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87064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 六学二馆【答案】六学二馆是唐代中央官学的简称。六学指国子监所属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和律学。二馆指门下省所属的弘文馆和置于东宫的崇文馆。隋唐时官学有了较完善的发展,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六学中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学习儒家经典,后三学似属专科性质,六学属于直系,归国子监统领。此外,唐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和医学,属于旁系。弘文馆、崇文馆这“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2 晓庄师范【答案】晓庄师范是我国著名的人民

2、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一所乡村师范学校。1927年他在南京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自任校长,1929年这所学校更名为晓庄学校。陶行知提出师范学校总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师范毕业生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在晓庄学校试验期间,他将“教学合一”发展为“教学做合一”,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他要求乡村教师要能真正关心1930农民,为农民服务; 强调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 指出教育内容和治学方法与农村生活密切结合。年,晓庄学校遭当局查封,至1951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复办南京晓庄学校。200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南京市

3、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组合新建南京晓庄学院。 3 “化性起伪”【答案】“化性起伪”是荀子关于教育作用的学说,意为改造人们恶的天性而兴起人为的善。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种种情欲,如果放纵人之性,必然会导致暴乱,因此他指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人的贵贱、智愚、贫富都决定于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同时荀子又把环境影响和教育的作用加以区别。他一方面承认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又指出人不是被动地受环境影响,强调人的主观努力,经过长期的教育和经久的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4 工读教育思潮【答案】五四运动时期的工读教育思潮有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工学并进、工学兼营、

4、工读互助、手脑并用等多种提法。它主张通过读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实现改造不合理社会的目的。工读教育思潮的提倡者有共产主义者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也有无政府主义者李石曾、王光祈,还有一些寻求改良社会道路的青年。提倡工读的人还组织过一些工读团体进行实验。工读教育思潮特别是其中的勤工俭学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5 “壬戌学制”【答案】“壬戌学制”是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提到的学制系统,是年为旧历壬戌年,故称壬戌学制。为区别于民初的“壬子癸丑学制”,亦称“新学制”。新学制以下列七条标准为依据: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

5、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重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地方伸缩余地。新学制在学校系统总说明中提出:学制分期大致以儿童身心发展为根据,采取纵横活动主义,教育以儿童为中心,顾及学生个性及智能,高等、中等教育之编课采用选科制,初等教育之升级采用弹性制。壬戌学制采用美国学制的一种,即“六三三四”制,规定初等教育6年(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2年); 中等教育6年(初级和高级中学各3年,师范学校6年,其中后期师范3年); 高等教育36年(大学46年,专门学校3年以上),入学年龄为6岁。学制附则还规定:注重天才教育,得变通年限及教程,使优异之智能尽量发展; 对于精神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相当之特种教育

6、。新学制注意到了制定学制与中国的国情、经济发展需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是前一时期教育改革的一个综合成果。但学制的主要缺点是在移植美国综合中学制上脱离了当时中国的实际,因而在实行中困难很大,本欲加强的方面,如职业教育、师范教育反而被削弱。 6 思孟学派【答案】思孟学派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一个学派,“思孟”指子思(孔子之孙孔伋)和孟柯,孟柯曾受业于子思之门人。荀子评先秦诸子有“子思倡之,孟柯和之”之说。礼记中的中庸篇为子思遗著,阐发孔子的中庸之道。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倡

7、天赋人性论,主张教育应循天性之自然,“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步骤,认为依此步骤坚持不懈,任何人都可以获得修养的“成功”。孟柯明确提出“性善”说,谓“仁义礼智”乃人心所固有,教育的作用即在存心养性,使处于萌芽状态的仁义礼智“四端”得到充分发展。相信教育有方,则“人皆可以为尧舜”。宋代朱熹取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著四书集注,为从元代开始科举考试之主要根据。明代更尊子思为“述圣”,孟子为“亚圣”,思孟学派因此被奉为儒学正宗,影响深远。7 三舍法【答案】二舍法是王安石改革太学时的一条重要措施。其主要内容是:将太学生员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

8、个等级,生员依学业程度,通过考核,依次升舍。初入学为外舍生,相当十预科生或旁听生,外舍升内舍,内舍升上舍。平时有品行和学业的考察记录,每月由任课教师举行“私试”,每年由学校举行“公试”,外舍生考试和平时行艺合格者可依次升入内舍。内舍生,每两年由政府派员与学校会同举行上舍试,考试和平时行艺合格者可依次升入上舍。上舍生中学行卓异者,可由太学主判直接推荐做官,等于科举及第。其他人根据学业成绩,可分别得到免发解、免省试的待遇,等于减少了部分科举考试的程序。王安石的长远目标是逐渐让“三舍法”取代科举考试。三舍法是在太学内部建立起严格的升舍考试制度,对学生考检和选拔力求做到平时行艺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学习优

9、劣与对他们的任职、使用结合。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太学教学质量,同时又把上舍考试与科举考试结合起来,融养十与取十于太学,无疑提高了太学的地位。总之,万舍法是中国古代大学管理制度上的一项创新,他不仅对宋朝的学校教育产生了积极作用,而用对后来元、明、清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社学【答案】社学是元、明、清三代设立于城乡的地方学校,有官立、私立等多种形式,以进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元制五十家为一社,每社设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师,农闲时令民子弟入学,以学习孝经、论语、孟子等为内容。明承元制,于洪武八年即1375年下令广为设置,以15岁以下儿童为对象,内容增御制大浩、明朝律令

10、及冠、婚、丧、祭等礼节。清初亦令各直省府州县广设,每乡一所,以通晓文义,品行谨厚者充任社师。 二、简答题9 概述近代康有为变法主张中的教育思想。【答案】康有为是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在维新变法中提出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废八股考试,改试策论,学校普遍开设后,再废科举; 大力创办学校,改变传统的教育内容,传授科学技术,培养新型人才。为了更快更有效地学习西学,他还提出了派遣留学生、翻译西书等建议。作为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的上述建议直接影响了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通过这些变法主张,可以看出康有为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康有为对教育改革的迫切愿望源于对教育作用的认识。在维新运动中,他无论上书还是呈拆,都常将兴学育才作为维新救国的基本保障加以强调。他从庸俗进化论的观点出发,认为要解决亡国灭种的危机,根本之策在教民,变法的起点在于“开民智”。变科举,兴学校,是康有为反复强调的维新变法的重要内容,也是他改革传统教育的重要主张。(2)关于“变科举、兴学校”、建立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思想“变科举、兴学校”是康有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以他为首的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文教领域实行变法维新的基本思想。康有为认为八股取士,导致读书人不研究现实,不研究世界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