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84081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一、简答题1 什么是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怎样? 【答案】(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2)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二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学习的动机系统。 学习需要及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这种愿望或意向是驱使个体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它包括学

2、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学习驱力是学习需要对学习的作用。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组成。这三种内驱力就是学习需要的三个组成因素。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学习期待及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是另一个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基本要素。学习期待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但两者不能等同。学习目标是个体通过学习活动想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而在个体完成学习活动之前,这个预想结果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之中的。因此,学习期待就是学

3、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凡是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即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的刺激物称为积极诱因。相反,消极的诱因可以产生负性行为,即离开或回避某一目标。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学习期待的作用就是学习的诱因。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密切相关: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学习需要是产生学习期待的前提之一。学习期待则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促使主体去达到学习目标。2 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答案】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

4、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在基本需要的满足过程中,各种需要不仅有层次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才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又把这五种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两类。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它们因身心的缺失而产生,因此也称缺失性需要。它们为人类维持生活所必需,一旦它们得以满足,其强度就会降低,因此个体所追求的缺失性目的物是有限的。而自我实现的

5、需要属于成长性需要,它区别于缺失性需要的根本特点在于它的永不满足性。(2)需要层次理论在学习中的意义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引起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3 社会规范学习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在教育系统中,社会规范学习指的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其实质是:(1)规范行为的发生依据行为的发生学原理,任何行为包括规范行为在内,其发生

6、必须具备一定的情境作用条件。行为的生物学机能就在于主体对情境的适应。规范行为作为一种个人的社会行为,其产生情境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人际交往情境,它是对这种交往情境的适应性反应。没有人际交往情境,就不可能产生规范行为。人对环境的适应有生物适应与社会适应。个体的行为也分为生物性适应的本能行为与社会情境中的社会性适应行为。规范行为是主体对直接或间接的人际交往情境所产生的一种社会行为,是主体对社会情境作用所发生的一种社会性适应。人的行为具有社会性的鲜明特征。主体内部存在一种实现行为的价值取向选择的机制。这种行为的价值取向选择就是品德这种心理结构的机能。品德是人的社会行为取向的抉择机构。社会情境的作用,是

7、规范行为发生的外因。品德结构及其对行为的价值取向的选择,是规范行为产生的内因。依据心理结构的构建主义观点(人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观点),这种内在机制及品德结构,不是先于人类个体的经验而存在,而是在社会规范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主体的构建作用而确立的。(2)品德结构的构成要素品德又称为品性或德性,是思想品质与道德品质的总称。它是在人类个体的生活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而不断构建起来的一种心理结构。品德结构是一种对社会规范遵从的经验结构,是通过个体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学习、情感学习与行为方式的学习,完成知、情、行的整合而构建的。从动态的角度,品德结构是山规范行为的驱动心理因素、定向心理因素与执行心理因素

8、这三种要素构成。(3)品德结构的构建与社会规范遵从态度的确立品德结构是在人类个体的生活及学习过程中,通过外在于主体的规范的影响而构建起来的一种心理结构。品德结构的构建,是以对规范的遵从经验的获得为前提的。规范的遵从经验,即与社会规范的要求相符合或一致的认识、体验与行为方式。品德结构的构建,是以这种对规范的遵从经验的获得及整合而实现的。品德结构的构建,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而实现的。这需要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片面到全面、由表层到深层的一系列的阶段变化。 4 什么是迁移? 它具有什么作用? 【答案】(1)迁移迁称为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广泛存在于各

9、种知识、技能与社会规范的学习中。迁移不仅发生于同一类型的学习或经验内部,而且也存在于不同类型的学习与经验之间。(2)迁移的作用迁移在个体的心理发展及其社会适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有两方面: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知识经验储存于头脑中,而是要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境中,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只有通过广泛的迁移,原有的经验才能够得以改造,才能够概括化、系统化,从而广泛、有效地调节个体的活动,解决实际的问题。稳定的心理调节机制的建立也就是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的建立,迁移是习得的知识、技能与社会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

10、关键。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应用有效的迁移原则,学习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得更快、更好,并在适当的情境中主动、准确地应用原有的经验,防止原有经验的惰性化。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在进行教学和培训系统的设计时,在教材的选择与编排、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成效的考核等方面利用迁移规律,有助于加快教学和培训的进程。 5 请简要谈谈学习理论与人性观的关系。 【答案】学习是影响和决定人类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学习问题,并提出了各种学习理论。但是,早期的学习观点长期附属于哲学,缺乏自身的独立性,因此这些理论往往具有浓厚的哲学思辩色彩,还缺乏足够的科学实验依据。人们对学习的看法常常与其对人性一、简答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