业工程是指充分发挥政府、企

5、业、劳动者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综合运用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手段,实行企业安置、个人自谋职业和社会帮扶安置就业相结合,重点帮助失业6个月以上的职工和生活困难的企业富余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针对企业下岗和失业人员大量增加的状况,政府从1995年推出了再就业工程。具体做法是:利用各种服务机构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信息,在失业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牵线搭桥; 组织职业指导,开展转业训练,提高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能力; 通过给予优惠政策等。 二、简答题8 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复合性功能。【答案】社会保障制度的复合性功能简述如下:社会保障享有“社会安全网”和“社会稳定器”的美誉。社会保障的功能不是一种单一政治的、经济的、

6、社会的、伦理的局部调节功能,而是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在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社会结构变化中形成的一种复合型社会功能系统。它的发展状况是经济与社会进步的标志。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复合性功能可做如下理解:(1)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功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收入补偿、支出补偿以及互助互济,使受到创伤的社会机体和个人机体得以恢复,并重新投入运行,调节市场竞争机制、效率机制、动力机制与社会公平机制、均衡机制、稳定机制之间的矛盾。(2)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作为一种经济变量,对经济运行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在经济萧条时期,失业人数增加,使得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减少、支出增加,有助于使劳动者的收入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

7、水平上,缓解经济萧条程度,又可以从增加购买力方面刺激和推动经济复苏。在经济繁荣时期,就业增加和贫困人数的减少使社会保障的积累收大于支,相对减少了人们的货币收入,从而起到一定的抑制需求的作用。在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的积累和给付与所得税、农产品支持制度相提并论,被誉为调节经济波动的大手段。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社会保障在刺激需求方面的作用比其减少需求的作用要大。由于社会保障津贴支付是政府的一项契约性义务,个人津贴水平具有能上不能下的“刚性”,所以,经济膨胀时,政府很难用它作为减少总支出的手段。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改善劳动力质量、通过转移支付制造市场需求等方式刺激了经济增长,但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有限的。并

8、且,从政府的角度看,所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被付出的代价所抵消。社会保障的主要效用是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和平和政治稳定。即使仅从经济意义来说,社会和平和政治稳定创造的良好的生产秩序和生产条件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较之社会保障开支刺激经济增长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要大许多。 9 为什么说在危机时期增加社会保障是经济增长本身的需求?【答案】在危机时期增加社会保障是经济增长本身的需求是因为:(1)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是相互影响的经济增长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得以产生和不断发展的物质保证,社会保障的体系结构、覆盖范围、保障水平等都依赖于经济增长。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具有反作

9、用,它既能为经济增长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还可以通过影响储蓄、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因素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当然,这种反作用也可以是负面的。(2)在危机时期增加社会保障是经济增长本身的需求凯恩斯主义理论认为,造成危机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扩大财政开支,刺激需求增加。各国政府把扩大社会保障规模作为增加需求的重要途径,把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工具,调节社会需求,调节消费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在萧条时期自动释放需求,改善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在经济高涨时期,自动缓解需求压力,有助于减少社会总需求,抑制经济的增长速度,从而起到平抑经济周期的作用。 10

10、社会保险是如何产生的? 有何历史背景?【答案】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以劳动者的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为保障内容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强调受保障者权力和义务的相结合,采取的是受益者与雇用单位等共同供款和强制实施的方式,目的是解除劳动着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稳定。(1)社会保险的产生社会保险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社会保险得以产生主要是因为工业社会使人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工业劳动者构成了一个日益壮大的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无产阶级。工业社会小仅直接增加了劳动者的职业伤害风险与失业风险,而且也使农业社会里被视为个人风险的疾病医疗、养老等演变成了群体性的社会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仅仅依靠传统的慈善事业或者有限的救济措施根本不可能解决劳动者的后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