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13理论与实务课之中国电影史考研仿真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85062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13理论与实务课之中国电影史考研仿真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13理论与实务课之中国电影史考研仿真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13理论与实务课之中国电影史考研仿真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13理论与实务课之中国电影史考研仿真模拟题一、填空题1 1939年,华新影片公司出品的王先生吃饭难,编导和主演都是_。【答案】汤杰 2 影片悲情城市的导演是_。【答案】侯孝贤 3 文革时期提出的三突出的原则是_,_,_。【答案】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4 张石川、郑正秋等人创办的旧中国出片最多、历史最长的“_”影片公司,今天香港“邵氏”公司的前身“_”影片公司,大中华百合公司,及其它民族资产阶级兴办的“长城”、“神州”影片公司等,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在20年代末期又由其中一些公司联合成

2、立了“_”影业公司。进入30年代后,这三家大公司都有所发展,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答案】明星;天一;联华 5 在环境造型中重_轻_。【答案】指示性;再现性 6 1930年,电影中_与_“电影皇帝”演唱的寻兄词是最早的中国电影歌曲。【答案】野草闲花;阮玲玉;金焰 二、简答题7 样板戏电影创作中的三突出指的是什么?【答案】(1)“三突出”是拍样板戏必须遵守的创作原则。它是由于会泳首次提出的,1968年5月23日,于会泳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文章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塑造人物上要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

3、人物,在主要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2)后来,姚文元把“三突出”的原则进一步概括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并把它上升为“无产阶级文艺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3)“三突出”原则,在样板戏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借助于各种电影手段,被推向极端,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电影语言。有人做了这样的总结归纳:敌远我近,敌暗我明,敌小我大,敌俯我仰,敌寒我暖。即在景别表现上,对敌人用远景,对英雄人物用近景; 在光的运用上,对敌人用暗光,对英雄人物用亮光; 在人物造型的比例上,敌人要显得渺小,英雄要显得高大; 在镜头角度上,对敌人要俯拍,对英雄人物要仰拍

4、; 在色彩冷暖上,对敌人一般打蓝光,对英雄人物打红光。8 应如何看待“文革”电影?【答案】(1)“文革”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场灾难、一段抹不去的沉重记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首先,它完全割断了中国电影的历史。中国电影的传统被一概抛弃,几乎所有的优秀影片都被扣上大毒草的帽子,打入冷宫。其次,完全违背了“双百”方针。样板戏惟我独尊,“二突出”成为电影创作的定式。最后,大批的电影艺术家失去艺术生命,艺术才华无法施展,艺术主张无法付诸实践。(2)不过,“文革”电影也不应被完全否定,更不应被忘记。任何一种创作或多或少都是结合了艺术家生活体验的创造性劳动,因此,任何一部作品,即使是艺术家主动性备受限制的

5、授命之作,也仍然包含了艺术家的艺术追求,“文革”时期也不例外。这正是“文革”电影不能完全被否定的原因所在。“文革”电影也不应被人们所忘记。“文革”电影本身就是“文革”历史的活化石,它是我们认识那个特殊时代的一条特殊通道,它不同于其他“文革”文物,因为它是一种影像资料(广义上也包括新闻纪录资料片),有它的独特价值。更何况“文革”的遗产其实也没有完全被送进历史博物馆,它依然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回到现实中来,回到电影中来。 9 简述20年代以前中国电影概貌。【答案】(1)1905年以前的中国电影“史前期”1895年世界电影诞生,1905年中国电影出现。电影是有发端期可寻的唯一艺术。它的诞生与时代、社会、

6、科技、商业需求息息相关。透过电影历史,我们会发现社会人心的起伏变化、生活时尚的流转迁变,所以一部电影史某种程度上就是社会变迁的艺术折射。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的定军山,此前的中国电影放映、流通史就可称为“史前期”。输入电影是从中国的商业发达都市一一上海开始的。(2)20年代中国电影的萌芽与初创期中国民族电影是从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戏曲电影定军山开始的。定军山是中国民族电影试图以独立形象出现的开端,它所涉指的内容(戏曲),采用的方法(记录式),以及简单的镜头表达方式,成为中国电影相当长时期的基本形式。中国民族故事片的最初尝试是由1913年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开始的,由中国第一代

7、影人张石川和郑正秋第一次合作拍摄。同时,在1913年,香港的黎民伟编导的2本故事短片庄子试妻也拍摄而成。自1920年到1921年间,在上海开始了中国第一批长故事片的摄制,其中,最早的几部是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20年代电影发展经历了2个比较明显的阶段,即1926年前和1926年后的不同风貌。大略而言,前一阶段以谐噱滑稽和社会家庭问题的表现,形成内容多样又良莠混杂的局面,包括现存最早的中国影片掷果缘在内的谐噱滑稽片,和社会家庭问题影片孤儿救祖记。后一阶段则被滚滚而来的时潮所裹挟,造就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蔚为壮观的商业类型片风行时期。 10“十七年”中国电影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成就? 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8、【答案】(1)鲜明的现实性与时代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国现代与当代革命史,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历史上涌现出来的形形色色的风云人物和普通的劳动者,以及他们成长、战斗的历程和生活的环境。“十一七年”的中国电影就像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中国人民、中国的风土人情。(2)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十七年”的电影艺术家们力图体现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这一类人物有着较为复杂的性格特征,塑造好他们要求创作者具备深厚的功力。(3)造就了一批风格各异的电影艺术家,这些电影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

9、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4)存在的问题:总的来看,由于经历的干扰比较多,“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发展速度比较迟缓,影片数量少,17年一共生产故事片600多部。从质量上看,虽然在各个阶段都出现过一些优秀影片,但多数影片的艺术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电影直接为政治服务,“不求艺术有功,但求政治无过”,致使不少影片存在虚假、说教、拔高、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对人物内心世界深入挖掘不够。人物类型简单化,人物形象脸谱化。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这样刻画人物内心世界较成功的影片,反而遭到批判。很少借鉴国外电影的艺术成就,这主要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11抗日战争的爆发给中国电影带来的最为明显的变化是什么?【答案】1

10、937年“一七一七”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战争的爆发,结束了中国电影在30年代的艺术创新局面。此后,中国电影与中国社会一起进入了一个非常时期。战争给电影带来的最为明显的变化,是电影创作和生产格局的改变。在同一片国土上,形成了国统区、租界区、沦陷区和共产党根据地这四种区域的电影创作格局。 12简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两个创作高峰期及其特点。【答案】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的少数民族电影取得了重大成就。仅1949至1965年的“十七年”时期,我国出品了40多部少数民族电影; 改革开放以后,少数民族电影创作迅猛发展,1978年至今,共有约200部少数民族电影问世。(1)“十七年”时期,是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第一个高峰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少数民族电影中,民族性通过电影手段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其民族性可概括为如下的几个方面:对包括民族传说、民族音乐、民族服饰、民族语言、民风民俗等在内的少数民族独特文化的再现,凸显各民族和睦相处、民族团结的主题。如刘三姐阿诗玛两部影片分别取自壮族一、填空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